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阳日报
本报记者 范志钦 赵 倩
俗话说,麦梢黄,蚕变宝。
麦收过后,南召县的柞蚕养殖产业迎来了收获季。
“今年,我放养了6斤蚕籽,收获蚕茧1300多斤。眼下,已经卖了四五万块钱,剩下的还能再卖个万把块钱。”面对好收成,该县板山坪镇两河口村的老蚕农孙社教笑得合不拢嘴。
南召县多山,拥有宜蚕柞坡150万亩,常年柞蚕放养量5000公斤,年产柞蚕茧150万公斤,是全国一化性柞蚕主产区,素有“中国柞蚕之乡”的美誉。
由于柞蚕养殖投入小、见效快、收益高,该县将其作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助力山区群众增收的重点产业,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柞蚕原种、蚕种繁育等进行补贴。同时,政府出资为全县蚕农办理柞蚕产业发展保险,规避柞蚕养殖风险,让蚕农吃上了“定心丸”。
为拉长产业链条,南召县加大科研投入,经过多年的品种选育、繁育,先后培育出“宛黄”“豫大”“胶蓝”“胶绿”“鲁红”“杏黄”“白一化”等极具观赏价值的“七彩柞蚕”。
“我们把柞蚕放养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政策扶持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成柞蚕生产基地30万亩,重点蚕业示范村10个,蚕农户均年收入超3万元。”南召县蚕菌中心主任李德强表示,该县柞蚕养殖产业通过强化技术创新、集约生产经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其产业外延不断拓展,乡亲们的增收致富之路也愈加宽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9 12:45:4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