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年轻人为何抱怨长辈有福不享,“没苦硬吃”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7-30 08:16: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在父母“拖着不去看病、不舒服却不和子女说”这件事上,不少年轻人感到无奈。

湖南长沙某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梁爽记得,前段时间一位被子女带来看病的老人,血压长期160/110,老人自己也发现了,但不到医院看病,而是听信养生机构、保健品推销员以及一些朋友的建议,“在家用保健品,甚至用‘不明中药’进行调养。如果不是子女逼着来医院,还在家硬撑着”。

梁爽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老人拖着不看病,一旦确诊就已经比较严重的情况,相比10年前已有所改观,但依然不少,我每周都能遇到两三例。”

在父母“拖着不去看病、不舒服却不和子女说”这件事上,不少年轻人感到无奈。此外,天热不舍得开电扇、长期吃剩饭等“吐槽”父母的帖子,也在网上引起共鸣。年轻人把这些行为称为“有福不享、没苦硬吃”,他们想不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何长辈还是选择“没苦硬吃”?如何更好地沟通,能让父母减少这种行为?

苦于长辈“没苦硬吃”

20岁出头的重庆女生陈洁经常为外公外婆“没苦硬吃”感到无奈。外公外婆在乡下生活,每个月有几百元养老金。她和家人逢年过节回去看望他们,平时经常买东西给老人,也塞钱给他们。陈洁认为,农村消费低,生活得较好明明花不了多少钱,他们却非要“没苦硬吃”。

最近她带着放暑假的妹妹回乡下。第一顿饭前,她在水已经发馊的桶里找到泡着的碗筷,另外三四个桶里也存着脏水。当陈洁把脏水倒掉清洗时,被外婆责骂不节约。陈洁发现,给老人买的食物他们都不吃,最后面条发霉、汤圆放久了煮不熟、大米变质、食用油过期导致吃完腹泻。

外婆总在饭点出去挑粪施肥,天黑还没回家,“万一在坡上摔倒了,家里没年轻人怎么办呀。她还经常顶着大太阳去山里找草药,他们卖草药能卖多少钱?又不是没钱,偏偏要去搞危险的事。大娘把她接到身边去,外婆说吃不习惯住不习惯,没办法又送回来,送回来又往山坡上跑。”陈洁说。

陈洁从小被外公外婆带大,跟他们感情比较深。由于外婆长期“没苦硬吃”,她母亲已彻底失去耐心,很少带妹妹回外婆家了。父母在外工作,寒暑假照顾老人的重担落在陈洁身上,“大娘每次回娘家都嫌弃我没有照顾好外公外婆,但我真的尽力了,我觉得好累”。

今年6月,刚结束高考的余茂在医院看护了奶奶几天。他的奶奶在一个晚上9点钟开始感到全身发冷、乏力,爷爷劝她去小诊所打针,她坚决不去。熬到了次日凌晨4点,才打电话给余茂父亲。将奶奶送去医院时,她已经高烧40摄氏度,昏迷了几个小时,输液后才慢慢苏醒过来。

余茂和父母都对奶奶“有病不说”表示无奈。余茂的奶奶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那天差点儿就“去了”,当被问及为何不在当晚感到不舒服时就去看病,她说想着睡个觉忍一忍,没必要惊动全家人。前几年也是在夏天,有过类似的症状,那时候由于医院床位不够,是回家休养的,“没想到这次后果那么严重”。

为什么有些老人“没苦硬吃”

在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唐丹教授看来,不否认人群中有些老人“没苦硬吃”,但不代表老年人都是如此,对老年人的认识不应“脸谱化”,需要考虑老年人的个体差异。

唐丹从三个角度分析有些老年人“没苦硬吃”的行为。当前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在成长阶段经历了很多苦难,他们习惯了居安思危,即便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可能也难以接受这种转变,这是一代人独有的特征。

其次,唐丹解释,人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是稳定的,年纪越大的人相对年轻时会变得刻板和保守,更愿意维持原来的生活方式,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在下降,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跟不上,他们在惯常的生活方式中维持“安全感”。

此外,唐丹认为“没苦硬吃”的说法也体现了代际差异,“老年人的一些行为,在他们本身看来不觉得苦,而在年轻人看来就是苦,这是一种代际差异。”唐丹举例,她的姑妈此前觉得自己不算老、还能干,回到村里就去地里干活,结果中暑导致肺部感染。“姑妈并不觉得这是吃苦,也不是通过能吃苦来教育晚辈,她是在干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和自尊”。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振韶也表示,两代人对“苦”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有的老人在为子女奉献的过程中感到幸福,这时候他们没有“小我”,而年轻人觉得老人应该更多考虑自己,不要总是苦了自己。

