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氏与夏侯氏:曹操背后的两个家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19:49:00 来源:戏说三国

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曹操最倚重的人才中,除了姓曹的,几乎都是姓夏侯的,比如夏侯氏第一代将军夏侯惇、夏侯渊,以及后来的夏侯霸、夏侯楙、夏侯威、夏侯尚、夏侯玄,夏侯惠等。可以说曹姓与夏侯姓统治了整个曹魏天下。

曹氏与夏侯氏:曹操背后的两个家族

夏侯渊

于是便有了曹操乃夏侯氏之子的说法。

细查这种说法的来由,其实早在三国时就已经有了。它最早被记录在吴人无名氏的《曹瞒传》中,“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然后被郭颂的《魏晋世语》所转载。

但这两本书内容的可信性却实在让人难以信服。从时间上看,《曹瞒传》成书于三国时期,应该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但这部书却充满了对曹操的不恭及曹操各种“奸诈”的描述,全书对曹操全以阿瞒称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如果是一部严肃的史料是不会表现出如此明显的政治倾向的,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是吴国人对曹操的污蔑之词。这也是陈寿在编写《三国志》时,对这本“匿名之作”不屑一顾的原因。

曹氏与夏侯氏:曹操背后的两个家族

陈寿塑像

而郭颁的《世语》成书于西晋时期,在后世留存及影响力上更不及《曹瞒传》。而且郭颂还曾因为对前人史料不加批判的继承,让略后于郭颂的史学家孙盛对其有“《世语》为妄矣”的评注。

所以这两部书并不足信。

而让人无比遗憾的是,陈寿也没有指出曹操的世系,只是很不负责地用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了之。某种程度上说,正是陈寿的这句话,引起了后人对曹嵩(其实是对曹操)身世更为广泛的关注。

对于曹操祖父曹腾的身世,史书中有明确记载,曹腾是东汉末年沛郡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少除黄门从官”,从小就做了太监(自然不会有儿子),在迎立桓帝事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宦官集团的领袖人物,后来又“历事四帝,未尝有过”,一直升到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

曹氏与夏侯氏:曹操背后的两个家族

曹腾

官做大了,偌大的家业和爵禄就需要由人继承,于是,他过继了一个养子过来,取名曹嵩。

曹嵩就是曹操的生父。后来官至司隶校尉、大司农,但他本人除了掌握一些溜须拍马的技能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行政能力,因此也没有什么政绩值得记载。

中平五年,致仕的曹嵩回到了谯县老家,优哉游哉的过起了退休生活。直到次年十二月,曹操在陈留誓师讨董,曹嵩怕受牵连,带上几车的金银细软,以及小儿子曹德、最疼爱的肥妾,从老家出走,就此走上了不归路,为富有想象力的罗贯中先生提供了难得的演义素材。

曹氏与夏侯氏:曹操背后的两个家族

曹嵩

以上几乎就是关于曹操父祖系的全部记载,史料中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曹操是夏侯氏之子。

相反,仔细分析我们反而发现许多对于“曹操出自夏侯氏”这一论断的不利线索。

第一,曹腾的父亲曹萌(一说是曹节),至少有四个儿子。曹腾排名老四,字季兴,上面还有三个哥哥:伯兴、仲兴和叔兴。

在两汉三国时期,家族的观念是非常重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子嗣,通常都是从同宗中过继,很少有从外姓中过继的,因为这涉及到香火传承与财产继承等问题。比如袁绍便被他的父亲袁逢过继给了伯父袁成;诸葛亮一开始没有儿子,诸葛瑾就把自己的长子诸葛乔过继给了他。

曹氏与夏侯氏:曹操背后的两个家族

诸葛瑾

所以,从理论上说,曹腾在选择养子时,没有理由不优先在三个兄长家中物色人选。而曹腾也确实有众多的侄子,比如曾任尚书令的曹鼎,大将军曹休的祖父曹某(名字不详),曹仁的父亲曹炽等等。

第二,假如曹操果真是夏侯惇的叔伯兄弟,那么,曹操就绝对不可能把自己的女儿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

曹氏与夏侯氏:曹操背后的两个家族

清河公主

因为这不符合古人“同姓不婚”的礼法。古人在婚配上,很是忌讳“同姓婚姻”。《左传·僖公二十年》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而《国语·晋语》也言:“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除了清河公主以外,曹操之弟海阳哀侯的女儿嫁给了夏侯渊的儿子夏侯衡,曹真的妹妹也嫁给了夏侯氏——夏侯渊的堂侄夏侯尚。

第三,从曹腾、曹嵩、曹操祖孙三代的年龄差距推论,曹嵩被收为养子时已经懂事了,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

从常情来来看,收继者历来对收继关系讳莫如深。他们都不希望过继者长大成人后脱离自己,毕竟他们付出了很多。所以,这就意味着,假如曹嵩不是曹腾的亲侄子,曹腾是万万不敢收养的。

