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热在三伏”古人是如何过三伏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8 11:54:00 来源:历史百家汇

六月三伏勐火燃,卧龙无雨口生烟。蜩蝉何事得美荫,聒聒不上高树颠。

这是宋代诗人李石,在三伏天应时而作的一首名诗,充分体现了三伏天的酷热难耐。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三伏天里,现代人守着空调都感觉热,古人是如何过三伏呢?

“热在三伏”古人是如何过三伏的?

三伏文化由来

三伏天由来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唐人张守节说:“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汉书·郊祀志注》中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而藏伏于地下;选在庚日,亦有金气被火克而伏藏之意。可见,“三伏天”之说,是从久远的历史中发展而来,它承载着我国深厚的文化积淀。

三伏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

数伏天气要一个多月,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的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若在立秋之前,中伏则要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末伏过后,就出伏了,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2023癸卯年三伏天共计40天,日期为: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未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热在三伏”古人是如何过三伏的?

三伏饮食起居

炽热的三伏天气里,酷暑时时袭扰人们的饮食起居,从古至今,民间流传着很多传统习俗,既传承着博渊的古今文化,还体现了数千年来古人应对自然、挑战自然的智慧和信心。

很多地方都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食俗,即《民社北平指南》所称“初伏水饺,二伏面条,至三伏则为饼,而佐以鸡蛋”,有的地方还有“头伏吃鸡二伏鸭”的民谚。闷热的天气里,容易引起人们食欲不佳,胃口不好。饺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正是开胃解馋的美味。二伏吃面习俗由来已久,伏天吃面,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荆楚岁时记》称:“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古代的“汤饼”,犹今之面片汤。二伏天里,人们吃上一碗热汤面,既能补充营养,又可以让身上发汗,祛除体内暑气和潮气。到末伏时,天气稍微凉爽一些,此时人们食欲明显增强,吃饼和吃鸡蛋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也有送走伏天之意。

其实,“三伏”的饮食民俗非常丰富,并非只有饺子、面条之类。比如明清时,京师六月流行吃新莲,“内河者嫩而鲜……食之益寿”。此外,还有“暑汤”,即“煎苏叶、藿叶、甘草等汤,于市中舍之”。《清稗类钞》记录了“冰果”:“京师夏日宴客,饤盘既设,先进冰果。冰果者,为鲜核桃、鲜藕、鲜菱、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其凉彻齿而沁心也。其后,则继以热荤四盘。”但“冰果”价格较高,非寻常人家可用,只能官宦独享。清代宫廷每到“三伏”都会赐冰,由工部按官职高低发给数量不等的冰票,凭票领取。

唐人张守节云:“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古人在三伏天的起居遵循“伏”意,也要伏藏,减少外出与剧烈活动。因为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夏季暑毒之气,以三伏天为最。不仅高温天气易令人中暑,还经常有病毒瘟疫流行。清初文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生动地描述了古人对三伏天的无奈:“盖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

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古人认为,既然暑毒之气有危险,就要想办法避开它。从汉代开始,就出现了“伏闭门”的传统习俗,伏日一到,人们便待在家中避暑纳凉。晋人程晓有诗云:“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

“热在三伏”古人是如何过三伏的?

三伏艾灸养生

古人命名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为“伏日”,大有深意,也衍生了顺用天时的养生之道。除了“无厌于日”——伏天晒背,还有广泛应用的三伏养生灸。

冬季的疾病很多是因为阳虚盛引起的,而三伏天气,是人体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是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期,冬病夏治就要以温补方式驱寒气。此时通过艾灸穴位非常有助于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1)艾灸穴位:合谷、大椎、肺俞、脾俞、风门、关元、足三里。

(2)每日选取穴位3-4个。

(3)艾灸时间:每次40-60分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8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德公与“伏日”
...历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古人就发现这段时间天气炎热、雨水集中、酷暑难耐,疫病容易流行,将这段时间命名为“伏日”,提醒人们防暑避瘟。后来“伏日
2023-08-04 03:35:00
最忆是伏羊
...美”“食羊即养”,这些食材审美及养生理念,都蕴含着古人药食同源理论的探索和构想。我第一次食伏羊是在萧县的圣泉。圣泉位于县城北凤山后,因水色清澈,水味甘甜而名圣泉,素有江南第一
2023-07-17 11:23:00
全国多地迎高温天气,距离入伏还有一段时日,是入伏了吗
...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伏的日期是我国古人按照干支纪日法推算的。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2023-06-25 12:37:00
今年三伏再度“热”情再度加码
...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伏的日期是我国古人按照干支纪日法推算的。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2023-06-27 16:23:00
漫长的夏日啊
...的开始,是由夏至日来开始计算的,而今年的夏至正恰逢庚日,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一般来说,夏至后,第三个天干为“庚”的日子进入初伏,过10天后,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
2023-06-16 01:24:00
节令之美|20日出伏,清凉可期
...伏热得哭”等等。那么,“秋包伏”真的会热得哭吗?“古人根据生活与劳动实践总结出来的这些老话或谚语也是一种经验之谈,常常蕴含几分道理,但我国地域辽阔,再加上长期以来气候变化波动
2023-08-19 10:32:00
艾灸养生具体有哪些好处呢
...到保健养生目的的一种操作。艾灸用于养生的历史悠久,古人曾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诸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那么,艾灸养生具体有哪些好处呢?1.温通经脉,行
2023-07-08 16:34:00
古人的避暑智慧:扇子、冰块与清凉食品
...消。怡然自得之际不由得想一个问题,在没有电的古代,古人怎么避暑呢?古人穿衣里外好几层,夏天还要在地里劳动,也没有风扇、空调这些电器,他们如何度过炎热的三伏天呢?其实,古人的避
2023-10-13 15:38:00
古人夏天如何消暑
...特约撰稿人 倪方六在我国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对付高温高湿的夏季?从史料来看,古人强调调整心态,以“顺四时,适寒暑”;提出“纳凉”概念,“大暑赏荷”“浸伏”等都
2023-07-13 03: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