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清朝时期没有出现倭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3 10:3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为何清朝时期没有出现倭患

比起从元朝中后期起,中日双方“你抢我抓”三个多世纪的“倭患”,特别是比起明朝嘉靖年间持续四十年,战火波及整个东南沿海的“嘉靖大倭乱”,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倭患”这事儿却是很消停。虽说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几位港台“不老男神”“不老女神”主演的“戏说”题材清宫剧里,也充斥着大清皇帝手撕日本倭寇的热血剧情,但放在真实历史里,这事儿真没机会——海那边的日本,“老实”了二百多年。

当然,这“老实”也不是无缘无故,首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国情的变化。

清代年间的日本,既不是元明年间那个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也不是丰臣秀吉时代的那只梦想“迁都宁波”的猖狂野兽。德川幕府统治日本后,出于稳定自家权位的考虑,对外厉行“锁国”政策:除了长崎之外,日本对外的港口全数关闭,日本船只不许出海贸易,更不许擅自与海外往来,偷渡更是死刑大罪。只有中国荷兰等少数国家的船只,可以在长崎进行贸易,却要遭到严密的监视。

为何清朝时期没有出现倭患

出个国都要死刑?如此严密监控的锁国体制,也恰恰铲掉了倭寇作乱的土壤。元明年间倭寇们肆意驾船“觅食”,想打劫就打劫的“好日子”,从根儿上就没了。

但拼命锁国的日本,与对岸大清王朝之间,看似“井水不犯河水”,却也有着重要的共同利益。这就是当时“中日和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双方无比重要的“洋铜贸易”。

清王朝一统天下后,国家进入了长久和平,但一件大事,却关乎着国家稳定:铜钱。要发行铜钱,就需要大量的铜,清王朝的产铜地,却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产量有限不说,运输更十分困难,运不出铜是常事。可这事儿每年稍耽误一会儿,极有可能就是要命的“钱荒”。还好,日本有!

为何清朝时期没有出现倭患

与地大物博却缺铜的大清不同,日本岛虽说穷得叮当响,日用品要啥没啥,可就是金银铜等贵金属产量丰富,可以说“穷得只剩下钱”。而且虽说锁了国,但对中国的各种货物,日本社会需求量也极大。那怎么办?拿铜换吧。

为何清朝时期没有出现倭患

所以,自1683年,随着清王朝平定台湾南明政权,中日双方也就心照不宣,开始了长达一半个世纪的“洋铜贸易”。每年大批中国船只从宁波广州等港口出海,满载着生丝等货物直奔日本,换取大量优质铜。值得一提的是,虽说“康乾盛世”时代,大清朝对海外贸易高度紧张,乾隆年间更只留了一个通商口岸。但对“换日本铜”的买卖,清王朝却是政策宽松,只要是去日本换铜,中国商船甚至可以不管相关禁令,带去大批重要宝货。

对这项关乎国家财政稳定的买卖,清王朝的态度,比起其他外贸政策来,实在太开明。

为何清朝时期没有出现倭患

这开明的态度,也造就了一段后世几乎遗忘,当时却红红火火的中日贸易盛况。康乾年间,清朝每年开赴日本的商船,常在百艘以上,每年登陆日本岛的中国商民,一度多达近万人。从1683年至1840年,中国商船累计从日本赚走了三点八亿斤铜。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一笔持久双赢的生意。

既然是双赢,中日双方当然也就尽力维持,和平,也就不难。

但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却是,号称“漠视海洋”“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在“康乾盛世”年代里,却曾拥有一支威震东亚海洋的海上力量。

为何清朝时期没有出现倭患

康熙年间时,出于与东南“南明小朝廷”作战的需要,“弓马骑射”起家的清王朝,也一度高度重视海军建设。1683年中日开始“洋铜贸易”起,当时的清王朝,海军正如日中天,主力战舰“鸟船”长五十米以上,装备大型火炮三十门以上,即使比起亚洲海面上赫赫有名的荷兰战舰,继承明代造船技术的大清鸟船,当时也足能“单挑”。而这样的凶悍的炮船,在当时的清军水师里,有六十艘之多。

如此凶悍的战舰,不但在战场上实打实打出威风,而且在康熙年间时,还曾作为“封舟”,每隔几年就去册封琉球,等于是在日本海面上亮个相,威慑力十分强。这样强大的海上力量,周边哪家“邻居”,又敢轻易造次?

