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你或许会背他的情诗,却不知道他记录过南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9 13:22:00 来源:新周刊

你或许会背他的情诗,却不知道他记录过南京

你或许会背他的情诗,却不知道他记录过南京

✎作者 | 张文曦✎编辑 | 谭山山

奥登1907年出生在一个偏重科学知识、文学氛围并不浓厚的家庭。按他的话来说,1922年——也就是他开始写诗这一年——之前,他都没读过一首诗。在旁人看来,奥登的人生堪称传奇:他在西班牙内战时在前线开过救护车,在中日战争时期来到战火蔓延的中国,又因在战争前夕离开英国去美国而引发同胞的微词。

奥登早期写的是情诗和玄想诗。美国诗人兰德尔·贾雷尔评论奥登的早期作品“晦涩、新颖,布局很差,不讲逻辑,充满惊人的语句,潜心于他自己的世界和形式”。

但奥登的诗歌不只有爱情,人们难以读懂奥登的诗,也难以读懂他的人生。“你无法读懂我如一本打开的书”,奥登留下的诗,像一篇面向试图读懂他的读者的阅读理解原文,人们很想读懂,又不敢贸然推测。

你或许会背他的情诗,却不知道他记录过南京

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末尾,男主朗诵了奥登的诗《As I Walked Out One Evening》。

他所有的诗,都是为爱而写

1994年上映的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里,在伴侣盖瑞夫的葬礼上,马修念了奥登的《葬礼蓝调》作为悼词。这首诗想表达的是,爱人的离去让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月亮和星星如何,再也没有意义了。

停止所有的时钟,切断电话,

给狗丢一根带肉的骨头,让它别叫,

让钢琴静下来,还有鼓,

抬出灵柩,让哀悼者前来。

让飞机在头顶盘旋哀鸣,

草草在天空写下:他死了。

把黑纱系在鸽子的脖颈,

让交警戴上黑色的棉线手套。

他曾是我的北、我的南、我的东、我的西,

是我的工作日和我的星期天,

是我的月亮、我的午夜、我的谈话、我的歌,

我以为爱可以永远,但我错了。

不再需要星星了,把它们都摘掉吧,

包起月亮,拆掉太阳,

倒掉大海,扫清森林,

因为现在一切都没有意义了。——《葬礼蓝调》

这是很多读者初识奥登的契机,凭借这部电影,这位20世纪30年代成名的英国诗人再次受到关注。

爱是奥登诗歌里恒久的主题。无论是爱人的快乐还是失去所爱的痛苦,你都能在奥登的诗歌中找到共鸣。在《某晚当我外出散步》里,他借一个恋爱中人之口,直抒爱意,毫不掩饰地写出“我将永远爱你,直到大海被收起晾晒,海水也变干涸,直到那天上的北斗七星化为嘎嘎尖叫的鹅”;在《预言者》中,他将爱比作“从未大声说出的词”“正如一幅画不会作答发声”。

你或许会背他的情诗,却不知道他记录过南京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剧照。

人们所熟知的、出现在《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里的《葬礼蓝调》那一段,钢琴、犬吠、灵柩等平常的事物叠加,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爱情的逝去让一切按下暂停键。

到了后期,皈依基督教后的奥登,开始将婚姻之爱视为上帝之爱的福音。彼时,奥登的诗歌更多地向内探索。

奥登在随笔集《染匠之手》前言里说过,他的所有诗都是为了爱而写。但他诗中的爱不仅停留在男女之情的私人之爱,更有对人类命运之爱的思考。与前一代诗人远离政治的风格不同,奥登积极介入政治议题,质疑战争的合理性。

浪漫的诗歌中隐藏着奥登对政治的思考和对战争的痛斥。奥登从未否定过诗歌和现实关怀之间的关系,他的诗歌也往往有一种新闻报道式的观感——描绘一个人的人生,或者某个具体的社会场景。

我在一间下等酒吧坐着

就在第五十二号街,

心神不定且忧惧,

当狡狤的希望终结了

一个卑劣欺瞒的十年:

愤怒与恐惧的电波

在地球光明和晦暗的

陆地间往来传送,

纠缠着我们的私生活;

死亡那不堪提及的气味

侵扰了这九月之夜。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

这里,战争单纯得如一座纪念碑:有人正在接听一个电话;地图上的小旗表明部队已就位;勤务兵端来了几碗牛奶。有个计划

却让活着的人为其性命心惊胆颤,该中午口渴、九点钟就口渴了的人,或许迷了路果真已迷路的人,还有那些想念妻子的人,与某种思想不同,很快都会死去。

但思想正确无误,尽管有人会死,而我们会看到千百张的脸被一个谎言撩拨得激动不已:

地图会确切地指向那些地点,此刻,那里的生活意味着噩耗:南京;达豪。

——《战争时期》ⅩⅥ

如果失去现实主义题材的依托,那么漂亮的比喻和词语便容易沦为言之无物的空洞点缀,诗歌的社会价值也将大打折扣。20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西班牙内战的战况,让当时的欧洲诗人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奥登更是直接目睹了这一切:西班牙内战爆发时,正在冰岛旅行的他赶到伊比利亚半岛,奔赴战争前线,做起了前线的救护车司机。

