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辽中区刘二堡镇蒲河满族村党支部
党支部创办合作社 抱团发展强村富民
2022年,辽中区刘二堡镇蒲河满族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合作社富民新模式,带头创办蒲河满乡农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企业+稻蟹产业+合作社+村民+电商”的抱团发展模式,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办社初衷。
找准产业脉搏 把牢发展方向
蒲河满族村毗邻珍珠湖,有独特的水利与土地资源优势,非常适合水产品养殖。但随着耕地保护红线、湖泊保护等相关法规严格落实,村里取消了投饵性水产养殖,村民们只能依靠种植水稻为生,收入大大减少。为此,村党支部到处探寻致富经,最终把目光放在了养殖扣蟹和种植蟹田稻上。为提升党员群众的种养殖积极性,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到盘锦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蟹田稻种植和扣蟹养殖的基本条件、技术特点。当看到盘锦地区农民采用“一田两用、一地双收”综合种养模式,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产值和收益后,村里党员群众燃起了希望。
2021年,在村党支部的引导鼓励下,村里5名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家54亩责任田作为试验用田进行扣蟹养殖,村党支部聘请盘锦技术人员指导,把“稻蟹共生”试验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历经4个多月的努力,试验田实现扣蟹、水稻的质量与产量“双丰收”,54亩稻田地不仅依靠河蟹收回了本钱,而且无公害水稻在被收割之前就被预订一空,价格更是高于普通稻米。5名党员为村党支部“稻蟹共生”项目的前期试验首战告捷,同时也增强了村党支部发展强村富民产业的信心。
深入规划研究 选准创办模式
试验田成功的消息让全村党员群众大受鼓舞,不少村民主动找到村里要求跟着一起干,村党支部决定借势而上,将蟹田稻种植和扣蟹养殖作为本村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2022年初,村党支部经过多次商谈,利用盘锦市河蟹商会提供的蟹苗养殖技术,创办了蒲河满乡农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率先出资50万元用于基础建设、水稻种植、蟹苗购买等项目投入,82户125名村民以310亩土地入股,并被聘用在合作社中负责运营生产工作,这不仅激发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确保了村民的就业和增收。当年,村集体分红5万元,每户在每亩土地800元基础上增收300多元。
2023年,合作社注册了“蒲河满乡”大米品牌,荣获第十三届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最受欢迎农产品奖”。村党支部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又扩展养殖面积200亩,总面积达510亩,合作社稻田蟹养殖项目入社总人数达260人,蟹田米产量达到50万斤,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蒲河满族村“村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新模式,摆脱以往村民单打独斗、零散种植的传统方式,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实施“稻蟹共生”项目,帮助村民探索特色种养殖产业,实现大幅增收,更有力激发了村级集体经济活力。
创新经营模式 增强市场活力
如何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切实将农产品卖出好价钱,是村党支部关心的又一件大事。村“两委”成员一家家跑市场、找销路,详细展示蟹田米的质量和口感。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3月,沈阳寇先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向蒲河满乡农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伸出橄榄枝,双方在“直播带货”“产业达人孵化”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将村产优质蟹田米推向更大市场。同时,村党支部积极打造“八零后村支书”“蒲河满族村的故事”抖音账号,将喜欢表演、热爱表演、对电商感兴趣的12名村民培养成网络达人,制作发布有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乡村振兴题材短视频50余条,并将“蒲河满乡”蟹田大米挂在线上售卖,进一步扩大了“蒲河满乡”品牌影响力。
蒲河满族村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打造强村富民“红色引擎”,探索实施村党支部创办合作社及电商销售等发展模式,持续带动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通过“蟹稻共生”项目发展,村党支部不仅成为昂首飞翔的“领头雁”,也提升了在村民心中的威望。正如百姓所说:跟着党支部,生活有高度;共同种养殖,致富不会迟。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梁馨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