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电子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 “核壳型”芯片产业生态
本报记者 张依依
如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是业界关注的焦点。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是完善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健全产业生态的关键。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我国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用户优势、资本优势、人才优势,政府牵头推动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关键工艺和关键装备的攻关工作,大力扶持、积极培育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
刘忠范认为,一个好的产业链应该是“里硬外柔”。一方面要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硬实力和话语权,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杀手锏;另一方面,绝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应该把触角伸向全世界,形成一个拥有硬核技术和柔性触角的开放外向型全球产业链。国家应借鉴三星等企业的发展模式,培育芯片领域龙头企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核壳型”芯片产业生态。
“‘核’是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掌控着关键核心技术。‘壳’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它们掌握着‘一招鲜’创新技术,被龙头企业牵引、培育。”刘忠范解释说,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通常都引领一批中小企业一起健康发展,形成“核壳型”产业生态。
刘忠范认为,我国在政策支持方面有优势,应该在顶层设计上有所倾斜,重点扶持几个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在培育大企业的同时,还应该繁荣中小企业,打造抗风险、抗冲击能力强的“核壳型”产业生态。这些中小企业有的提供原材料,有的提供细分领域重要技术,与龙头企业一起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刘忠范建议,政府应设立“芯片产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扩大“一招鲜”型的技术创新群体规模,推动芯片产业的精细化分工,打造枝繁叶茂的“芯片产业树”。在布局产业生态的过程中,业界要规避大炼钢铁式的“造芯运动”。此外,还要警惕市场中的恶性竞争,避免企业因此陷入发展困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4 11: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