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访“文小姐”纤笔 觅“武将军”传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2 04:1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张家口涿鹿丁玲纪念馆:

访“文小姐”纤笔 觅“武将军”传奇

访“文小姐”纤笔 觅“武将军”传奇

位于涿鹿县温泉屯乡的丁玲纪念馆。武殿森摄

本报记者 李如意 张家口日报记者 陈嘉 臧波 赵晓刚

寒露已过,天气渐凉,张家口涿鹿县温泉屯乡的游人依旧络绎不绝。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只为寻一段“武将军”的传奇故事,一如77年前,“文小姐”带领工作队进驻涿鹿县温泉屯乡,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最终把土地分到了百姓手中。

温泉屯土改的故事,经由丁玲的创作,终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土改史诗”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毛泽东在《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中曾评价:“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一个展馆珍藏精神财富

丁玲,原名蒋祎文,湖南临澧人,我国著名女作家、社会活动家。丁玲纪念馆是1995年由关帝庙扩建而来,2004年丁玲诞辰100周年时进行了改建,2022年再次翻新。如今馆内满眼林木森然,院落曲径通幽。

展馆的正门上魏巍题写的馆名格外醒目,旁边的农民文化站则是由丁玲的爱人陈明题写。讲解员介绍,丁玲纪念馆现有4个展室,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馆内复原了1946年土改时候丁玲工作生活的场景,还展出了一些未发表过的珍贵照片和实物,还有她睡过的床、坐过的马车的车轮,以及她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复原的屋中陈列,向我们述说着她生活上的清贫和精神上的富有。”

磨损的案牍、老旧的煤油灯、泛黄的卷册……人们在这里遥想丁玲挥洒才情,勾画小说世界的画面。

一本图书成就传奇故事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其土地问题的指示》,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根据指示精神,晋察冀解放区迅速开展了土地制度的改革运动。这时,丁玲决定投身这场大变革的运动中。她报名参加了晋察冀解放区的土改运动。晋察冀解放区的土改工作在全国最先开展,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工作的开展基本上全靠在实践中摸索探讨。

同年8月24日,丁玲带领工作队进驻温泉屯乡,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谁也没有想到,第一次来到温泉屯的丁玲,仅用18天就惩治了恶霸地主,让人民群众翻身解放。当时,丁玲带领的工作队受到了当地老百姓普遍拥护,贫苦农民都称丁玲是打开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脖子上枷锁的“开枷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脉同国脉相连。艰苦岁月里笔耕不辍,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成为他们书写的主题。1948年9月,丁玲以温泉屯村土改运动为题材,创作了长篇文学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书一经出版,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广泛好评。1951年,这部书荣获了苏联斯大林奖金文学二等奖。讲解员介绍,“这个奖项是新中国作家当时在世界上荣获的最高文学奖项,作品后来被翻译为十几种语言文字,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桑干河畔的温泉屯也就享誉全国了。”

一次牵手成为余年牵挂

至此,丁玲与桑干河结下了不解之缘。桑干河成为她之后40余年的牵挂。

丁玲再到温泉屯是在1953年。她发现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文化水平却停滞不前。她从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奖的奖金中拿出5000元,为温泉屯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农民文化站。丁玲最后一次来到涿鹿是在1979年。在老伴陈明陪伴下,在老乡家吃着“抿曲”,对自己的女儿说,“多吃些,这是妈妈的家乡饭。”这是丁玲将温泉屯当作了“我的第二个故乡”。1986年,82岁的丁玲走完了她壮丽的一生,她的精神得以传承。

历史的尘嚣尚未远去。近年来,位于张家口涿鹿县的丁玲纪念馆充分挖掘和展示丁玲红色故事,使得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充分感受丁玲的革命情怀和奋斗精神,丁玲纪念馆被列为省级爱国教育基地、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红色文化在涿鹿“活起来”。

访“文小姐”纤笔 觅“武将军”传奇

观看视频请扫二维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2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涿鹿县温泉屯镇开展“移风易俗进乡村 文明新风暖人心”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那梦丹)近日,河北省涿鹿县温泉屯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丁玲纪念馆举办“移风易俗进乡村 文明新风暖人心”活动。志愿者拍下的照片。涿鹿县温泉屯镇供图活动开始前,志愿者
2024-06-28 17:59:00
太行风|涿鹿寻古
...便到了因丁玲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闻名遐迩的温泉屯村。村落房屋错落有致、整洁温馨,村中央一棵枝叶婆娑的古槐,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着悠久而传奇的历史。距古槐不远,坐
2024-07-19 08:49:00
河北涿鹿:温泉屯镇百年葡萄老藤升藤上架
...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近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温泉屯镇百年葡萄老藤升藤上架仪式在该镇外虎沟村举行。“我们村是有名的老藤龙眼葡萄种植村,这株‘葡萄王’是涿鹿现存最古老的葡萄
2024-04-23 23:01:00
...刘然)近日,涿鹿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该县温泉屯镇开展农业技术综合培训活动,重点针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种植大户,通过专业指导,帮助他们做好播前生产准备工作。此次培训活动
2025-03-06 18:25:00
...讯员 朱文君)在南山区抗日战争纪念馆讲建党精神、在温泉屯万亩葡萄园讲乡村振兴好政策、在古戏台唱起当地原创晋剧曲目《劈山大渠》……今年以来,涿鹿县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团作用,围绕群
2023-10-30 07:54:00
百名农技专家一线指导雨后农业生产
...,近日接连降雨给葡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农技专家来到温泉屯镇温泉屯村葡萄园,为农户讲解葡萄的管理方法,提醒果农雨后及时排涝、喷施杀菌剂,通过叶面施肥补充营养;在张家堡镇张庄村的
2023-08-15 07:49:00
融合发展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串联桑干酒庄等酒庄酒堡,打造怀来环官厅百里酒廊;以温泉屯传统龙眼葡萄园为核心,串联桑干河文化旅游区等,打造涿鹿万亩葡萄观光走廊;以观后莲花葡萄特色小镇为核心,沿宣化古城延伸扩
2024-03-29 07:43:00
...?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是毛泽东同志写给著名女作家丁玲的赞美诗。1933年,丁玲从南京出狱后,奔赴陕北,给陕甘宁抗
2024-06-06 20:27:00
新闻纵深|文化IP如何赋能文旅产业
...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提供了研究和佐证。 近代,丁玲的一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次擦亮了桑干河这张文化名片。桑干河文化同样也是涿鹿重要的旅游资源。这次恳谈会上,涿鹿发布
2024-06-20 09: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