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9-15 22:31: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点击视频👆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扬州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张洪程院士学生 胡雅杰: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我们团队是从2016年,扬州大学批准建设了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是以张洪程院士为首席专家牵头。目前我们团队有七个研究方向,它主要是有稻麦品种选育、水稻优质高产栽培研究(等)。我们的团队有三十几位老师,年轻老师有二十几位。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张洪程院士创新实验基地是我们19年开始建设的。(20)19年,我们将近奋战了100多天,三月份开始建,修路修桥。五月二十几号开始育秧,到六月份开始插秧。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这个品种是南粳46,刚才我们剥了一下,大概还有1.5叶就要抽出。所以这个时期,正是施保化肥(速效氮)的一个关键时期,大概在10斤到20斤左右(每亩)。

农户是经验栽培,可能就是在一些关键时候他把握不准。经过我们去下乡指导,他及时地去肥水管理,能提高水稻的产量,收成提高大概在5%到15%的一个水平。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这个是无人插秧机,我们二期示范方主要用这个机器。它也是北斗导航,可以减轻劳动力。

农户对我们的一些技术推广还是比较认可的,我们在江苏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有四十多个基地。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像我们正常的试验田不会长草的。长草的话,导师一下田看,学生就要挨骂了。

它是测叶色的,它就是一张叶片测三下。这个仪器别小看,一万多块钱呢。它主要测叶色的,判断(水稻)是否早衰,叶片发黄了、早衰了,它的数值越低。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张洪程院士今年已是72岁高龄,刚刚荣获了2023全国最美教师(称号)。他常常带领我们青年教师下田试验和指导水稻生产,把技术送到农村、教给农民,他的足迹走遍江苏、安徽等多个省份,是农民爱戴的“泥腿子教授”。他这种痴迷问“稻”、守护大国“粮袋子”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

现代青年是社会当中有理想、有志气、有才干、最有活力的力量。我们希望这一代青年人,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为我们农业强国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扬州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张洪程院士学生 胡雅杰:

我们年轻人还是要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年轻人更多地投入农业,农业强国、农业报国,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新农人的队伍里,在农业中绽放自己的青春。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记者调研日志

稻子之所以能真正成为一颗 “饱满的稻谷”,是因为根植大地、虚心低头。见物如见人,种稻人内在充实饱满,却始终谦虚,不张扬、不炫耀。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藏粮于技,最美教师在田间留下最美身影。沃野青青,乡野间来回穿梭的青年人干得热火朝天,在希望田野上迎接秋天的丰收。

躬耕大地:院士团队种稻记

致敬,乡土中国的青春力量!

总策划 双传学 顾雷鸣

总监制 高坡

监 制 潘青松 田 梅 朱威

“苏乡新青年”大型主题调研团队成员

编 导 吴盈青穆怀佳

文 案 吴盈青

摄 像 邓宇轩 赵 宇潘柯坪(实习)

剪 辑 穆怀佳

美 编 郑玲玲

特别鸣谢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扬州市农林局

本期协调

都怡文 陈和 翟怡雯 王积明

本次行动全程战略支持

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6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3全国“最美教师”|传“稻”授业、逐梦沃野的“最美”问“稻”者
...盈,一阵阵秋风吹过,稻浪滚滚、丰收在望。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正俯身查看当季水稻的长势。水稻生长的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必须去田里看看才能放心”,是他经常挂在嘴
2023-09-10 20:57:00
...扬州日报中国科协2023工程技术难题名单发布扬大张洪程院士研提技术入选本报讯 (通讯员 耿金鹏 记者 乔云) 近日,中国科协发布了2023年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
2023-11-07 07:53:00
东台市农业农村局丨张洪程院士考察指导 助力水稻产量品质效益协同提升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产量品质效益协同提升项目首席专家、扬州大学张洪程教授带队考察水稻产量品质效益协同提升东台基地建设情况。东台市农业农村局王玫副局长、市作栽站和示范基地技术
2023-08-22 11:45:00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晨兴村院士基地试验水稻新品种谁能种植?“职业经理人”来助阵本报讯(通讯员 广组萱 李珮 陈瑾 记者 朱轩卿)“2022年我来到院士基地学习,没想到今天却成了院士
2024-05-28 07:58:00
2023年最美教师 | 张洪程:潜心问“稻”的大国“粮”师
...点学科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会长张洪程院士。他研创的水稻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精确化栽培等技术成果获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七八月
2023-09-14 23:22:00
朱有勇院士团队新项目落地腾冲
...村局了解到,在腾冲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朱有勇院士团队的“水稻旱种”项目已落地腾冲。近日,该项目已正式在腾冲启迪科学家小镇启迪农场启动。2021年,杂交稻山地旱种技术在云
2023-01-09 09:11:00
扬州大学3项成果上榜
...023年度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遴选情况,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领衔研创的“水稻丰产优质高效协同栽培技术”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现代农业领域),并在2024年
2024-06-08 08:09:00
...元桥小学师生走进大学开启农业体验之旅这群小学生收到院士寄语本报讯(通讯员 沈佳佳 夏乐雄 记者 乔云)“少年儿童们,值此‘六一’儿童节之际,我衷心地祝愿你们节日快乐!我在童年
2024-06-02 07:48:00
...田块亩产甚至达780公斤!”“浦口区兰花塘使用了沈其荣院士团队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的100亩南粳46,亩产达801.9公斤!”……金秋时节,水稻测产丰收的喜讯从我市各地陆续传来
2023-11-14 06:4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