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讯(记者 郝志臻 通讯员 祁小芳)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区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海东市平安区人民法院以护航乡村振兴为动力,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积极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2021年年初,平安区三合镇寺台村、石灰窑回族乡黎明村的20多名村民来到寺台村某产业基地务工。双方约定村民的工资每三个月结算一次,该基地一直按约支付村民工资,直到2022年4月,基地开始找各种理由拒付工资,村民经多次讨要未果后于2023年6月将该基地负责人诉至平安区人民法院。
经初步了解,平安区人民法院了解到被告长期在外地居住,无法到法庭参加诉讼,法院工作人员为此联系委托聘请的人民调解员王昌清,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及时高效进行了线上调解,成功解决了原被告双方的矛盾,其中部分村民的工资已给付到位。
在以公正司法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平安区人民法院始终注重以最便利的司法举措为群众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
拿起手机登录相应平台,就能申请在线立案;身处异地,通过视频方式即可完成庭审环节;裁判文书电子化送达,真正实现“无纸化”办案……如今,平安区人民法院“智慧法院”的建设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的司法服务。
在案件办理的过程中,平安区人民法院积极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极大简化诉讼,在给予百姓更加亲民的司法体验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百姓参与诉讼的时间、精力、相应费用等诉讼成本,灵活高效的化解纠纷,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截至2023年6月2日,平安区人民法院三合法庭对于调解不能解决的成诉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共审理民事案件9件,用更加高效快捷的方式维护了百姓权益,节约了司法资源。
平安区人民法院始终把“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工作举措,在基层法庭辖区乡、村设立了“便民诉讼联系点”,聘任“便民诉讼联络员”,有效形成农村、乡镇、法庭“三级”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模式。设立“假日法庭”,方便外出务工的群众解决家长里短等矛盾纠纷,尽量利用节假日解决婚姻家庭、邻里矛盾、劳动报酬等纠纷,最大限度为当事人参加诉讼活动提供便利,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1 0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