美国文学批评家布罗茨基在分析奥登的《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时,将奥登形容为一个“新闻记者的角色”。布罗茨基说,这首诗的开头给人一种“记者从××向您发来报道”的现场感。事实上,奥登也确实说过,“所有的艺术家都必须担负一点新闻记者的职责”。

你或许会背他的情诗,却不知道他记录过南京

《钢琴家》剧照。

因此,在奥登的诗中,读者会发现他满溢的社会关怀。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大地上,奥登看见了欧洲战场的影子,战争让土地变得恐怖和死寂,人们饱受摧残,而侵略者,“他的愤怒既爆发给富人,也爆发给那居住在贫穷之裂缝里的一切人”。

奥登文字里无所不在的良善,奠定了他的诗歌流传的基础。

诗人不写诗时,他在想什么

很多人注意到了奥登作为诗人的一面,却忽视了他在散文和文论方面的尖锐和才华。

《染匠之手》收录了奥登对文学、诗歌、艺术等内容的看法。在这些个人态度颇为鲜明的散文中,读者得以窥见一个不写诗时的奥登。当一个诗人不写诗时,他在想什么?

在《染匠之手》前言中,奥登坦言,“我希望有一些爱进入这类写作中”,正当读者意欲感动之时,他紧接着说了下一句——“但我写评论是因为需要钱”。

这位坦诚的文人对“什么书应该被留下”“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是否应该批评不好的作品”有独到的见解。

你或许会背他的情诗,却不知道他记录过南京

《天才捕手》剧照。

如今,社交媒体将一切文化作品置于任何人都可评论的境地,一旦人们觉得某本书不好,就会通过打低分、写差评来表达他们的失望。而奥登认为,攻击一本低劣的书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损害人的品格。原因便在于,当我们抨击一本书写得糟糕时,势必是基于自己所有的才华、学识和愤恨,而此时“不可能不炫耀自己”。

无论处在什么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还是互联网时代,低劣的文字作品都会存在。但它们迟早会消失。因此,在奥登看来,批评家不用花费笔墨去批判一个作者写得不好的作品,只需要宣扬他们认为优秀的作品。

“要提高一个人对食物的品位,你不必指出他业已习惯的食物是多么令人作呕——比如汤水太多、煮过头的白菜,而只需说服他品尝一碟烹制精美的菜肴。”奥登写道。

而对于给作家贴标签、归类的评论习惯,奥登也直言“应该受到指责”。

这种习惯延续到了今天,在读书类网站和应用上,博主通过给作家和作品贴标签来表明自己的好恶,读者则通过标签和身份进行快速检索。但奥登极为不喜那种以年代为分界线的简单粗暴的划分方法,甚至判定“当代”是一个被过分滥用的词。

你或许会背他的情诗,却不知道他记录过南京

奥登在牛津大学。

不写诗时的奥登是尖锐而保守的,尖锐如上文所说,他对一些死气沉沉的事物有着锋利的观点;而他保守的一面,则体现在对文学语言的追求上。

奥登在《阅读》一文中将语言的败坏视为罪恶,认为若是语言败坏,用之书写的作家也会随之败坏,作家更不应该紧随当代人日新月异的语言去败坏文学的语言。这种看似守旧的文学观点,在各类网络烂梗流行的互联网时代,或许亦有让读者反思的意义。

属于知识分子的战场,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如果仅仅把奥登理解为一个写爱情诗的人,那便忽略了他身上的其他突出之处。

对中国文学青年而言,奥登有深深的吸引力。直到今天,“我们必须相爱否则死去”“倘若爱不可能有对等,愿我是爱得更多的那人”等奥登笔下的诗句仍在社交平台上被人摘录和传播。而时间回溯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当时的国人来说,奥登也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存在。

20世纪30年代末,威廉·燕卜逊在西南联大讲授英美文学,从霍普金斯、叶芝、艾略特讲到30年代的新诗人奥登。当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特别是英国一批被称为“粉红色十年”的左翼青年诗人的作品,传进了西南联大校园。

“我们更喜欢奥登。原因是他的诗更好懂,他的那些掺和了大学才气和当代敏感的警句更容易欣赏,何况我们又知道,他在政治上不同于艾略特,是一个左派……”谈到西南联大学子为何更接受奥登时,毕业于西南联大外语系的英国文学学者王佐良如此说道。

1937年,伦敦法伯出版社和纽约兰登书屋邀请奥登和小说家克里斯托弗·衣修伍德再次合写一部旅行作品——此前,二人合著的旅行读物《冰岛书简》大受欢迎。出版方的要求是希望他们去一个亚洲国家。

1937年7月,中日战争的爆发,驱使他们来到了战火正在弥漫的中国。在东南前线,曾见过西班牙内战如何让土地变得疮痍、让人民变得困苦的奥登,再次目睹亚洲的战况。他们合著的《战地行纪》记录了当时日军的残酷行径和中国民众的艰难处境。

