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民国作家中,沈从文和丁玲都挺有名气。沈从文仅小学文化,却因《边城》《湘西》《长河》《从文自传》等作品而闻名,才女丁玲也凭借成名作《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享誉文坛。
更巧的是,他们俩还是湖南老乡,因为“左翼”作家胡也频的关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谁能想到,人到中年后,这两位文坛巨匠的关系突然变得非常冷淡,最后竟然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实在令人感慨。
这咋回事呢,咋还留了个遗憾呢?
【一、性格与志向上的反差太大】
原来与他俩的性格、志向有关啊。
沈从文和丁玲都是文坛大师,他们的人生很坎坷,命运也很波折,都是历经磨难才打拼出来的。
沈从文比丁玲成名早,他最早在北京通过胡也频结识了思想进步的文学才女丁玲,三人因共同爱好文学而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1929年他们还一起去上海创办《红黑》杂志,那时他们在彼此热爱的文学道路上走得很近,关系也很亲密。
但是,丁玲这位多情、豁达且思想激进的女作家,追求革命,与“左翼”作家胡也频志同道合,同时又对北大才子冯雪峰深情有加。
然而当时被称为“右翼”的沈从文,性格比较内敛,心思也很细腻,他反对文艺政治化,提倡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创作。
这样一来,尽管沈从文和丁玲是好友,但由于性格和志向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为他们中年后友谊的破裂埋下了无法调和的隐患。
【二、《记丁玲》成了引爆火药桶的导火线】
丁玲和胡也频结婚后,她后来当上了《北斗》主编,成为了文坛有名的“左联”斗士。
然而,丁玲的情感经历却十分坎坷。她的第一任丈夫胡也频在1931年被国民党残忍地杀害于上海龙华。
丁玲和第二任丈夫冯达结婚后,坊间有传闻说她是因为冯达而被捕的。
沈从文很仗义,他多次以朋友的身份出手相救。胡也频被捕时,沈从文陪着丁玲找人营救,结果没成功,自己也失去了去武大任教的机会;胡也频遇难后,沈从文又帮丁玲找房子,最后还护送丁玲母女回湖南老家……
丁玲被捕后,沈从文写了《丁玲女士被捕》《丁玲女士失踪》等文章呼吁,还积极组织并参与了营救活动。
问题在于,丁玲被捕后并未入狱,而是被秘密关押,且人身自由被限制了三年多。
沈从文多方打听丁玲的消息,却一直没有结果,还以为她遇难了,于是写了一部十多万字的小说《记丁玲》来缅怀她。这部小说曾经很畅销,但是在书中,沈从文把丁玲写得很开朗、开放,还添加了一些他个人想象化的细节和艺术元素。
丁玲获释后,对沈从文的评价很不满意,认为他损伤了自己的名誉,于是公开发文指责他趣味低级;此外,还因为社会上的一些风言风语,对沈从文心生芥蒂,误会他胆小怕事,是个市侩的怯懦鬼,没有全力营救自己。
因此,1949年回到北京的丁玲,对沈从文携妻专程拜访的态度非常冷淡,只是简单地敷衍了几句。
沈从文失望了,就没再吭声,然后两人就不来往了,最后各自孤独终老。
沈从文后来研究文物了,还写了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的一大空缺。他1988年去世的,享年86岁。
丁玲与陈明晚年相伴,1986年去世,享年82岁。
【三、后记】
沈从文和丁玲从好友变成老死不相往来,这不仅证明了“道不同,不相为谋”是真理,还说明就算是好友,边界感也很重要。
从客观角度来看,沈从文在丁玲困难时期的帮助是真诚的,也令人感动。不过,他在写小说《记丁玲》时,没有边界感,用了不合适的语言表达观点,还是有些过分了,这显然过头了。尽管他对丁玲的本心没有不敬的意思。
古人不是说过吗,得等棺材盖上才能定论。
丁玲在这部小说里勾画了127处,一一反驳注明真相,态度很明确,她极不认可沈从文的这份纪念,觉得是沈从文大大冒犯了她。
沈从文的结果适得其反,真令人惋惜,值得引以为鉴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2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