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品读四大名著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主角们在现实面前纷纷败下阵来。就像曾经大闹天宫、无所畏惧的孙悟空,最终也向统治者的威严低头;曾经发誓要同生共死的梁山好汉,最后却连兄弟都做不成了。
这些遗憾不仅存在于小说中,现实社会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就算再有本事,也不得不服从上层阶级定下的规矩;再好的朋友,也可能有不再联系、各奔东西的一天。
【与晁盖的兄弟情】
那时,公孙胜得知梁中书通过搜刮民脂民膏,获得了十万生辰纲,打算将这些不义之财送给岳父蔡京。于是,公孙胜决定在半路上将其劫取。
但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太过单薄,恐怕很难成事,所以他叫来了晁盖、刘唐、吴用、白胜和阮氏三兄弟等人,组成了“七星聚义”,一起商量这件大事。也是在那个时候,公孙胜和晁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劫走生辰纲后分赃,随后各奔东西。后来白胜被捕并供出了他们,无奈之下公孙胜只好与晁盖等人一同上梁山落草为寇。在那里,他们利用劫来的钱财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兄弟帮。
公孙胜本是道家子弟,曾在紫虚观罗真人门下修习道法,因此他给人的感觉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因为修道的缘故,公孙胜在生活中也是很随性的,合则聚,不合则散。
虽然晁盖的脾气有点暴躁,但他为人很讲义气,对梁山的兄弟们也很好。公孙胜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觉得在晁盖身边可以有吃有喝,还能享受情义,所以他也愿意留下来,在梁山上一边修道一边陪着晁盖。
然而,这一切都因宋江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宋江对晁盖有救命之恩,想当年智取生辰纲之后,若不是宋江通风报信,恐怕他们早就被抓了。
晁盖为人仗义,又仰慕宋江的江湖威名,所以甘愿称他一声大哥。宋江上梁山后,晁盖更是让他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公孙胜表面上看似对梁山事务漠不关心,实则心如明镜。当其他兄弟对宋江恭敬有加时,他却觉得宋江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单纯。
他早就料到晁盖不是宋江的对手,因为宋江一来就收服了很多人,甚至连晁盖身边的吴用都投靠了他。
公孙胜深知宋江是个有手段的人,他预见到日后宋江势必会为了争夺一把手的位置与晁盖反目。于是,公孙胜决定眼不见为净,以回家探望老母亲为由下山去了。
【再次出场】
公孙胜离开梁山后,山上的局势果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晁盖身边已经没有几个值得信任的朋友了,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林冲,其他人基本上都唯宋江的马首是瞻。
这个局面让公孙胜很无奈,但他也觉得这是必然的。因为宋江太擅长拉拢人心了,随着梁山的不断发展,内部其实已经分裂出了很多小团体,大家都心怀鬼胎。
宋江能在其中周旋,将小团队之间的矛盾调和得恰到好处,由此可见,他确实有领导才能。再看晁盖,因为脾气的原因得罪了不少人,导致最后身边的兄弟越来越少。
最终,晁盖在执行任务时中箭身亡。他似乎早已料到是谁想要取他性命,临终遗言中也暗示了宋江。但事已至此,无论晁盖如何挣扎,都无法改变既定的结局。
后来,宋江自然而然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这时,公孙胜又开始了他云游四海的生活。但宋江深知他是个难得的谋士,便又将他请了回来。
当公孙胜再次踏上梁山的土地时,他惊讶地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只有36人的小团体,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8位英雄好汉的大家庭,而且他们手下还统领着无数精锐的士兵。
公孙胜回想起和晁盖在梁山上的那些过往,心中不禁有些感慨。他这次回来是为了协助宋江攻打高唐州,不过也是被逼迫无奈才来的。
他不喜欢宋江,因此一开始就拒绝回到梁山。然而,李逵却假装劫持了公孙胜的母亲,以此逼迫他出山。最终,他别无选择,只能妥协。
在下山之前,公孙胜从他的师傅罗真人那里学到了五雷天罡正法。凭借着这一神奇的法术,他成功地破解了高廉的妖术,为梁山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此后,他又与梁山好汉们一同前往芒砀山、大名府等地征战。在这些战斗中,他多次运用自己的道法,帮助大家化险为夷。
【失望离开】
如果公孙胜和吴用两人能够携手合作、互补不足,那么他们的智谋足以与诸葛亮相媲美。而宋江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决定召回公孙胜。
在取得胜利后,宋江心情愉悦,决定为梁山好汉们进行一次排名。他们共有108人,恰好是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的组合。宋江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于是让公孙胜主持“罗天大醮”,最终确定了排名。
公孙胜虽然用法坛来选排名,但他明白这只是些“障眼法”,真正的排名其实是宋江早就定好的。可当他看到排名时,心里还是难免失望。
公孙胜在梁山好汉中位居第四,被誉为“天闲星”。他心里清楚,宋江之所以给他这个位置,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军事谋略才能。而其他人的排名,明显是根据出身和地位来确定的。
有些人能力出众,但由于出身卑微而被排在后面。公孙胜心想,要是晁盖还在世,他一定不会这样做,因为他最看重的就是兄弟情义。
然而,公孙胜在恍惚中也突然意识到,此时的梁山已不再有兄弟之情。晁盖领导梁山的那段有情有义的日子,早已随着他的离世而消逝。大聚义之后,宋江便带着众人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公孙胜跟着他辗转四方、征战无数,在平定了淮西之际,公孙胜突然想起师傅曾经对自己的叮咛:“逢幽而止,遇汴而还”,他觉得是时候该走了。
公孙胜向宋江辞别后,便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从此一直在家中陪伴老母亲,直至她离世。
公孙胜这人,一生看淡名利,重视道义,是个活得明白的人。在众多梁山好汉中,只有他能一眼看穿宋江的野心。或许这就是他能全身而退的关键所在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