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怕被子女掏空棺材本的老人,开始“养老防儿”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28 16:34:00 来源:VISTA看天下

‍‍原标题 | 养老防儿,“有钱不能让儿子知道”

作者:何国胜

怕被子女掏空棺材本的老人,开始“养老防儿”

“隐匿”存款、“假装借贷”、通过他人向子女“哭穷”、悄悄购买高额养老保险基金······

2025年回乡调研时,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硕士生赵珂发现,家乡的父辈们身上,出现了这些有异于常规认知的现象。

长久以来,“养儿防老”的理念根植于传统乡土社会,而现在,不少父母开始主动规避子女对自身养老资源的“侵占”风险,“养儿防老”变成了“养老防儿”。

赵珂告诉南风窗,“养老防儿”与传统观念中的“养儿防老”截然不同,它指的是老人在处理自己的财务时,选择隐瞒真实的经济状况,不让子女知晓自己的存款,并将这部分存款视为自己的养老和医疗等对应费用。

当子女因经济困难向他们借钱时,老人们也会选择隐瞒真实的经济状况,声称自己没钱。即使选择帮助子女,也会采取极为隐蔽的方式,如声称他们所给的钱是向他人借来的。

怕被子女掏空棺材本的老人,开始“养老防儿”

有时,老人们也会选择隐瞒自己真实的经济情况/《八零九零》剧照

这不是赵珂孤立的发现,2022年初,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现在“50后”“60后”甚至“70后”,已经认识到“养儿未必防老”,不少“80后”、“90后”更是认为“养老必须防儿”,“所以他们现在就要做好各种规划,包括储蓄、投资、理财等”。

这种理念的转变,也被保险销售员李少丽敏感地捕捉到。长期以来,李少丽在湖北某县城和附近村镇区域从事保险销售,她明显感觉到,近几年,针对中老年人的理财和医疗保险卖得比以往好多了。

而且,这些保险都是老人自己来买,其中不少人是瞒着子女偷偷来买。

“如果告诉子女的话,子女不会让他们买,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有房贷车贷,他们知道父母买理财保险的话,会让父母把钱给他,提前还房贷或车贷。”李少丽告诉南风窗。

赵珂觉得,这种父母一方面防着子女,另一方面又在子女求助时选择隐性资助的现象,“反映的是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在现代社会变迁的冲击下,老人基于社会保障的有限性、孝道文化的变化,对代际责任的重新权衡与艰难调适”。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启臻告诉南风窗,未来随着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和社会压力加大,“养老防儿”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

01

花样“防儿”

“自己的钱千万不能让儿子知道。”在家中长辈组织的一场答谢宴上,赵珂听到一位张姓老人如此告诫同桌其他老人。

赵珂家中长辈是一位保险代理员,春节前夕,为答谢客户,她组织了一场宴会。

赵珂与十几位中老年人坐在一桌,席间,张姓老人发起了上述谈话。起因是张姓老人自己去存款,但被儿子知道后遭到了阻拦,最终,钱没存成,他和儿子的矛盾却闹成了。

他据此告诫其他老人,如果儿子需要钱,即使找别人借钱给儿子,也不要给自己的钱。“如果把自己钱给儿子的话,一定是要不回来的,相当于你完全地赠予了。”赵珂告诉南风窗,这番话得到了在座多数老人的认同,并引发了讨论。

怕被子女掏空棺材本的老人,开始“养老防儿”

有老人认为,即使找别人借钱给儿子,也不要给自己的钱/《都挺好》剧照

随后,赵珂通过调研,发现了与张姓老人想法类似的案例。

另一位王姓老人,在面对儿子换房缺钱向父母寻求支持时,他最初以每月养老金有限,没有多少积蓄为由拒绝了儿子。

后来看着儿子失落的样子,王姓老人最终还是心软,将自己差不多20万元存款打到了儿子账户上。但他并没有承认这是自己的钱,而是“让他儿子打欠条,然后说这是向别人借的,如果以后有钱的话还要再还回来”。

赵珂说,王姓老人在跟儿子的互动中,刻意营造出经济窘迫的形象,目的在于维持自己在家中的安全感和自主性。“他深知,一旦子女对自己的经济状况了如指掌,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潜在问题,比如过度依赖、因财产分配不均产生矛盾等。”

前述张姓老人虽存钱不成,但他做了不少“养老防儿”的“努力”。赵珂告诉南风窗,张姓老人有三个子女,为了避免因财产分配引发家庭矛盾,以及保障自己的养老,他选择分散储存财产。

