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秦惠文王上承变法始强的秦孝公时代,下接六国无人能敌的秦昭襄王时代,确实称得上是承上启下。不仅如此,秦惠文王的许多策略也无不体现着这一点。
上承商鞅变法成果,只杀商鞅,不废法
战国时期,实行变法的不只是秦国,几乎各国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变法,但是只有秦国始终强大,其他国家都只是盛极一时。这不仅仅是因为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更是因为秦国的新法自实行日起,便没有断绝。以楚国为例,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以后,曾经强横一时,可是楚悼王一死,楚国贵族旧势力就群起而攻之,杀死了白起,而楚国的变法也就宣告了失败。《韩非子·问田》中便称: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

由此可见,变法不仅需要在当世得到施行,还要保证以后也能继续施行,这才能保证变法的效果。这一点,秦惠文王做的就很好。
秦惠文王即位后,被商鞅施了劓刑的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而秦惠文王并没有确定这件事的真实性便下令逮捕了商鞅。商鞅不得已只得在封地起兵攻打郑国以求一条生路,最后还是不敌秦军被五马分尸示众。

这里秦惠文王就处理得很巧妙,不管商鞅有罪没罪,先把他杀了,这样就能消了贵族们的怨气。同时也能抓住贵族们的把柄,毕竟商鞅其实没有谋反。而在秦惠文王继续施行新法的时候,贵族们就没有理由跳出来阻挠了。因为我给了你们面子杀了商鞅,那么在我施行新法的时候你们也没有理由不给我一个面子。
这就是秦惠文王起到的承上作用,保证商君之法的继续实施。
下给秦国一片巴蜀粮仓,用以支撑秦国的大规模征伐战争
秦惠文王九年,秦国为攻韩还是伐蜀议论纷纷。
以张仪为首的一派主张攻韩,因为蜀地落后,去和落后的国家争夺土地,去王业远矣。而如果攻韩,则可以逼近周室,图谋九鼎,这才是能够扬名天下的行为。
以司马错为首的一派则主张伐蜀,因为攻韩,师出无名,图谋九鼎,则会引起诸侯的不满,此时的秦国尚无灭一国之力,也不敢有灭一国之心。而如果伐蜀(狄戎首领),既可以侵占土地,又可以借驱赶狄戎,借机提高秦国的声望,何乐而不为。

这两边说的各有道理,因此攻韩还是伐蜀,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最终,秦惠文王定了,伐蜀,而正是因为这个决定,使得秦国获得了巴蜀这个大粮仓。如果没有巴蜀,秦昭襄王未必能够和赵国在长平僵持3年之久,而如果长平之战失利,天下大势便将再次扑朔迷离起来。
因此,秦惠文王选择伐蜀,绝对是一个英明的决定,这就是秦惠文王起到的启下作用。
云轩君说
为何说秦惠文王对秦国是承上启下的?因为秦惠文王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下启秦昭襄王无敌于六国。可以说,秦惠文王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秦国能否统一天下。
正是因为秦惠文王杀了商鞅之后依旧推行新法,才使得秦国越发强大,不至于像其他变法国家一样,富强犹如昙花一现。也正是因为秦惠文王在攻韩还是伐蜀问题上,选择了伐蜀,才能使得秦昭襄王可以发动数次大规模的战争,而不至于为粮草的问题担心。尤其是在奠定战国走向的长平之战中,巴蜀粮仓的作用更加显得重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6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