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叛乱初期横扫大唐北方的是谁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7 14:5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安史之乱。安禄山虽然是三镇节度使,但我们都知道他本身是个靠演马戏扮小丑上位的弄臣,之所以能在叛乱初期横扫大唐北方,攻陷长安,全因手下有一员猛将,此人叫做崔乾佑。

叛乱初期横扫大唐北方的是谁呢

安禄山手下猛将崔乾佑

崔乾佑的出身一直是个谜,史书中没有记载,但他很有可能是出身自当时“五姓七望”之首的博陵崔家。

在安史之乱的前期,崔乾佑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施展,只通过三战便平定了关中以及整个河东,并消灭了大唐三位曾在西域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

第一战是起兵伊始,攻取东都洛阳。这一战安禄山倾巢而出,而大唐的精锐都在边疆来不及回援,城内兵力并不是很多,所以崔乾佑只是小试身手。此战他率领同罗骑兵第一个冲进城内,赢得首站之功。

叛乱初期横扫大唐北方的是谁呢

洛阳之战

真正展现他战争才华的是潼关之战。潼关是关中和长安的门户,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又经过历朝历代几千年的修建,根本就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防线。安禄山取得洛阳后兵峰直指长安,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潼关,先锋大将正是洛阳之役中表现抢眼的崔乾佑。

一开始防守的潼关的是大将是高仙芝和封常青,对唐朝比较了解的都知道,这两人曾经在西域立下赫赫战功,诸国臣服,本身带兵能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据《资治通鉴》记载,为了守卫长安,拒敌于国门之外,小小一座潼关居然塞进了十八万兵马。再加上易守难攻的地形,怎么看都该是万无一失。

叛乱初期横扫大唐北方的是谁呢

现存的潼关古城

而崔乾佑一方的兵力并没有明确记载,但《资治通鉴》提过一句:“翰及良丘浮船中流以观进退,谓乾祐兵少,轻之”,可见崔乾佑作为前锋,手上的兵力并不多,加上六千同罗骑兵,总数应该不会超过五万。

虽然占据绝对优势,在消息断绝,叛军主力未明的情况下选择据险而守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崔乾佑没有办法,只得使出了盘外招。他派人到长安传播谣言,说叛军兵力很少,高仙芝、封常青们优势兵力却不出击延误了战机。这话其实也没说错,本来崔乾佑的兵力就不多,安禄山的主力又正在忙着和关外的节度使们大战,暂时也顾不上潼关这边,十八万对五万,可不是相差悬殊吗?平息叛乱的唐玄宗连下圣旨,要求高仙芝们立即出兵。在关外局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二人仍然持谨慎态度,拒不出兵,这本来也没什么错。但此时长安城内谣言又起:安禄山能叛变,高仙芝为什么不能?手握18万大军,却按兵不动,肯定有别的想法。于是在皇帝的猜疑中,二人的人头落地。

叛乱初期横扫大唐北方的是谁呢

大唐名将哥舒翰

群龙无首的潼关将士需要一个新的将领,无人可用的唐玄宗想起了另一位名将哥舒翰。哥舒翰此时正在养病,一听说这事并且立马加重,但架不住唐玄宗苦苦相逼,没办法,只好躺在病床上被抬上了前线。

玄宗的旨意很明确:出兵,决战!哥舒翰想想前任的下场,只得出兵。此时的崔乾佑早已选好了战场,将精兵埋伏在群山之中,只留出一条羊肠小道。他首先派出了一只万人的部队,衣着不整,队形散乱,迎战哥舒翰的大军,一触即溃,一路奔逃。哥舒翰虽有疑惑,但在身边皇帝派来的监军注视下,硬着头皮下令全军追击。于是剧本开始按照崔乾佑的设计进行。

哥舒翰大军进入预设埋伏地点后,伏兵四起,巨石、檑木从天而降。已有准备的哥舒翰派出牛车想冲出一条退路,但崔乾佑在峡谷两边堆集大量草料,点火焚烧,挡住了牛车和唐军的退路,山谷中顿时浓烟四起,崔乾佑又命令所有士兵高声呐喊,营造发起总攻的假象。混乱中,被浓烟遮住视线的唐军只能各自为战,把身边的战友当成了敌军,自相残杀。这一打就是一天,到天黑的时候早已精疲力尽,所剩无几。