为何清朝时期没有出现倭患

可最让人叹息的,也正是这事儿。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稳定,这曾经强大的“鸟船”,也大多被清王朝废弃,几乎是拆的拆扔的扔。到了乾隆年间时,清军最“巨无霸”的战舰,竟只有十一丈长。随着一批手工业图书在大清被禁毁,清军水师的造船造炮技术,也是大踏步倒退。

也恰恰是在乾隆晚年时,别看大清没有闹“倭患”,越南海盗却后来居上了。当时装备有“大师船”的越南海盗团伙,其战舰往往比清军战舰大三四倍,号称“船大而高,炮多而壮”。凭着这强大实力,从乾隆晚年到嘉庆年间,每到春夏季节,来自越南的海盗船就会组团杀来,在广东至浙江的海面上大肆烧杀抢掠,气的乾隆嘉庆两父子,多次抛下严旨,恨不得将这伙贼匪赶尽杀绝。

但到了战场上呢?由于人家船大炮多,清军的沿海水师,每次都是能躲就躲。以至于稍有点钱的沿海商民,都得自发配备船炮,靠自家力量和海盗死磕。每次海盗来了,清军的“正规军”水师,基本都是“登桅望”,能看热闹就看热闹。如果不是嘉庆五年,越南海盗船在海面上遭遇飓风打击,外加越南国内形势变化,其国王主动铲除海盗势力,这曾叫清军躲猫猫的海盗,不知还会折腾大清多久。

为何清朝时期没有出现倭患

可是,自家海军不给力,就算没有倭寇,就算靠运气熬走了越南海盗,待到鸦片战争打响,面对英军的坚船利炮,那依然还是叫天天不灵。被轰开国门的清王朝,随后陷入了落后挨打的深坑,更在十九世纪末的甲午战争里,被昔日的“贸易伙伴”日本踩在脚下。

所以说,对方国情的变化,共同的贸易经济利益,固然是和平的必要条件,但自强,才是根本。没有“倭寇”的大清朝,终为漠视海权,付出了太多沉重的代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3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康熙曾造大船弘扬国威,为什么到了嘉庆时期大船成了小破船
清朝康熙二年(1663),大清使臣张学礼率领的两艘“封舟”,傲然亮相琉球海面。这两艘担负出使重任的“封舟”,每艘长度都在六十米以上,船高更突破七米。即使比起此时东亚海洋上的荷兰大
2023-04-28 12:26:00
聊一聊明朝时期的外交政策
...地位,对内暴力镇压,对外主动出击,外交政策较之洪武时期更加主动且强势。期间,他派遣郑和等人多次出使西洋、西域,开辟海道,招徕海外各国遣使来华交往,力图树立当朝在国际上的威望;
2023-07-04 14:49:00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就途经纳土纳群岛。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郑和率领船队进行了七次海上远航,从南京启程,途经福建、广东等地,到达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非洲等地。纳土纳群岛是郑
2023-03-13 16:46:00
整个明朝几乎都有倭寇之乱,为何到了清朝,倭寇之乱就消失了
...纪的二百多年,适逢大明王朝从建立到巩固,再到僵化的时期。这段时期,以日本浪人为基础的倭寇势力不断袭扰,如跗骨之蛆,给沿海居民带来了深重的灾害。随着明王朝的日渐重视,东南沿海逐
2023-09-28 10:33:00
...海”而被勒令禁止。浑不怕的福建人将贸易转到地下,与日本、葡萄牙等商人勾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走私网络。走私利润相当惊人,一年所得远超耕地,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尤其是
2023-08-19 16:07:00
郑芝龙为什么被称为“大倭寇”?
...特指名词,专门指在明末年间,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日本海盗。这些人主要是由当时的一些日本落魄武士、底层无业游民、罪犯等组成的强盗集团。他们肆意掠夺沿海百姓财物,激起了明朝政府
2023-08-19 14:55:00
郑和七次下西洋都干了什么?给明王朝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了什么样的影响,与此同时,这样的举动又反映出了明朝时期,海权思想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其实几千年来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修身治国平天下,都是毫不例外的。而明朝在当时为了能够实现这
2022-12-23 13:02:00
郑一嫂:明朝末年的女海盗,清朝初年的海上霸主
...一嫂从地位卑贱的妓女慢慢成长为一个帮派的领袖,巅峰时期拥有上千艘战船与十万之众,就连清军与葡萄牙联手也对其无可奈何,实乃海盗届标杆级别的人物。电影《加勒比海盗》我想大家都不陌
2023-12-28 11:52:00
...贸商人的处境更为艰难。郑氏父子即崛起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郑芝龙1603年生于福建安平,18岁时投奔在澳门经商的舅舅黄程,开始接触外贸并学习葡萄牙语。后随黄程到日本做生意,加入
2023-10-09 16: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