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为废掉宰相隐忍七年,甚至诛杀三万多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6 10:49:00 来源:戏说三国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心怀雄才大略,一个优秀的帝王必定有缜密的心思,他为了废掉宰相能够隐忍七年,诛杀了三万多人,朱元璋的心思到底有多深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朱元璋和宰相胡惟庸之间的故事

朱元璋为废掉宰相隐忍七年,甚至诛杀三万多人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将宰相胡惟庸处死,朱元璋还将御史大夫陈宁等人赐死,这件大案震惊了整个朝野,这个案子被称为“胡惟庸案”,又叫“胡党之狱”,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在历史上非常有名,这件案子前前后后加起来处死了三万多人,几乎给整个朝廷来了个大换血,因为太多官员都被牵连进来,除了胡惟庸的九族被灭,胡惟庸的党羽也都一个不落地被诛杀了,君要臣死,臣子即使没有罪名也得背锅惨死

后世的史学家们怀疑这是朱元璋为了加强皇帝专制,所谓的胡惟庸案只是一个借口。当然这些也只是一个猜测,朱元璋除掉胡惟庸之后,还罢免了左右丞相,同时废掉中书省,其余的事务都由六部处理,做好这一系列的安排之后,朱元璋还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朱元璋废除了传承已久的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他的权力欲非常强,皇帝的权力越来越集中,他就越安心

朱元璋为废掉宰相隐忍七年,甚至诛杀三万多人

胡惟庸做了7年的宰相,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实至名归的宰相,朱元璋和他君臣一场,胡惟庸到底是做了那些事把朱元璋气得要诛他九族

洪武六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了胡惟庸担任右宰相,他们俩是同乡,所以胡惟庸才能顺利当上宰相,在此之前,他还是中书省参知政事,他一开始也是很受朱元璋信任的,胡惟庸也很奋进,于是小心谨慎做事博得朱元璋欢心

洪武十年,胡惟庸晋为左丞相,成为百官之首,风光无限,得到这么好的机会本应该低调做人,多为皇帝分忧,结果胡惟庸却多次给皇帝添堵,胡惟庸当了多年独相,生杀废黜这些大事他都自己做主,有的甚至没有报告朱元璋便直接执行了,这已经是越权了,之后还有更过分的

朱元璋为废掉宰相隐忍七年,甚至诛杀三万多人

内外各个部门的奏章呈上来,他都要先拿去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他都扣下来不呈给朱元璋看,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胡惟庸的权力很大,于是一些喜欢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还有丢了职位的功臣武夫都来求他办事,那些来求他办事的人都快把胡惟庸家的门槛踩塌了,他们送的礼物也都非常大手笔,有送金帛的,还有送名贵马匹、把玩的物件等,送的数量估计连胡惟庸自己都数不清了

大将军徐达非常厌恶他这样的奸恶之人,于是将他的罪状告诉了朱元璋,结果胡惟庸知道了这件事,他打算买通徐达家的守门人福寿,让他去谋害徐达,结果福寿没被他开的条件诱惑,还揭发了胡惟庸,胡惟庸奸诈可恶,所以朝廷里看不惯他的人很多

御史中丞刘基也曾说过他的短处,所以后来刘基生病,胡惟庸就想办法报复,朱元璋派胡惟庸带着医生探视刘基,然后趁着这个机会给刘基下毒,果然刘基很快就死了,胡惟庸解决掉自己的仇敌,这下更是肆无忌惮了,他和之前举荐他的太师李善长相互勾结,好方便他们继续在朝中横行霸道,后来还有胆子大的人继续弹劾他,也差点被胡惟庸害,可见胡惟庸有多嚣张,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很少有人敢跟他对着干

朱元璋为废掉宰相隐忍七年,甚至诛杀三万多人

胡惟庸位居宰相,有至高的权力,但是他却以权谋私,朝中四处结党,势力越来越大,朱元璋自然也是看在眼里,但是为何没有立刻惩治他

朱元璋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呢?最后朱元璋又是怎样整治他的呢?

