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赵一锋
黄海之滨,长江之尾的滩涂上盛产蟛蜞,生物学上属于甲壳纲,方蟹科的小型蟹类,初春至盛夏,成为南通沿海居民佐餐的美味。
“菜花天气捉蟛蜞,小蒜蔫酸唤卖时。野雀无名罗格椴,春风啼近社东西。”清代南通州诗人姜长卿《崇川竹枝词》描写菜花黄时乡野农家抓蟛蜞的场景,此时的蟛蜞有膏,也是最鲜美的。过去抓蟛蜞有三种方法:一种叫“跌缸”,即在蟛蜞的必经之路埋上瓦缸,边上插上芦草,蟛蜞乘潮水而来,触碰到芦草跌入缸中;一种叫“钩蟹”,用铁丝弯曲成钩状,绑在竹箭之端,在滩涂上寻找蟛蜞的洞穴,用竹箭插入,再钩出来,这纯粹是技术活,有经验的渔民钩出的是“毫发无损”的;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直接上手抓,全凭手疾眼快。久旱,突下雷阵雨,天气闷热,所获特多,有经验的专挑这个时候。市场上“跌缸”“手抓”的因损伤少最受欢迎,“钩蟹”的常有断螯伤腿价格价值大打折扣。
蟛蜞用清水洗净,放入海碗之中,加盐、白酒、生姜等,倒扣上一个碗防止蟛蜞逃逸。接下来一切就交给时间,一般一伏时(一整天)口味最佳,早了没腌透,不入味,晚了腌老了,太咸。蟛蜞虽小,文雅的吃法也“参考”大闸蟹,剥壳去腮,除胃吃黄等等,吃的时候必须蘸醋,去去腥。蟛蜞母的春天带膏,极其鲜美,精髓也在于此,公的口感就差一些。市场上常常是公母搭着卖,也有专挑母的,价格会贵一些。性子急的食客就直接放在口里嚼嚼,吸吸汁水,吐了渣滓,也挺解馋的。也有人喜欢吃腌老了的蟛蜞,极度的咸中透出一股鲜气,还有发酵的“腐败味”。蟛蜞便宜,过去再穷的人家也吃得起,但也有按计划吃的极端个例。1949年前,我外婆家旁边有户人家有个童养媳,婆婆规定小媳妇每餐只能吃五只蟛蜞,否则就得挨打。婆婆怎么知道媳妇吃了多少呢?就是每餐以后数蟛蜞壳,超过了五个壳,少不得挨板子。小媳妇一吃哪里收得住嘴,往往“超标”,怎么办?小媳妇聪明,把蟹壳嚼碎,这样一来,婆婆也就没法子了。多年以后,婆媳说起这些成年往事,相视一笑泯“恩仇”,婆婆活了一百零六岁,小媳妇现在也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了。
南通地区本场人家蟛蜞都是生呛,沙地人家还创造出一道美味“蟛蜞烧茄子”,大概是到沿海垦殖过程中的发明。把蟛蜞洗净、捣烂,加大把盐,配以醋、酒等调料。茄子洗净、切块。锅里油热,放茄子煸炒片刻,倒入蟛蜞,大火烧开即可。蟛蜞烧茄子,咸鲜的蟛蜞配伍翠糯的茄子,沙地话叫“杀饭”。
蟛蜞除了味鲜美,还是一味中药。《本草拾遗》载:“膏:主湿癣、疽疮不瘥者,涂之。”小时候就亲见邻居的小孩生了毒疮,久治不愈,向药铺店的坐堂先生讨来偏方,把蟛蜞捣碎涂在患处,不几日竟然痊愈。现在卫生条件好了,医学进步了,这种偏方也没人再用了。
在南通沿海蟛蜞还有个亲戚,土话称之为“瓣蟹”(音),正字不知道怎么写。蟛蜞形态上稍圆润,瓣蟹稍方扁,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区别。二者几乎同时上市,鲜美程度有得一拼。
几年前去江阴,席间上了一道菜,盘子里尽是小蟹螯。自命“见多识广”,见此也有些懵圈。江阴朋友介绍,此为“江蟛蜞”的大螯,当地的一道特色菜。江蟛蜞味苦肉少,唯一大螯可以食用,另外一只螯小无肉。渔民抓到江蟛蜞把大螯掰下来,江蟛蜞丢回江中,可以继续生长,等大螯长出来,下次再抓,江蟛蜞整只,唯取一螯耳!蟹螯取下来,聚少成多,放到锅里调味煮好,也是一道美味。来自黄海之滨的我们吃起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大家都好这口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4 0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