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沈从文与丁玲是挚友还是老乡,为何两人的友谊到中年后越来越淡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12 14:19: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民国作家中,沈从文和丁玲都挺有名气。沈从文仅小学文化,却因《边城》《湘西》《长河》《从文自传》等作品而闻名,才女丁玲也凭借成名作《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享誉文坛。

更巧的是,他们俩还是湖南老乡,因为“左翼”作家胡也频的关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谁能想到,人到中年后,这两位文坛巨匠的关系突然变得非常冷淡,最后竟然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实在令人感慨。

这咋回事呢,咋还留了个遗憾呢?

沈从文与丁玲是挚友还是老乡,为何两人的友谊到中年后越来越淡化

【一、性格与志向上的反差太大】

原来与他俩的性格、志向有关啊。

沈从文和丁玲都是文坛大师,他们的人生很坎坷,命运也很波折,都是历经磨难才打拼出来的。

沈从文比丁玲成名早,他最早在北京通过胡也频结识了思想进步的文学才女丁玲,三人因共同爱好文学而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1929年他们还一起去上海创办《红黑》杂志,那时他们在彼此热爱的文学道路上走得很近,关系也很亲密。

但是,丁玲这位多情、豁达且思想激进的女作家,追求革命,与“左翼”作家胡也频志同道合,同时又对北大才子冯雪峰深情有加。

然而当时被称为“右翼”的沈从文,性格比较内敛,心思也很细腻,他反对文艺政治化,提倡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创作。

这样一来,尽管沈从文和丁玲是好友,但由于性格和志向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为他们中年后友谊的破裂埋下了无法调和的隐患。

沈从文与丁玲是挚友还是老乡,为何两人的友谊到中年后越来越淡化

【二、《记丁玲》成了引爆火药桶的导火线】

丁玲和胡也频结婚后,她后来当上了《北斗》主编,成为了文坛有名的“左联”斗士。

然而,丁玲的情感经历却十分坎坷。她的第一任丈夫胡也频在1931年被国民党残忍地杀害于上海龙华。

丁玲和第二任丈夫冯达结婚后,坊间有传闻说她是因为冯达而被捕的。

沈从文很仗义,他多次以朋友的身份出手相救。胡也频被捕时,沈从文陪着丁玲找人营救,结果没成功,自己也失去了去武大任教的机会;胡也频遇难后,沈从文又帮丁玲找房子,最后还护送丁玲母女回湖南老家……

丁玲被捕后,沈从文写了《丁玲女士被捕》《丁玲女士失踪》等文章呼吁,还积极组织并参与了营救活动。

问题在于,丁玲被捕后并未入狱,而是被秘密关押,且人身自由被限制了三年多。

沈从文多方打听丁玲的消息,却一直没有结果,还以为她遇难了,于是写了一部十多万字的小说《记丁玲》来缅怀她。这部小说曾经很畅销,但是在书中,沈从文把丁玲写得很开朗、开放,还添加了一些他个人想象化的细节和艺术元素。

沈从文与丁玲是挚友还是老乡,为何两人的友谊到中年后越来越淡化

丁玲获释后,对沈从文的评价很不满意,认为他损伤了自己的名誉,于是公开发文指责他趣味低级;此外,还因为社会上的一些风言风语,对沈从文心生芥蒂,误会他胆小怕事,是个市侩的怯懦鬼,没有全力营救自己。

因此,1949年回到北京的丁玲,对沈从文携妻专程拜访的态度非常冷淡,只是简单地敷衍了几句。

沈从文失望了,就没再吭声,然后两人就不来往了,最后各自孤独终老。

沈从文后来研究文物了,还写了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的一大空缺。他1988年去世的,享年86岁。

丁玲与陈明晚年相伴,1986年去世,享年82岁。

沈从文与丁玲是挚友还是老乡,为何两人的友谊到中年后越来越淡化

【三、后记】

沈从文和丁玲从好友变成老死不相往来,这不仅证明了“道不同,不相为谋”是真理,还说明就算是好友,边界感也很重要。

从客观角度来看,沈从文在丁玲困难时期的帮助是真诚的,也令人感动。不过,他在写小说《记丁玲》时,没有边界感,用了不合适的语言表达观点,还是有些过分了,这显然过头了。尽管他对丁玲的本心没有不敬的意思。

古人不是说过吗,得等棺材盖上才能定论。

丁玲在这部小说里勾画了127处,一一反驳注明真相,态度很明确,她极不认可沈从文的这份纪念,觉得是沈从文大大冒犯了她。

沈从文的结果适得其反,真令人惋惜,值得引以为鉴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2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舍是天台。天欲散花愁汝着,龙女成佛今又来。‘’三、沈从文和丁玲丁玲、沈从文和胡也频关系极好,李辉写的《记沈从文》如此描述:“他们可以三人共眠一床,而不感到男女有别,他们可以共
2023-05-03 16:13:00
...给予帮助,这是朋友的应有之义。上世纪二十年代,作家沈从文认识了丁玲。当时,丁玲和男朋友胡也频创办《京报》,沈从文主动投稿。三个萍水相逢的人,变成了朋友,沈从文带着爱慕之情,写
2023-05-30 23:05:00
2次自杀未遂,最后被送进精神病院,沈从文为何会落入此等境地?
1949年开春,沈从文自杀了!他将手伸进了电线插头,眼看就要触电,突然被儿子沈龙朱发现,一脚将他踹开,才保住了性命。然而,在3月28日,沈从文又动起了自杀的念头,他将自己反锁在家
2025-01-06 16:37:00
冰心到底干了什么,为何林徽因会和她反目成仇,还送她山西老陈醋
...篇文章就与之反目成仇呢?这当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沈从文。此人是中国近代文坛上首屈一指的大才子,但是同时也是一个标准的“八公”,超级爱八卦男女绯闻。沈从文从前与丁玲、胡也频同
2024-11-20 00:03:00
夜雨丨陈利民:爱美食的郁达夫
...外面设饭局,邀请过诸多文化名人,比如柳亚子、鲁迅、沈从文、田汉、丁玲等等,他尤其与鲁迅的私交甚密,时常一起小酌。他曾经在日记里记录:“午后打了四圈牌,想睡睡不着,就找鲁迅聊天
2023-08-09 11:02:00
...的经历体验。黄永玉,《翠翠和爷爷》 13.5×18.5cm 1947年 沈从文小说《边城》插图1947年,黄永玉来到上海
2023-06-15 10:48:00
访“文小姐”纤笔 觅“武将军”传奇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张家口涿鹿丁玲纪念馆:访“文小姐”纤笔 觅“武将军”传奇位于涿鹿县温泉屯乡的丁玲纪念馆。武殿森摄本报记者 李如意 张家口日报记者 陈嘉 臧波 赵晓刚寒露已过,天
2023-10-22 04:11:00
解密沅陵:一个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沅陵,是"一个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是什么样的美,不只是让人感到美丽、让人陶醉,而且还会令人心痛呢?沈从文先生生于 1902 年 12 月 28 日
2023-09-20 14:52:00
...来其他那些听课学生都是来旁听的。近当代文化名人中,沈从文、柔石、杨沫、成舍我、冯雪峰、丁玲等都做过北大的旁听生。为何赘述这么多“旁听生”故事?因为在笔者看来,网络平台上无以计
2024-04-02 07: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