• 我的订阅
  • 教育

积累知识多读多写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08 15: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宝鸡日报

语文

积累知识多读多写

积累知识多读多写

孙红梅,陕西省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宝鸡一中高新校区语文教研组组长。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语文学科如何科学备考呢?宝鸡一中高新校区语文教师孙红梅的建议是积累知识、多读多写。

语文基本素养没有捷径可走,靠的是积累。孙红梅建议考生将易错的字音字形、古诗文和文言实词虚词,用小本子抄下来,没事就读一读、看一看,并反复理解推敲,力争熟能生巧。同时,考生不能只看易错点、易错题,更要追“本”溯源,将易错点涵盖的周边知识点学通弄懂,力争在基本素养类题目中多拿分、少丢分。此外,考生在平日做题中,对于做过的题目或者阅读理解中的基础字词知识,也要学会整理、归类、记忆,积累基础知识,提升基本素养。

对于阅读理解题目,孙红梅的建议是多刷题多练。不少考生对阅读理解类题目有畏难情绪。高压之下的考场上,看到阅读理解类题目,更是想绕着走。于是,做题的时候,东看一句、西看一句,更加看不懂材料。为此,孙红梅建议考生平日里多刷阅读理解类题目,减少对阅读理解的抵触情绪。同时,考生在考试时可以针对问题,圈画关键信息,这样答题的时候“有据可依”,即使没有完全找出正确答案,也不会偏离正确答案太远。此外,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要注重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注重表达自主独立新颖见解和感悟,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将一堆零散、无逻辑的词语写进答案。

对于作文,孙红梅的建议是真情写作,有“我”参与,字体美观,达到共鸣。她解释说,不少学生写作文生搬硬套,即这篇名著上抄一段,那边佳作上抄一段,拼拼剪剪将其背下来,作为自己的作文模板,孙红梅建议考生放弃这种偷工减料的做法。作文只有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细节、写出少年心性、写出独特体验,才能拿到高分。为此,她建议考生在后期练习中,注重用朴素的语言、丰富的细节、真实的情感,踏踏实实写作文。同时,她提醒考生注意字体美观,规范写字,将字写得大小适中、笔画清楚,方便阅卷老师辨认、给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8 17: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语高考改革的重大突破,而这一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深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试卷中的推断题数也大幅增加,并且阅读理解推断题不限于简单推断,而是强化较高思维层
2023-02-20 09:24:00
语文:注重教考衔接 加强思维训练
...现实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更加灵活,需要学生有更高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文学科素养。周璐老师表示:“考生在文本阅读时不应以题材、体裁为要,而需主动抓住论述文核心观点(主要信息)和次
2024-03-15 10:44:00
...互联网时代语文学习的变化。在古诗文积累之外还体现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深入考查。现代文阅读注重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等。
2024-04-09 02:18:00
名师谈英语高考:听力提速练习 夯实词汇基础
...和指导工作,合肥八中命题中心组成员。听力难度提升 阅读理解难度加大关于今年英语高考的试卷特点,朱虹表示,2024年高考英语学科,我省将首次使用全国新课标I卷。和2023年新课
2024-06-01 22:58:00
...,考点外的考生们较此前显得更轻松从容。“七选五以及阅读理解的第三、第四篇有一定难度。”“小作文有创新,要求考生给外教写邮件说明分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考生们考后普遍反映,
2023-06-09 00:58:00
...九大题型(听力理解20分,单项填空15分,完形填空10分,阅读理解30分,补全对话5分,完成句子10分,任务型阅读5分
2023-12-27 05:26:00
精准施策 全力备考
...精力。英语考试中的“半壁江山”完形填空、补全对话和阅读理解这三项占分65分,是名副其实的英语考试中的“半壁江山”。完形填空的语篇可读性强,用词地道优美,充满正能量。解题时抓住
2023-06-07 00:20:00
高考名师备考指导,来啦
...组织的思维路径,答题形成高考规范。高考英语着力提升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指导教师:福山一中高三英语组备课组长 侯金萌现在的英语试题增强了开放性和灵活性,试题呈现形式的设置更加
2024-03-27 11:07:00
...指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
2024-06-10 10:36: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