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秋高气爽,微风拂过,葱茏的苇草随风摇曳;粼粼波光上,片片浮萍被阳光笼罩着缕缕金黄;不远处,几只白色身影掠过水面,为这片静谧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里,秋日的湿地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感受自然的静谧和诗意。(10月12日《光明日报》)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是全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国各地探索实施“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湿地保护和修复发展模式,积极应对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战。通过不断加大立法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国际合作等力度,在把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发展向“绿”而行,努力实现百姓诗意栖居。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国际重要湿地82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国家湿地公园903处,湿地面积5635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不仅实现了全国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而且以占全球4%的湿地,承载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对湿地的主要需求。
保护湿地功在当代、生态平衡惠千秋。鉴于湿地公园三分靠建,七分靠养。为打造绿色生态空间,守护好湿地之美,各地不仅将湿地保护纳入林长制、河湖长制考核范围,制定破坏湿地约谈办法,还大力开展违规侵占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始终坚持以全面保护湿地和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目标,以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为抓手,全面贯彻实施湿地保护法和《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如今不仅湿地水质呈向好趋势,水源补给状况保持稳定,而且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有所提高,湿地植物达到2391种,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明显。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一些珍稀野生动物在湖泊、湿地等频频“亮相”,且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在全国各地湿地公园“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同时,作为我国湿地保护修复的一个创新实践,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有效保护了240万公顷湿地,还带动区域经济增长500多亿元,约90%的国家湿地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唯有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方能守护好湿地之美,打造更多绿色生态空间。(刘纯银)责任编辑:杨彦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3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