他同时指出,“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是不合适的,有些父母在照顾子女时对子女有要求,他们用“我对你好”的方式,希望将来交换“你对我好”的结果,这种隐晦的期待会给子女造成压力。“我们也要看到有些老人不图子女什么,尽心尽力在为子女作奉献,有的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做现在年轻人所抱怨的那一部分(养儿防老)。”

“一代人有一代人面临的挑战,这一代人的苦和老一代的苦是不一样的。”宋振韶解释,老一代主要是物质匮乏的苦,所以他们特别勤俭节约,今天年轻一代的苦更多是精神和心灵建设的苦,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焦虑、抑郁的情况增多,而这种苦是老一代人所不能理解的。因此,两代人对所谓的“苦”在认识和体会上是有差别的。

根据与患者的沟通,梁爽发现多数情况下,拖着不看病是因为老人比较能忍,他们虽然身体不适,但总觉得忍一忍就能过去,有时候可能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另外,老人缺乏医学常识,容易盲信盲从。

梁爽经常在门诊遇到老人抱怨手机预约挂号,“他们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带来的变革,包括检查、拿报告、取药等流程都让他们感觉很困难,无所适从,如果没有儿女陪伴,他们进了医院,人都是晕的。”

代际如何沟通以减少“没苦硬吃”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大华认为,子女抱怨老人“没苦硬吃”的初心,是出于心疼父母,希望父母能更享受生活。这需要在代际沟通上促进改变。

王大华说,可以对老年人“没苦硬吃”的行为作出区分。对于确实带来身体伤害的行为,年轻人需要让长辈明白道理。她举例,如天热不开电扇的行为,有些老人听信所谓养生专家要“忌凉忌冷”的武断建议,这种情况下,年轻人要给他们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王大华指出,亲身体验(包括失败的体验)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不论各种年纪,都是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父母试错,就是鼓励和包容他们终身学习。“一些不至于危害生命的行为,老人没有经历过,也不会去相信年轻人说的话,经历过了可能就会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这种情况对儿女的挑战主要是做好兜底的预案,不嫌麻烦地给父母关爱。

有些人为长辈盲从手机上的讯息,却不听身边人的劝导而苦恼。王大华认为,这首先要把亲子关系或者沟通方式梳理好,“如果父母对孩子非常信任,有什么苦恼他们就比较愿意跟孩子说。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并不了解父母的心结在哪里。比如,很多父母不跟孩子讲自己哪儿不舒服,有病宁愿自己扛着也不去医院,主要原因就是怕给孩子添麻烦。”

王大华还提及父母和子女“对立型”的关系,“父母想要控制孩子,孩子又想控制父母,这更是谁也不会听谁的。”她表示,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需要两代人之间有比较顺畅的沟通方式,建立关系在前,再把道理输入,而不是一上来就讲道理。

唐丹指出,对于老年人的一些行为,年轻人不要一上来就否定,比如“你这样给我丢脸了,你这样做没意义”等,而是应该用商量和沟通的方式,找到双方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法。“本来父母是家里的权威,逐渐变成子女承担起权威的角色,对于老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在这个家庭话语权争夺的过程中,年轻人千万不能有过往的家长作风。”

在看病治疗方面,梁爽认为,社会要加强健康宣教,让更多人能正确认识疾病。“各大短视频平台应该清理一下‘养生号’,我们这些正儿八经的医生发科普文,经常被审核员删帖,而一些骗子却大行其道,在老人的朋友圈里广为流传,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滑稽、很无奈的事情。”