叛乱初期横扫大唐北方的是谁呢

大唐将士自相残杀

此时崔乾佑终于打开了出口,派出养精蓄锐的六千同罗骑兵进行突击,一路尾随溃兵杀进了潼关,这道难以逾越的天险就此失守,几乎所有兵力都派到潼关的长安城彻底暴露在叛军的屠刀之下。

唐明皇仓皇出逃,城内人心惶惶,崔乾佑又派出内线联系上了留守的同族兄弟长安京兆尹崔光远,长安不战而降。

此后崔乾佑马不停蹄继续进军,功取了河东全境。本来或许他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此时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叛军陷入内乱,加上史思明的倒戈,崔乾佑已独木难支,无奈之下只能投靠了安庆绪。

叛乱初期横扫大唐北方的是谁呢

崔乾佑的结局

令人唏嘘的是,在史思明围城的时候,和潼关之战的剧情几乎一模一样,崔乾佑也被史思明用计骗出了城外,陷入重围战死沙场。善恶有报,天道轮回,这句话真的一点都没有说错。

客观的说,在安史之乱前期的三战当中,崔乾佑的勇猛、谋略、格局全部得到了展现,没有他的存在,安禄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成就这么大的成功。虽然是叛军,仅从军事的角度来说,崔乾佑凭这三战足以跻身唐代名将的行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1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755年11月,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打着奉旨讨伐杨国忠的旗号,起兵反叛唐朝。安禄山有多少兵力?15万。当时唐朝有多少兵力?50—60万。然而,就在这种实力
2023-01-11 14:14:00
安禄山顺利拿下长安,为何被儿子所杀
...将要迎来一场盛世的浩劫,而这场浩劫正史他的边疆重臣安禄山引发的,可是大唐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居然还不相信安禄山真的造反了。大唐帝国为了守卫国家的每一寸领土,捍卫唐帝国的每
2024-10-17 12:42:00
从盛唐到安史之乱,唐玄宗是怎样把大唐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的?
...任人呢?负主要责任的当然是最高统治者唐玄宗。有人说安禄山集团才是叛乱的罪魁祸首,但是大家却忽略了一点,如果一个人在干坏事之前,没有干坏事的条件和机会,那纵使他再日思夜想也是徒
2022-12-27 22:10:00
几代帝王的心血成就开元盛世,因为唐玄宗一个错误毁于一旦
...史之乱爆发之初,因为唐玄宗的迟疑,唐军反应缓慢,让安禄山抓住机会迅速壮大,领着河东、平卢、范阳三镇的人马,联合史思明朔方一镇的军队,总共十五万人马,号称二十万大军,直接南下,
2023-04-14 07:05:00
揭秘安史之乱:唐玄宗如何亲手葬送了大唐盛世?
...享乐,给予地方的权利太大,导致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而安禄山作为地方节度使,更是坐上了土皇帝。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兵变,以讨伐杨国忠为由,带领15w精兵南下,当
2024-03-16 10:44:00
潼关:古代中国的战略要地
...食资源,后方稳固,天下遂有三分之二。唐朝玄宗年间,安禄山这位胡痴儿以一种最为决绝的方式让那个唐明皇记忆深刻——造反了,安禄山久在边疆,麾下多血性边军,战力强悍,玄宗急用帝国双
2023-11-03 15:29:00
为何说唐玄宗一个荒谬的命令,导致安史之乱持续了7年多
...而,一场荒谬的不可思议的战役,让本已近乎山穷水尽的安禄山柳暗花明,也把唐朝直接拖入了万劫不复的局面,开始了长达七年多的战乱。 这场战役的名字叫“灵宝之战”。1公元755年1
2024-05-20 14:11:00
唐军兵力远胜叛军,为什么平叛仍用了八年呢
...中付之一炬,苍生饱受涂炭之苦。然而,一手发起战乱的安禄山在起兵之初仅有十五万人马,与此同时唐军却有二十万之众,为何唐军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无法立刻平叛呢?另外,安禄山在安史之
2024-04-25 14:27:00
从平西郡王到阶下囚:哥舒翰的传奇人生,大唐名将的荣辱兴衰史
...王,但胡人被封王的只有两人,比哥舒翰更早被封王的是安禄山。在当时哥舒翰是朝野上下公认的大英雄了,但后来发生在哥舒翰身上的故事,却颠覆了人们对他的盛赞,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传
2024-02-13 21: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