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走进桐梓县海校街道东山社区面积近千亩的稻藕渔产业基地,水波潺潺,水面不时有鹭鸟飞过,水下是社区合作社养的“杨村河鱼”。2023年底,稻藕渔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顺利完工,这些鱼经由新修的产业路远销广东等地,让东山社区居民的荷包更鼓、日子更甜。
东山社区的稻藕渔产业基地是社区集体经济的重中之重,每年营收占东山社区产业经济的70%,但随着时代发展,进出基地的道路已无法满足当前实际运输需求,同时,基地地势低洼又没有防汛河堤,汛期容易被雨水浸没,附近大片土地因此闲置。基地发展遭遇瓶颈,居民收入也难有突破,一筹莫展之际,海校街道办将目光投向以工代赈项目。
2023年8月,东山社区以工代赈项目开工,项目包括基地产业路的提质升级、新建约5.2公里河堤河道、新建机耕道等。该项目惠及东山社区24个村民小组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柏果树社区居民,其中,东山社区有365人次、柏果树社区53人次参加项目施工并领取工资,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在8个合同段同时施工,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
据海校街道以工代赈项目办负责人刘必红介绍:“该项目申请的中央资金为800万元,其中支出劳务报酬257万元,占项目中央资金的32.13%,符合2023年3月施行的新修订《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规定,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30%以上。”
以工代赈带来的不仅是工资收入的增加。40多岁的喻杰此前主要以务农为生,刚开始在项目上只能做推砂车、拌砂浆等简单活儿,后来项目办安排他跟一位砌河道的老师傅边学边干。现在,他不仅能领到工资,还学到了砌墙的手艺。
海校街道探索实施“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综合赈济模式,充分利用项目施工场地、机械设备等,自开工以来先后开展六场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以工代训,鼓励群众在实干中学习掌握新技能,有效提升农村低收入群众依靠劳动增收致富的能力。 (余瑞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