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张家口涿鹿丁玲纪念馆:
访“文小姐”纤笔 觅“武将军”传奇
位于涿鹿县温泉屯乡的丁玲纪念馆。武殿森摄
本报记者 李如意 张家口日报记者 陈嘉 臧波 赵晓刚
寒露已过,天气渐凉,张家口涿鹿县温泉屯乡的游人依旧络绎不绝。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只为寻一段“武将军”的传奇故事,一如77年前,“文小姐”带领工作队进驻涿鹿县温泉屯乡,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最终把土地分到了百姓手中。
温泉屯土改的故事,经由丁玲的创作,终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土改史诗”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毛泽东在《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中曾评价:“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一个展馆珍藏精神财富
丁玲,原名蒋祎文,湖南临澧人,我国著名女作家、社会活动家。丁玲纪念馆是1995年由关帝庙扩建而来,2004年丁玲诞辰100周年时进行了改建,2022年再次翻新。如今馆内满眼林木森然,院落曲径通幽。
展馆的正门上魏巍题写的馆名格外醒目,旁边的农民文化站则是由丁玲的爱人陈明题写。讲解员介绍,丁玲纪念馆现有4个展室,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馆内复原了1946年土改时候丁玲工作生活的场景,还展出了一些未发表过的珍贵照片和实物,还有她睡过的床、坐过的马车的车轮,以及她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复原的屋中陈列,向我们述说着她生活上的清贫和精神上的富有。”
磨损的案牍、老旧的煤油灯、泛黄的卷册……人们在这里遥想丁玲挥洒才情,勾画小说世界的画面。
一本图书成就传奇故事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其土地问题的指示》,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根据指示精神,晋察冀解放区迅速开展了土地制度的改革运动。这时,丁玲决定投身这场大变革的运动中。她报名参加了晋察冀解放区的土改运动。晋察冀解放区的土改工作在全国最先开展,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工作的开展基本上全靠在实践中摸索探讨。
同年8月24日,丁玲带领工作队进驻温泉屯乡,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谁也没有想到,第一次来到温泉屯的丁玲,仅用18天就惩治了恶霸地主,让人民群众翻身解放。当时,丁玲带领的工作队受到了当地老百姓普遍拥护,贫苦农民都称丁玲是打开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脖子上枷锁的“开枷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脉同国脉相连。艰苦岁月里笔耕不辍,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成为他们书写的主题。1948年9月,丁玲以温泉屯村土改运动为题材,创作了长篇文学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书一经出版,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广泛好评。1951年,这部书荣获了苏联斯大林奖金文学二等奖。讲解员介绍,“这个奖项是新中国作家当时在世界上荣获的最高文学奖项,作品后来被翻译为十几种语言文字,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桑干河畔的温泉屯也就享誉全国了。”
一次牵手成为余年牵挂
至此,丁玲与桑干河结下了不解之缘。桑干河成为她之后40余年的牵挂。
丁玲再到温泉屯是在1953年。她发现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文化水平却停滞不前。她从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奖的奖金中拿出5000元,为温泉屯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农民文化站。丁玲最后一次来到涿鹿是在1979年。在老伴陈明陪伴下,在老乡家吃着“抿曲”,对自己的女儿说,“多吃些,这是妈妈的家乡饭。”这是丁玲将温泉屯当作了“我的第二个故乡”。1986年,82岁的丁玲走完了她壮丽的一生,她的精神得以传承。
历史的尘嚣尚未远去。近年来,位于张家口涿鹿县的丁玲纪念馆充分挖掘和展示丁玲红色故事,使得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充分感受丁玲的革命情怀和奋斗精神,丁玲纪念馆被列为省级爱国教育基地、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红色文化在涿鹿“活起来”。
观看视频请扫二维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2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