“他将自己存款储存在几家不同的银行,而且每个银行存款(数额)也各不相同”。赵珂表示,张姓老人还会将一部分现金放在家中不同的隐秘位置。

怕被子女掏空棺材本的老人,开始“养老防儿”

《南来北往》剧照

此外,为了避免电子支付留下痕迹,张姓老人习惯使用现金交易。之前,女儿装修房子需要用钱,他也是给了现金。这样,“其他子女就不知道老人单独给了女儿一大笔装修费,以防其他子女知道和老人闹矛盾,说老人偏心”,赵珂告诉南风窗。

另有一李姓老人,为了避免子女知道自己存款而被要走,他的方法是跟邻居哭穷,再通过邻居的嘴传到儿子耳中。“(他觉得)如果自己和儿子直接这样讲有点刻意,需要寻找一个(第三方传递的)机会。”赵珂说,李姓老人这样做既维护了自己的财务,又避免了与儿子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

02

代际财产认知错位

赵珂在此次回乡调研前,早从做保险代理的长辈口中得知,近几年来,老年人自主购买保险理财的人数在逐渐变多。

赵珂的母亲从事保险7年多,“近3年她才干得比较好”,在多个险种里,增额寿险卖得最好,其中老年人客户占了约80%。

“她的客户基本上都是中老年群体,大概都是年龄在五六十岁的人。”赵珂说,而且老人都是偷偷来买,有时还会出现子女知道老人买保险来阻拦的情况。

据赵珂了解,在她妈妈那购买养老保险基金的客户,基本都还在继续工作,有些种地,有些搞养殖。

“一方面是父母觉得子女靠不住,要靠自己,另一方面也有些情感的因素,他们知道子女现在压力大,比如有房贷、车贷,所以他们也不想靠子女养老,不然会给子女增加额外的压力。”赵珂说。

怕被子女掏空棺材本的老人,开始“养老防儿”

一些老人也不想靠子女养老/《烟火人家》剧照

湖北某县的李少丽跟赵珂长辈一样感知到,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村镇和县城老人来购买理财健康险。

李少丽从业12年,一直在县城和村镇做保险销售。在她印象中,3-5年前,当地多数人、尤其是老年人觉得保险都是骗人的。但这两年,当地人对保险的观念有了转变。

“一是因为银行现在降息,存钱不划算;二是老年人对自己的养老有忧虑,提前做打算。”李少丽告诉南风窗,有些年纪不太大的老人会自己做主,不希望子女知道。

“那一辈人以前都吃过苦,他们希望自己手里有一些钱,自己支配,不然年龄大了没有钱,就得手心朝上向孩子要钱,而那个时候可能就不好要了。”李少丽说。

怕被子女掏空棺材本的老人,开始“养老防儿”

老人们希望自己手里有自己的钱可供支配/《父母爱情》剧照

但在购买保险方面,李少丽发现父母和子女往往存在矛盾。“子女希望父母给自己更多钱,父母觉得子女已经成家立业,应该自己顾自己家”,李少丽说:“有时候客户给子女打电话,我们在身边,一般年轻人都会说不用存钱、不用理财,你把这笔钱给我”。

赵珂将其理解为代际财产认知错位:老人倾向于节省家庭资源,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自己的养老储备,并把这份养老储备视为自己的救命钱,而子女却将这份存款视为可继承财产,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家庭的经济决策,也可能导致一家人之间的矛盾。

李少丽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很多老人已不再相信“养儿防老”的养老模式,“我现在接触的年轻人,他们特别的理性,或者用一个不好听的词,就是只顾自己”,李少丽说。

03

“孝道”衰落叠加社会保障不足

“‘孝道文化’的衰落是出现‘养老防儿’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启臻告诉南风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老人的财产都由子女继承,子女赡养老人,即所谓的“养儿防老”。

“所以,长期以来,老年人一般不给自己留后手,而是希望儿女尽孝。”朱启臻说,但近些年出现了不少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到人老时,儿女都不在身边,有的出去务工,有的在城里工作,老年人指望儿女养老的可能性在变小。

”这就导致部分老年人想留一部分钱,等将来动不了的时候,用来雇人照料或去养老院,而不是把钱都给子女。”朱启臻说。

不过,导致“孝道文化”衰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朱启臻表示,一方面是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的流动带来了老人和子女在空间上的分散,出现了很多空巢老人,缺乏照料。

