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13 16:4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朝代,它最后被满洲人推翻,从此开启了清朝的统治。

但是,在明朝灭亡后,还有一些忠于明室的将领和百姓,他们不愿意屈服于外族的侵略,他们选择了抵抗、逃亡或者自杀。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其中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张杰绪,他带领了300名兵士和渔民,在广袤的南海上寻找了一个新的家园,建立一个国家,这个地方究竟是哪里呢?

郑和下西洋和纳土纳群岛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延续了276年,直到明都被农民军占领而结束。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明朝在永乐、宣德两个皇帝的时代,海外交流达到了顶峰,那也是郑和七次出海远航的时代。

当时,郑和的远洋航行得到了明成祖的支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一是明成祖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他需要向外宣扬自己的威望和功绩,以及明朝的强大和富庶。

二是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明成祖希望通过郑和船队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三是为了探索海洋和地理知识,明成祖想借助郑和船队收集各地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天文历法等信息。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为了维护海上安全和秩序,明成祖打算通过郑和船队打击海盗、解决纷争、保护商船等。

郑和下西洋开启的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就途经纳土纳群岛。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郑和率领船队进行了七次海上远航,从南京启程,途经福建、广东等地,到达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非洲等地。

纳土纳群岛是郑和第六次远航时停留的一个地点,位于苏门答腊岛附近的印度尼西亚海域。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郑和在此建立了海上中转站,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友好交流。

海上中转站是指郑和船队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在一些重要的港口或岛屿上建立的供应、修理、贸易等功能的基地。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郑和船队在纳土纳群岛上建立了一个海上中转站,以便与当地人民进行物资交换和文化交流。

纳土纳群岛是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省的一个群岛,位于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岛之间,由很多个岛屿组成。

这里气候炎热多雨,森林茂密,物产丰富。这个群岛也是中国与外国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其实在宋元时期就有中国商船经过这里,并与当地土著进行贸易。

晚明的覆灭以及张杰绪的出逃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军东征北京,二月渡过黄河,攻下多个城市。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二月李自成军围攻北京,崇祯皇帝命各地援兵赶来救援。三月明将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到达居庸关,与李自成军交战。

一个月后吴三桂投降清军,并引清军入关,与李自成军联合攻打北京。清军和李自成军在北京城外激战,清军占据上风。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李自成败走北京城,清军攻入。崇祯皇帝自缢而死。明朝正统从此断绝。

南明政权由明朝的宗室在南方建立。后来清军占领福建,隆武帝朱聿键被杀。

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改元永历。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清军进攻广东,1650年,清军围困广州城。

张杰绪是广东潮州人,他原本是一个渔民出身的军官,在明末时期参加了抗击清军和日本倭寇的战斗。

在1650年广州失陷后,他带领了大约300批同样抵抗清军的兵士和渔民乘船逃离了大陆,并沿着海路向南方探索。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在途中,他们遭遇了风暴、饥荒、海盗等困难,但也发现了许多新奇的地方。

最终,在1652年左右,他们到达了纳土纳群岛,并在那里定居下来。有史料记载道,张杰诸同沙顿族合作打败土人,在安班澜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安班澜在哪里?它在望加锡北面,泗水西面,大概一天多的航程,以前属于峇厘国。如果按照现在的地理位置,安班澜其实就是印尼龙目岛西边的一个城市叫安班兰,名字发音差不多,位置也对得上,而且那里还住着很多华人。

张杰绪在纳土纳群岛建立了一个没有正式名号的王国,并自称为“大明忠义王”。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他曾经广招汉人,并与荷兰人和当地土著进行贸易和战争。他还曾经派遣使者回到中国大陆寻求南明政权的支持,并表示愿意归属朝廷。

但是由于南明政权内部动荡不安,以及清军对其残酷打击,张杰绪王国始终没有得到正式承认。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张杰绪在1658年去世后,他的王国被荷兰人强行占据,并逐渐消失在历史中。