你或许会背他的情诗,却不知道他记录过南京

《钢琴家》剧照。

中国之行结束,返回英国后,奥登写下了被门德尔松誉为“30年代奥登诗歌中最深刻、最有创新的篇章,也许是30年代最伟大的英语诗篇”——《战争时期》。

这首《战争时期》,一半是神话、宗教的部分,另一半则指涉1938年的人类社会。二战背景下,城市变成飞机和炮弹的靶子,奥登写活着的、还在受苦的人,写姓名连同身体一同死去的人。他也更早洞察发生在欧洲和亚洲的大屠杀有着某种共通之处。(“地图会确切地指向那些地点,此刻,那里的生活意味着噩耗:南京,达豪。”——《战争时期》)

奥登身上既有反战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有冷峻的思辨性。

在《无名的公民》里,他书写了权力规训下的现代人生存图景,描绘了现代人如提线木偶般的一生。编号为JS/07/M/378的公民在现代社会的各个考察维度来说都是一名合格的公民,他从没被解雇,按时缴纳工费,每天买一份报纸,投了全额保险,在和平时支持和平,在战争时服从兵役。

诗歌末尾,奥登留下一个问题:“他自由么?他快乐么?”紧接着,自问自答式地回答道:“这问题再荒谬不过:任何事情若是出了错,我们肯定都会听说。”

你或许会背他的情诗,却不知道他记录过南京

《人生切割术》剧照。

而关于这位诗人的争议,大多集中在他在1939年英国反法西斯战争前夕离开英国一事,甚至连奥登的好友对此也颇有微词。此前,奥登因书写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战诗歌而受人爱戴和敬佩。

对于世人的不满,奥登表示,他并不认为自己在军事上会有什么贡献,而“属于知识分子的战场并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事实证明,无论是在英国还是美国,奥登的实践活动都围绕着阅读、写作和授课来进行。

在寄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奥登写道:“对我这样的诗人来说,自传是多余的,因为不管如何隐晦,发生在你身上的任何重要事情都会含摄在一首诗作里。”

对于奥登来说,读诗的每个读者都是独立的个体,而非集体性的大众。因此,哪怕是今天,奥登仍隔着几十年的光景,在诗歌里平和地和读者交流,迎接自己或多或少被误读的宿命。

作者丨张文曦

编辑丨谭山山

校对丨杨潮、邹蔚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9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甘蔗林—青纱帐》是呼唤继续革命,共度灾难的政治抒情诗〔26
...//三、《甘蔗林—青纱帐》的内容和结构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选取了两个时空隔离的意象,借助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将地处南北、分属今昔的甘蔗林和青纱帐,在意义和感情上,紧密联系起
2024-09-16 10:21:00
月光坐在石阶上
...方式,将一些词语用诗性的语言变成独具个性的一首首抒情诗。对一位诗人来说,写诗不是偶然,往往是被喜好所引领。肖雪涛虽在商海沉浮多年,但从未放弃对文字的热爱。对当前喜欢的事来说,
2024-06-28 06:13:00
歌德、奥登、阿赫玛托娃……那些不任性的灵魂,与迷人的爱
...刚刚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张新颖从“布罗茨基眼中的奥登”“奥登眼中的歌德”谈起,引出但丁、艾略特、伯林、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卡佛、博尔赫斯、怀特等等让他内心为之一动的灵
2022-12-13 16:53:00
第一届“任洪渊诗歌节”在即 邛崃平乐古镇启动“写给平乐的三行情诗”征文大赛
...意平乐的旅游形象,发起“文君井杯”“写给平乐的三行情诗”征文大赛,彰显邛崃诗酒文化的魅力。任洪渊诗歌奖”是按照邛崃平乐籍著名诗人、诗学理论家任洪渊先生的遗愿,为激励后辈及青年
2024-07-17 20:33:00
一路情浓诗花开 ——简评《王珂情詩选》
...珂教授签名赠送的新诗集《情途:天涯何处无芳草:王珂情诗选(1982——2024)》(简称《王珂情诗选》),由九州出版社2024年出版。捧读诗集,既惊且喜。惊的是一位学术上成果
2024-12-25 21:32:00
曹操最深情的一首诗,结尾两句让人读了落泪
...首被誉为“汉代诗史”的《蒿里行》。它不是写给美人的情诗,却充满了深情,结尾两句让人闻之落泪,这首诗的原文如下:蒿里行曹操〔两汉〕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2023-04-30 10:34:00
为你相思,为你写诗 大厨惊艳重现古代情诗里的红酥手、醉白虾!
...你相思,为你写诗”里,我们又将和哪两位诗人邂逅,古代的情诗里又隐藏着那些美食和故事呢?为你相思,为你写诗陆游笔下的“红酥手”到底是什么?如果说《诗歌里的美食》第一集,让观众见
2023-08-18 12:21:00
不职业!奥登:我打CBA每天一包烟 中场去洗手间看到教练们吞云吐雾
...绕,这样烧钱,能出好状态好成绩才怪。”“抽的啥烟?南京吗?”“奥登:再选100次我都选CBA。”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2024-09-05 22:25:00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九·三主题活动
本文转自:新华网9月3日,青少年代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纪念活动中敬献鲜花。当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
2023-09-03 15: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