怕被子女掏空棺材本的老人,开始“养老防儿”

《八零九零》剧照

另一方面,过去中国大部分家庭是多子女,老年人是家庭的核心和权威。“现在大部分是少子或独生子女家庭,人们都围绕着孙辈转,老年人被边缘化了,变得不重要。”朱启臻告诉南风窗。

也有人指出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在住房和子女养育方面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可能无暇也没有能力顾及老人。

朱启臻认为,这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在以前,大家都挨饿的时候,宁愿自己饿着,也会让父母有东西吃。压力大确实是客观的理由,但它不应该成为子女不赡养老人乃至‘啃老’的借口”。

不过,“孝道文化”的衰落并非“养老防儿”现象出现的唯一原因,当下社会养老保障不足是另一重要原因。

朱启臻说,特别是在乡村,养老保险水平还很低,养老机构在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建立起来,导致老年人自己养自己。

“实际上,自己有钱也未必能保障,因为你老了以后需要一个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否则你有一堆钱也保证不了。”朱启臻说,城市好一点,只要有钱,生活不能自理了,就去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

怕被子女掏空棺材本的老人,开始“养老防儿”

《老家伙》剧照

但在乡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障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短板。

一是公共投入不足,因为养老服务机构的成本很高,如果完全市场化,老百姓的收入支撑不了。“所以就是需要政府出一部分,社会支持一部分,自己再掏一部分。”朱启臻说。

二是乡村地区老人的养老观念转变难。朱启臻说,他们调研发现,不管是经济落后还是稍发达地区,农村老人只要自己还能挣扎就舍不得掏钱,甚至一直到自己动不了,也不愿意花钱买养老服务。

“像一些乡村有给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的服务,我问过,一顿早餐五块钱,政府补贴两块,自己掏三块钱,这样也没人去吃”,朱启臻说,这就使得一些基层养老机构很难可持续发展。

朱启臻表示,这虽跟老人的观念有关系,但归根到底还是长期以来收入不足导致的,农民哪怕有点钱也舍不得花。

“中国的文化很适合居家养老,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朱启臻告诉南风窗,所以在乡村逐渐完善家庭养老的保障机制很重要。如此,就算子女在外边打工,也有社区养老机构可以满足老人居家的养老服务。

也是因为中国乡村更适合家庭养老,朱启臻表示,在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同时,还是要弘扬“孝道文化”,“一个地区,人的寿命取决于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但是一个家庭,老年人的寿命(也)部分取决于儿女的孝敬程度”。