直到1945年印度尼西亚独立后,这块岛屿才正式归属于印度尼西亚。

受汉文化影响深远的纳土纳群岛

其实早在张杰绪到达纳土纳群岛之前,纳土纳群岛的当地人就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时,在纳土纳群岛建立海上中转站,有大批人员驻守,类似如今的定居点。

郑和船队在纳土纳群岛上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并将明朝皇帝的诏书和赐物送给当地的国王。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郑和还曾经担任过该国王的婚礼主持人,并与当地人民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郑和船队离开后,纳土纳群岛上仍有许多华人留下来生活,并传承了汉文化和伊斯兰教。他们与当地人通婚,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族群,被称为“安不纳族”。

他们使用汉字书写印尼语,并保留了一些明朝时期的习俗和礼仪。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这也或许是为什么张杰绪到达纳土纳群岛的时候能够与当地人沟通,没有障碍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历史痕迹

张杰绪王国虽然存在时间不长,规模也不大,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它展示了明末潮州人在异域求生存、坚守文化、坚持信念、勇敢抗争的精神,展现一个不为人知的海外华人历史,以及明朝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

如今的纳土纳群岛人口约为9万,主要居住在大纳土纳岛的帕纳里克和直落武图两个城镇。

明朝灭亡,300残兵逃亡南海建一国家,如今过得怎样

群岛的居民主要从事渔业、农业和石油开采等行业,丰富的自然资源也给他们带来富裕的生活,但更加宝贵的是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中华文化在历史变迁留下的些许痕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3 2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灭亡后不肯投降的将士,到海外建立了哪个国家
...的文化独立、元朝的横扫无敌、清朝的低声下气等等,而明朝给人的感觉则是“硬气”。“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明朝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在国家面临危险侵,略的时候,皇帝本人亲自
2024-03-21 15:59:00
大明朝的初代海贼王陈祖义,也是历史上最“贵”的海盗
明朝是一个海贼王迭出的时代,其中尤以明末的郑芝龙最著名,这些了不起的海上汉子,掀开了大明朝的伟大航路。在这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大航海时代的前夜,在明朝初年,有一位郑芝龙的前辈,凭借着
2023-02-22 22:12:00
揭秘明朝强盛的底层原因
明朝人敖英在其《东谷赘言》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明朝:“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朝鲜、安南……奉法尤谨……呜
2023-05-15 15:39:00
郑和七次下西洋都干了什么?给明王朝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来的永乐盛世,的确让明王朝的光芒再一次被扩大。就在明朝政和在朱棣所下达命令的指引之下,陆陆续续7次下了西洋。可能有人疑惑,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又或者是给明王朝
2022-12-23 13:02:00
明朝一农民被太监打了,回家就阉了自己儿子送到宫中当太监
明朝嘉靖年间,河北农民陈虎被一个太监狠狠揍了一顿,他怒发冲冠,回家后拿起刀子,阉了自己9岁的大儿子陈矩,对他说:老子要送你当太监去!陈矩入宫时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要说他
2023-05-14 13:50:00
历史上中国最南的领土在哪
...答腊岛放大,在岛屿南部有一个名为“巨港”的城市,在明朝它有一个中国化的名字:旧港宣慰司。大体来说,“宣慰司”是明廷授予藩属土司的名称,而地处南半球的旧港宣慰司,也成为大明王朝
2024-06-04 20:30:00
...衣食无忧。但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此时的马三保,不仅是明朝的俘虏,而且还惨遭净身,沦为阉人。不过,马三保是命中有大气运之人。他跟着明军到了南京后,因其模样俊俏、办事伶俐,很快便被
2024-07-23 20:25:00
...。惠帝即建文帝朱允炆,继承了祖父朱元璋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但是朱允炆仅做了四年皇帝,便被他的叔叔朱棣取而代之。“靖难之变”时,宫中一场大火,使得建文帝的下落成了一个谜
2024-06-26 15:16:00
东西问|颜天禄:郑和给马六甲留下了什么?
...大历史成就,一是成为当时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二是和明朝建立的密切邦交,这两个历史成就都和郑和息息相关。如前所述,郑和协助马六甲达成安定的外部环境,促进了马六甲的贸易。郑和还曾
2022-12-25 17: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