曹氏与夏侯氏:曹操背后的两个家族

曹腾

而且夏侯家和曹家都是谯县人,曹腾不会傻到收养一个与老家距离太近、已经长大成人的异姓儿童,因为这不利于保密,更不利于继承家业。

第四,假如曹操不是谯县曹氏之子,他又怎会在家乡一呼百应,在曹操未显山露水之前,曹家未必没有比曹操更出色的年轻人,比如曹洪、曹仁。

曹氏与夏侯氏:曹操背后的两个家族

曹操

另外,曹操在成就霸业之后,为何没有认祖归宗,恢复本姓?这应该是古人在功成名就后的普遍做法。而且就算曹操考虑到曹家这杆大旗的作用,但后来也没有必要费心巴力的为自己找一个显赫的曹氏先祖。

根据《魏书》记载,曹操成名之后,为了抬高曹家的声望,把自己的家世挂靠到周文王之子,曹国的第一任国君曹叔振铎的名下。

后来魏明帝曹睿又庄严宣布曹氏乃帝舜之后,“曹氏系世,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

曹氏与夏侯氏:曹操背后的两个家族

曹睿

不管帝舜是不是曹氏先祖,如果曹操不是曹氏之子,完全没有必要找一个显赫的祖宗来为曹家增光添彩。

至于说陈寿的《三国志》将曹氏与夏侯氏并重,同被视为宗室(夏侯氏与曹氏的重要人物,被合为了一传),则很好解释。

曹氏和夏侯氏,由于是同郡望族,又同是建汉功勋之后,所以世代都有姻亲关系。曹操和夏侯淳、夏侯渊虽然不是从父兄弟,却也是姑表兄弟。等到曹操称魏王,夏侯氏早已成为曹魏武将集团中举足轻重的势力,再加上姻亲关系,备受曹操信赖,视为曹氏宗室也完全说得过去。

曹氏与夏侯氏:曹操背后的两个家族

曹操与夏侯惇

而且陈寿在评中也写得很清楚:“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所以,基本可以排除曹操是夏侯氏之子的可能性,几乎能够确定曹操是曹氏之子,曹腾的亲侄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曹操背后神秘的丁家,亲密度不亚于夏侯家
...近,《三国志》当中专门有一篇《诸夏侯曹传》,将各个曹氏和夏侯氏的子弟合列一传,可以说是曹操集团创业初期的中坚力量。曹操信任、重用曹氏和夏侯氏子弟的原因也很简单,以血缘、姻亲、
2024-05-11 19:50:00
司马氏一家如何对待曹氏和夏侯氏族人?
...,之前曹操姓夏侯,后来因为过继给曹嵩,所以改姓曹。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这些人当时的地位比较高,自然也会成为司马氏的威胁,那么,司马氏一家又是如何对待曹氏和夏侯氏的族人呢?众所周
2023-06-01 09:13:00
司马懿篡位后如何处理曹氏与夏侯氏的关系?
司马懿篡位后,面对曹氏与夏侯氏这两大名门望族,展现了他智谋高绝、政治手腕独到的一面。在这个政治的漩涡中,司马懿运筹帷幄,巧妙处理,既保持了朝廷的稳定,又在权谋中妥善处理了曹氏与夏
2023-12-18 15:10:00
曹操为何能够在东汉末年崛起
...参与了曹操讨伐董卓的战争,是曹操有力的支持者。2、曹氏亲戚曹氏亲戚主要有曹仁、曹洪、曹纯、曹休、曹真等人。曹仁、曹洪、曹纯是曹操的同族兄弟,其中曹仁与曹纯是亲兄弟,曹仁早在曹
2023-05-28 11:14:00
夏侯令女:曹氏宗族的最后守护者
...定:“吾闻‘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盛时,尚欲保终,况今灭亡,何忍弃之?此禽兽之行,吾岂为乎?”——我听说仁德之人不因为国家盛衰改变气节,讲道义的人不因为国
2023-10-01 19:32:00
曹魏宗庙揭秘:二十六位功臣的配享顺序与背后的权力较量
...庙庭。这三位功臣不仅是曹操的亲信,夏侯惇和曹仁更是曹氏宗亲,程昱更是在关键时刻挽救曹操基业的得力助手。 二、二十位英勇武将的配享第二批功臣有二十人,包括曹真、曹休、夏侯尚、
2024-05-02 15:35:00
《三国演义》中曹睿为何选择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
...的有曹仁、曹洪、曹纯、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曹氏与夏侯氏不仅为曹操的天下出钱出人,而且几乎把整个家族都绑在了曹操的战车上,是曹操能够打下天下的其中一个原因。而且这些曹氏
2023-08-26 06:21:00
...挂在曹家名下而已,曹操创业之时,他的权力架构是谯沛曹氏武将集团掌军,加上颖川文士集团掌文,可以说他就是靠着诸曹、诸夏侯的宗族势力帮助才起家的,枪杆子是不能握在别人手里的,把军
2023-02-01 13:46:00
司马篡魏时,曹氏与夏侯氏的人才去哪里了?
曹操的江山其实是曹氏与夏侯氏共同打出来的,曹操手下的兵权全部由曹氏及夏侯氏把控,曹操时期,西部战区(关中)最高军事长官是夏侯渊,节制张郃、徐晃等名将,东部战区(合肥)最高军事长官
2023-07-07 11: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