胡惟庸在朝中拉帮结派,朝廷里的官员想活命的就拼命巴结胡惟庸,还有一些正义之士想要告发胡惟庸,可惜都被胡惟庸陷害了,胡惟庸自以为可以一手遮天,他太低估了帝王的心机

朱元璋为废掉宰相隐忍七年,甚至诛杀三万多人

朱元璋可以当上开国君王,自然不是个简单角色,他做的那点事根本瞒不过朱元璋,有的人可能要问了,既然朱元璋知道胡惟庸干的那些事儿,怎么不查办他,反而让他潇洒地当了7年的宰相呢

朱元璋是何等人物,皇宫里的人都是他的眼线,胡惟庸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控范围内,只不过现在没空收拾胡惟庸罢了,而且他也在等一个时机,等一个彻底废除宰相制度的时机,好让他直接掌管六部,把分散的权力再次集中到他自己手上

终于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直接以“图谋不轨”的罪行将他处死,朱元璋还下令诛他九族,但凡是跟他有关系的都没有好下场,所以最终才死了三万多人,宰相制度在明朝之前的各个朝代都存在,朱元璋即便想高度掌控权力,也不能无缘无故废除宰相制度,正好等到胡惟庸大肆揽权,好将他一次性解决,连带着他的所有势力连根拔起

朱元璋为废掉宰相隐忍七年,甚至诛杀三万多人

帝王的心思是最难揣测的,所以才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一开始支持胡惟庸当宰相的人是朱元璋,后来要杀他的人也是朱元璋,他的真实想法有几个人能完全猜中呢,最后能在朝堂中能明哲保身的还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胡惟庸如此嚣张,敢挑战帝王权威,朱元璋狠狠惩治他才能巩固皇权,体现君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6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公元1368年,刚刚40岁的朱元璋称帝,改国号为大明,定都南京,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大明王朝。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2023-03-06 21:30:00
...是一位善终的宰相,徐达出身农家,元末的时候,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和常遇春一样,是朱元璋的左右手,一起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徐达的官职最后是中书右丞相,太傅,封为魏国公,徐达为人
2024-06-20 17:11:00
大明最后一任宰相,朱元璋最后对他说了四个字
朱元璋成功登基后,大封家乡人。他的亲友中,六人封国公,二十八人封侯,胡惟庸就是其中之一。胡惟庸联合李善长,组成淮西帮,这个淮西帮大多为姻亲关系,他们在明朝初期相当团结,权势极大。
2023-05-10 11:34:00
简介明朝初年宰相汪广洋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
2024-06-24 17:04:00
历史上最后1位丞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作为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位丞相,他真的谋反了吗?还是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找个借口除掉了他?刘伯温真的是胡惟庸毒死的吗?毒杀当朝大臣,他为什么能置身事外?登上权力巅峰的胡惟庸又是如
2024-06-12 19:35:00
朱元璋曾用“蚊刑”叮死中国最后一任宰相,“蚊刑”,到底是什么?
...的场景还能起到震慑作用,警惕世人不要犯罪。明朝时,朱元璋为了稳固自己的皇权,杀了不少开国功臣,有的是冤死,有的是突然手中有权了,生坏心眼了,被朱元璋除掉了。朱元璋得到天下是靠
2025-04-22 05:57:00
朱元璋“洪武四大案”揭秘:清洗与革新,帝王的权谋之术
草根皇帝朱元璋在称帝之后,为了稳固皇权,使大明江山万世永传,进行了无数次地清洗,其中影响最大的、杀人最多的为空印、郭桓、胡惟庸、蓝玉四案,被后世称之为“洪武四大案”。由于此四案杀
2024-03-24 06:38:00
明朝洪武四大案共诛杀5万人,朱元璋杀功臣的目的何在?
...立伊始,经过十几年的精心治理终于走上正轨,但明太祖朱元璋并没有安下心来。他的多疑令他无法尽信江山能够稳守,唯恐有谋臣造反,只有皇权完全稳固,控制整个国家生杀之事,才能保证明王
2023-05-17 11:33:00
明朝时期一个人连杀40多人,皇帝却不敢杀他
...历了持续数十年的战乱,社会秩序荡然无存,一片混乱。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尽快恢复井然有序的局面,实行“治乱世用重典”的雷霆手段,采用严刑峻法,对付那些敢于作奸犯科之辈。王公大臣
2023-06-08 16: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