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为主动适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要求,近年来,桐梓县紧紧围绕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抓实以工代赈项目前期工作、规范建设和管理,近年来共申报获批项目7个,涉及以工代赈专项资金3883万元,截至目前,燎原、木瓜、羊磴、官仓等4个项目已建成投用,海校、马鬃、楚米等3个项目有序推进。
一是坚持惠民增收为根本。严格落实以工代赈项目“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要求,最大限度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全县7个以工代赈带动1226 名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务工,预计发放劳务报酬864.4万元(其中脱贫群众 186 人 91.2 万元),实现人均增收7050元。同步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485人次,务工人员劳动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二是坚持产业配套为核心。紧盯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短板,全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的产业发展难题。项目全部投用后,可新增产业路34.333公里、生产便道(步道)17.464公里、机耕道2.63公里、灌渠及河堤8.77公里、生产水池9口1550立方米、配套输水管网36.2公里,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村(社区)的交通便捷度和农业生产灌溉能力,直接惠及群众2万余人。海校稻藕渔生态种养、马鬃3.8万余亩方竹,楚米元田社区蔬菜种植等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是坚持主体培育利长远。桐梓县以工代赈项目均由所在村(社区)合作社实施,通过这一方式,一是增加了村级合作社收入,积累了项目实施和管理经验,为农村发展培育了更多人才;二是带动集体经济创新发展,有序建立起外在“输血”与内生“造血”相结合的模式,实现“通过项目实施获取效益—集体事业、产业发展再投入—群众就业增收再提升”的良性循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下一步,桐梓县将更加深刻把握以工代赈“务工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的政策内涵,以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方向,储备申报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争取更多以工代赈资金落地桐梓。(桐梓县发改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7 18: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