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王敦始终认为,东晋的江山本来应该是他们王家的,但现实却是,在武昌的王敦已经是病入膏肓了,想当把皇帝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东晋明帝司马绍登基三个月就接到王敦的奏折,在奏折里说,先帝司马睿招自己入宫,现在自己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入建康,王敦以为24岁的司马绍不敢宣召自己入宫,自己就借口,可以发兵进京了。
但司马绍年少气盛,关键时刻颇有作为,当机下诏,宣王敦进京面圣。这下王敦蒙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皇帝答应他入京,让王敦骑虎难下。王敦虽然想当皇帝,但其他王氏宗族却未必这么想,维护琅琊王家整体利益才是最高利益。可以说,王家就王敦想当皇帝,其他王氏宗族根本没有这样想,王导和王舒几次暗中劝阻王敦。都被拒绝,王导立即上表愿意领兵讨伐我王敦。司马绍文武兼资果敢坚毅,见王敦造反,丝毫不惧,命大司徒王导为大都督,命温峤,郗鉴二人率兵出征,随即下诏讨伐王敦。罢免王敦一切职务。王导为了和王敦划清界线,公开宣称王敦已死,叛军是借王敦名义造反。
病是越来越重,王敦也铁了心要在死前当把皇帝,反正自己没儿子,也不怕灭三族。公元324年,王敦以讨伐温峤的名义,让王含领兵杀奔建康。司马绍年轻有为,得知叛军杀向建康,立即带着几个侍从视察军营。甚至亲临前线观察王敦的大营。王敦听手下兵卒告之,有黄须白面之人探营,王敦大惊,此人必是司马绍也,当即命人去抓。司马绍见有人来抓立即回马使走,而且让人用水浇马粪,让追兵认为自已走远,最后安然逃脱。
王含带兵打越城,司马绍帐下小将段秀仅用几千人马就把王含几万人马杀的丢盔弃甲。王敦得知王含败北,一时惊怒交加,摔于马下,过了没几天就去世了,时年59岁。由于王敦没儿子,他的地位由侄子王经继任,但此时的王应既不退兵,也不投降,也不攻打建康,就在原地不动,谁也不知道王经要干哈。司马绍趁此机会,宣诏天下勤王,临淮内使苏峻第一个赶到,几番激战平定乱军。平定王敦叛乱之后,其兄王含,继子王经被处死,其它一律赦免。王导虽为王敦至亲,但有功于国,加奉太保,其他王氏宗族各有封赏。琅琊王氏实力太大,造反都不株连而且升官。
天不佑晋,东晋唯一的英明之君晋明帝司马绍驾崩,年仅27岁,登基仅仅四年。晋书对司马绍评价颇高。说聪明有机断。太子司马衍继位,年仅五岁,为晋成帝,改元咸和。既然皇帝小,明帝皇后庾氏临朝听政,太保王导与中书令庾亮共同辅政,但实际权力在国舅庾亮手中。王导主动让贤。庾亮能力不足,气度狭小,不是当辅政大臣的材料。当时掌握京师禁军兵权的是右卫将军虞胤和左卫将军司马宗。王导怕东晋再出现八王之乱,曾和司马绍说过,宗室最好不要掌握禁军,一旦叛乱,后果难以确定,司马绍没有采纳。
司马绍病重时候宣庾亮入宫议事,司马宗大骂,皇宫也是你可以随便进的吗?以后要注意点。对国舅爱搭不理的。廋亮大恨。司马绍临终之际,颁布托孤遗诏,让王导,廋亮,太宰司马羕,尚书令卞壶,车骑将军郗鉴,共同辅政。王导主政时宽和,深有人缘。廋亮主政时严刻律法。众人心恨。而且廋亮对地方上几个领兵大将如陶侃,祖约,苏峻十分警惕,天天想着如何罢免他们军权。
陶侃当时是荆州刺史,掌控四州军政。祖约(祖狄的弟弟)为豫一州刺史,继承了祖狄的实力和人脉。两个地方实力派都看不上廋亮小人得志的样子,苏峻平定王敦有功,也是曰益骄盈,目中无人。廋亮为了防止意外,让温峤为江州刺,王舒为会稽刺史,以防不测。监视三个大军阀的意图十分明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