(应采访对象要求,梁爽、陈洁、余茂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纳 记者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7月30日 03 版【编辑:梁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30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聪明的父母,在帮子女带孩子时,会先制定法则
...管谁与谁在一起,都会有一个磨合期。帮子女带孩子时,年轻人和老一辈的人带孩子,一定是有差别的。子女希望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饮食禁忌。而老人觉得孩子吃
2023-08-05 11:40:00
人老了,努力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欢熬夜、自然醒,喜欢下午吃饭,喜欢懒散的生活,这些年轻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却是多数父母看不太惯的。其实,如果老人实在看不惯年轻人的生活,也不必强求住在一起,有条件住得近一点
2023-08-02 10:50:00
...一中老年群体一般爱转发什么内容?【吴建桦】相信很多年轻人微信里都有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微信群,群里总有那么几个爱转发各种信息的长辈。年轻人也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那便是
2024-04-11 07:15:00
银发族文化消费渐热 年轻人能做点啥
银发族文化消费渐热 年轻人能做点啥88.7%受访者支持长辈发展文娱爱好看一场刀郎演唱会、报名一门老年大学课程、参加一次“夕阳红”旅行团……近年来,越来越多老年人愿意为精神消费买单
2025-05-15 07:29:00
怕被子女掏空棺材本的老人,开始“养老防儿”
...。“如果告诉子女的话,子女不会让他们买,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有房贷车贷,他们知道父母买理财保险的话,会让父母把钱给他,提前还房贷或车贷。”李少丽告诉南风窗。赵珂觉得,这种父母一
2025-02-28 16:34:00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人,都害怕子女回家过年,67岁父亲说出实情
...磨。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拼,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围绕家庭生活,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留守父母们害怕子女回家过年的问题出现。 许多老人担心子
2024-02-04 12:03:00
当父母总爱“没苦硬吃”,晚辈该如何应对?
...思,我们的父母是否也在无意中陷入了这种思维模式。 年轻人的吐槽听上去确实挺无奈:老年人总是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自找苦吃,让子女内疚不说,可能还搞砸了事情、搞坏了身体,最后还得是
2024-07-22 10:55:00
这4类人混到你的家庭当中,是一场劫难
...害一家”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无德的老人,比十个无德的年轻人还要可怕。年轻人再怎么没有德行,由于辈分不够,影响力不足,所以对家庭造不成什么影响。唯有上了年纪的无德老人,只要他们上
2023-05-22 13:48:00
让老人的分享多些“回响”
...至屏蔽群聊。家庭群里为何“冷热不均”?表面上看,是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生活节奏不一,晚辈无暇回应这些“不太要紧”的信息。看深一层,很多子女与老人的认知也不在同一频道。比如,有的老
2023-05-05 05:27: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孩子发烧抽搐妈妈路边焦急拦车 路过的网约车司机伸出援手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单然 赖晓花) “抓紧上车,送你们去医院!”近日,网约车司机杨锐在路上遇到一名妈妈拦车
2025-08-20 08:17:00
从“续火花”到真实陪伴 珍爱网解读恋爱启示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情侣们常常会纠结一个问题:恋爱期间到底需不需要每天联系?近日,“非诚勿扰”男嘉宾赵广震的故事引发热议
2025-08-20 10:21:00
法援案例丨孤困少年坠楼陷绝境,法律援助维权续新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鹿青松当12岁的程某从五楼坠落,摔碎的不仅是她的身体,还有一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家。临沂市兰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成功办理了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程某的人身保险合同
2025-08-20 12:48:00
农行济宁嘉祥支行:暖心助客化解扣费纠纷,守住客户钱袋子
鲁网8月20日讯近日,郭先生特意来到农行嘉祥支行营业室,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难掩感激:“真是多亏了你们,不然我这钱就打水漂了
2025-08-20 15:19:00
从“叔”到父:铁汉林凡朋六千日夜守护截瘫继子
林凡朋的手,粗糙、关节粗大,布满了老茧和细小的裂口。就是这双手,17年来,小心翼翼地为继子擦拭身体,生怕弄疼了他;也是这双手
2025-08-20 18:29:00
“吃鸡蛋事件”女方发布的监控视频已消失 仍有多个疑问待解
大皖新闻讯 近段时间,“男子因鸡蛋被吃掉抱怨致妻子崩溃摔碗”一事持续引发关注。有人留言为女方抱不平,也有人认为此事具体事发地不明
2025-08-20 21:44:00
不被年龄定义的爱情 珍爱网:七成用户能够接受“姐弟恋”
“在亲密关系中,年龄是问题吗?”这是很多人在面对感情时曾问过自己的问题。随着婚恋观念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情侣组合正在打破“男大女小”的传统模式
2025-08-19 10:21:00
法援案例丨七旬老人车祸致残难获赔偿,法律援助追回13万救命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七旬老人朱某某落下十级伤残。肇事者与保险公司不愿赔偿,为支付医疗费
2025-08-19 12:57:00
临沂:工作人员备教材迎开学
开学在即,临沂学校做好教材的接收、分发等工作,为开学做好准备。
2025-08-19 15:28:00
寻找我身边的温暖|河岸边缘,潍坊警察“拽”住了轻生女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马小杰“我找着了,我找着她了,她在河边。”近日,潍坊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民警成功劝阻一名轻生女子
2025-08-20 00:12:00
法援案例丨职场妈妈产假未满遭辞退,法援亮剑保护“她”权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 栾海明五年职场耕耘,却在产假期间收到冰冷的辞退通知,职场妈妈李某的世界一度陷入灰暗。幸运的是
2025-08-18 10:50:00
试管屡败不放弃!跨越千里在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成功自怀
婚后5年未孕,辗转多地求医问药,中药调理、多次试管婴儿均以失败告终……甘肃的王女士曾一度陷入绝望。然而,命运的转折出现在她跨越千里来到济南嘉乐生殖医院后
2025-08-18 16:29:00
父母悬赏上海一套房 寻找被拐26年的孩子
大皖新闻讯 “到今年8月26号,找磊磊就满26年了。”8月17日,悬赏上海市区一套房寻找孩子王磊的妈妈唐蔚华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5-08-18 2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