(李少丽为化名,实习生焦梦洋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8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母亲为儿子家奉献一切,自己却无家可归了
...除非孩子出了天灾人祸,是人命关天的情况,你才可以把棺材本掏出来。钱是一个人的腰杆,年轻时没钱,还可以去挣。就是去借钱,人家也愿意借给他的,因为他有偿还的能力。可到老了时,已经
2023-08-14 06:47:00
72岁老母亲被查出患癌症后,儿女的行为让她心寒
...,又要有能力对抗残酷。所以老人要抓住养老钱,要守住棺材本,要给自己留一手。不管你有多爱孩子,只要孩子不是出现性命攸关的情况,你就不要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孩子,一定要有备无患,要未
2023-08-14 06:23:00
养老院里的鄙视链,子女多的老人看不起独生子女的老人
每当用养老催年轻人结婚生子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会义愤填膺地说,儿女都指望不上,把养孩子的钱留下来,以后进高档养老院。在很多年轻人心里,不生孩子做丁克,攒钱以后住好的养老院才是最好
2023-01-01 08:51:00
别再笑话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养老难,子女多了的老人,养老看病更难
...导语一说到独生子女,很多人都会说以后这样家庭的老人养老会很困难,毕竟两个人要养四位老人,还得养孩子,压力相对来说是很大的。虽然年轻的时候看着比孩子多的家庭轻松,可真等到需要养
2024-05-19 14:07:00
单身老人并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反而选择请保姆养老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单身老人面临着养老难题。然而,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单身老人并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反而选择请保姆养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文将从经济
2023-04-16 20:26:00
莫把养老院 当成“甩老之地”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叶金福近日,我去县城一家养老院看望外婆。见我又来了,住隔壁房间的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羡慕地说,她每次看见外婆周围围着前来看望的子女、孙辈,就既羡慕又嫉妒。老太
2023-04-21 08:06:00
72岁老人不请保姆,也不选择去养老院,反而子女纷纷抢着来伺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养老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越来越多的72岁老人不请保姆,也不选择去养老院,反而子女纷纷抢着来伺候
2023-06-05 22:59:00
退休后,父母的养老金对儿女来说有多重要?
人晚年后,有没有养老金,有时候对一个人的心理影响很大。如果有养老金,老人不用担心自己无法动弹的时候,完全断绝收入来源。但是如果没养老金,老人常常要数着日子花存款,生怕遇上“人还在
2023-07-21 11:09:00
本文转自:来宾日报“独一代”家庭养老亟待政策倾斜□ 吴 玲“独一代”,即第一代独生子。他们因父母养老问题而在网上抱团互助,这不失为一种优选措施。据调查,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多已进入婚
2023-02-17 10:3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青春志愿红 服务情更浓
10月5日,国庆假期已过半,太原公交二公司的20余名青年志愿者依旧热情饱满、精神抖擞。每日清晨,他们身着统一红色马甲,手持指引牌与急救包
2025-10-05 18:19:00
公交司机节日坚守岗位 温暖乘客出行路
10月5日,国庆中秋假期过半,太原公交电车分公司二车队驾驶员坚守岗位,以安全、温暖的服务护送市民出行,成为节日里“最温暖的摆渡人”
2025-10-05 18:18:00
紧急增氧!安徽一收费站向患病乘客伸援手
大皖新闻讯10月4日晚,安徽交控集团淮南中心吴山收费站道口一片繁忙。一场突如其来的紧急求助,让这个普通的国庆假期夜晚变得不同寻常
2025-10-05 18:01:00
逢节必逛!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国庆中秋超百场活动演绎海派过节新玩法
华灯璀璨,共庆佳节。随着2025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点亮全城,位于虹口四川北路的沪上海派潮流地标“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作为虹口分会场核心活动区域
2025-10-05 10:39:00
记者走基层·假日消费 活力涌动|太行市集 山货荟萃圈粉无数
10月3日,游客在武安市活水乡李家庄村的山李冀·山游市集休闲娱乐。 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摄青石板路平整延伸,石锅泉水鱼香气扑鼻
2025-10-05 08:34:00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吸引海内外众多游客沉浸式体验
国际友人在鼓浪屿钢琴码头下沉广场演出,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推出丰富多样的活动。图为新疆舞者带来精彩的表演
2025-10-05 08:34:00
亲子共赴科学之约 厦门科技馆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客流量超6万人次
厦门科技馆推出《大鲸家族》特展,吸引众多孩子参观。(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
2025-10-05 08:34:00
白天玩不尽兴,晚上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夜游。到迎泽大桥赏夜景、在铜锣湾特色街区淘夜食、去晋阳湖观看实景夜演,体验太原“越夜越精彩”的独有魅力
2025-10-05 07:30:00
10月4日的西铭车场里,太原公交一公司三车队驾驶员们的身上多了一抹亮色——鲜红的志愿者绶带,他们手捧小红旗和国庆主题风车来到站台
2025-10-05 07:30:00
湖北利川发生交通事故 致2人当场死亡、3人因抢救无效死亡
华商网讯 利川市公安局10月5日发布警情通报: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2025-10-05 07:56:00
18年双膝关节痛折磨 济南南郊医院助七旬老人重拾生活信心
一位饱受双膝关节疼痛折磨长达18年的七旬老人,在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成功接受手术治疗后重获健康,现已恢复劳动能力。如今,老人已能自如地使用农具翻晒农作物
2025-10-04 08:11:00
双节送温暖回访: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将“人本位”服务送到患者家中
10月2日,正值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团聚与休闲的氛围中时,济南南郊医院的一支医疗小队却踏上了一段特殊的行程
2025-10-04 08:13: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这个双节假期,五湖四海的游客纷纷与“宁”相约。南京的“宠粉”举措和南京人的热情好客,让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2025-10-04 08:14:00
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困扰老人多年 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精准手术解病痛
77岁的老人,多年来因左膝持续疼痛,行走日益困难。每一步都步履蹒跚,姿态不稳,不仅让人担忧其安全,连日常简单走动也成为一种负担
2025-10-04 08:14:00
“唱”游一厦!免费搭双层巴士 听演唱赏美景
唱游巴士专门设置了专业表演区域。图为阿卡贝拉椰子乐队现场演绎歌曲。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坐着双层巴士
2025-10-04 0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