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明智商最高的皇帝,用人方法堪称艺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4 06:37:00 来源:戏说三国

如果评选明代最佳皇帝,你会投给谁,如果是我一定会把手中的一票投给嘉靖皇帝。为什么是嘉靖,因为嘉靖自从坐上宝座后就向世人展现了他那卓绝的朝堂才华,后期的嘉靖更是二十几年不上朝,但是从没有失去对朝堂的局面的控制。那时候太监踏踏实实很少干出格的事、大臣更是服服帖帖,而像这种景象只有在洪武爷与永乐大帝时期见过。而洪武爷和永乐大帝与嘉靖不同,他们靠的是强有力的外家功夫,就是打打杀杀。但是嘉靖皇帝却是不同,他是内外兼修,不仅从外加功夫下手,更是注重修炼内家功夫。因为他知道对付这帮刺头只来硬的还不够,还要加强控制力从心理上彻底让他们听话。那什么是控制力,说明白点就是怎么用人或者又可以说是驭人。

大明智商最高的皇帝,用人方法堪称艺术

不要小看这个控制力,同一位置不同的人来做,那效果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比如汉献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可是谁能想到他下边的曹操,竟能做汉献帝的主。这就是控制力。谁的控制力强,谁就是老大,反之将会受制于人。而嘉靖就是这方面的天才,十四五岁的时候一场大礼仪,他用自己皇帝的身份和隐忍一度将朝堂反对声音去除干净。紧接着他又开始总结经验,从前台匿身到幕后专事驭人。在他身居西内修道开始,他就像一个舞台木偶大师一样,通过几根细细的线,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几年的表演。可以说杨廷和走之后。嘉靖朝的重要人物,没有一个不在他的手掌心中,而嘉靖能做到如此地步,这跟他驭人方式有很大关系,我们从当时首辅张璁的经历就可以明显看出嘉靖的方式,甚至之后几十年嘉靖都是如出一辙。

大明智商最高的皇帝,用人方法堪称艺术

在大礼仪事件中张璁站到了势单力薄的嘉靖一方,这对当时嘉靖的境遇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于是嘉靖出于私心把张璁调到京师,来专门与杨廷和较劲。杨廷和退出朝廷后,嘉靖却是不着急重用张璁,而是先用在“大礼仪“事件中反对自己的蒋冕。两个月后蒋冕致世,可是嘉靖还是不愿意提拔张璁、桂萼等人,而是启用了正德时期的杨一清,这个举动明显是特意冷落张璁等人叫他们不要得意忘形。

时间到了嘉靖六年十月份的时候,嘉靖才正式把张璁安排为到内阁首辅,可是嘉靖八年八月份,嘉靖忽然令张璁致世。张璁只能卷铺盖卷回家,可还在路上的时候,九月份嘉靖又是一个突然,召张璁入内阁。此后张璁反反复复折腾过两次。嘉靖十年七月令其回家,4个月后复召回。嘉靖十一年八月致世,年底又被召回。到嘉靖14年张璁实在是扛不住,就以身体不佳反复跟嘉靖提出回家养老,最终被批准退休。从嘉靖六年到嘉靖十四年张璁三起四落。这很显然就是嘉靖故意为之,就像猫戏老鼠一样,擒而复纵,纵而复擒。如夏言也是被嘉靖像张璁一样折腾两起两落,最终又被罢内阁之职,最后被杀。而嘉靖这样做绝对不是单纯的喜怒无常,而是保持绝对的权力控制。他的手法就是先垂青于某人,而不断提拔他,然后再把他拉下来,不断的在向别人宣誓权威、而且还防止了尾大不掉的现象。

大明智商最高的皇帝,用人方法堪称艺术

他的另一个技巧就是,利用自己对群臣的远近态度,挑起大臣之间的不合,让他们彼此相互牵制、损害和消耗,最后由嘉靖选择一人,水到渠成的除掉。还是以张璁为例子,在大礼仪事件后,嘉靖没有马上启用张璁而是启用杨一清,启用杨一清足见嘉靖的心思。杨一清是正统的儒家学派,根本看不起靠献媚起家的张璁,所以他对张璁是百般刁难甚至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与张璁作梗。这让张璁很是恼火,嘉靖用杨一清压一压张璁傲娇之气的目的明显已经达到。可嘉靖绝对不会让杨一清独大的,所以嘉靖私下里撇开首辅杨一清,背地里找张璁说一些非常亲密的话“朕有秘谕,勿让他人测知”。这不啻于告诉张璁,虽然杨一清是首辅,但是我最信任的人是你。

大明智商最高的皇帝,用人方法堪称艺术

这话对张璁无疑是一种怂恿,皇帝跟他站在一边,之后张璁当然不把这杨老头放在眼里啊,在嘉靖的怂恿加忽悠下,张璁开始有所动作,他公然上书嘉靖指责杨一清,在内阁专断独行,而嘉靖面对奏折的态度却是很有趣,他既不阻止张璁,也不责怪杨一清,而是采取一种活稀泥的方式,说一些不疼不痒的话,明显是在鼓励双方继续互相揭短。果然杨一清开始攻击张璁,一些科道给事中也是迅速做出反应,纷纷弹劾张璁、桂萼等。于是嘉靖顺水推舟让张璁致世回家,可张璁刚走一个月,嘉靖立马召回张璁,因为他觉得压一压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杨一清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果然张回来后杨一清退休回家,一年后被革职,在家中病死。

大明智商最高的皇帝,用人方法堪称艺术

现在张璁成为首辅,于是嘉靖立马迅速提拔夏言作为张璁的对手,然后故伎重演先是表现出对夏言的重用,让夏言自我感觉良好,紧接着夏言开始攻击张璁,就这样张璁又是两起两落,最终心气消失殆尽,退休回家。夏言又开始了重复张璁的命运,而嘉靖为他安排的绊脚石就是严嵩。这期间夏言也是两起两落,嘉靖不断故意加深他们之间的矛盾,比如突然让夏言致世,由严嵩来当首辅,可没过几个月,嘉靖又突然把夏言调回京城,回京的夏言当然不会给严嵩好脸色看,于是又开始一番争斗,最终严嵩获胜夏言被杀。而嘉靖为严嵩精心准备的绊脚石就是夏言的最亲近的人徐阶。

这就是嘉靖皇帝的用人之法,永远会在你后边放一个人,然后不断暗示后边的人去攻击前边的人,而他自己通过这种方式从中获得一种稳定,不至于让自己失去权威。可以说三代阁臣在嘉靖的匠心独运之下,斗的是昏天暗地,也是精彩纷呈,到头来非亡即败。嘉靖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不能让他们抱团,要让他们互相牵制,互相争斗,从内部消耗他们。如果他们相互抱团,形成统一,那嘉靖接下来的日子就真的没法过了。而嘉靖的这个做法可能现在也有一些老板也在用,有的人没准也经历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正德十六年,朱厚熜站在紫禁城东安门的门口,陷入了一阵沉思
...先住着,回头再商量他即位登基的事情。紫禁城的正门是大明门,大明门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无论明时还是清时,这都是封建王朝的国门,平时轻易不开启。朱厚熜认为,自己既然是来做皇帝的,那
2024-05-03 18:28:00
朱厚照智商极高,为何不适合做皇帝
...这里玩乐和处理政务。这里一度被史学家们视作那个年代大明的政治军事中心到了后来,朱厚照甚至已经不再满足宫内如何玩耍,常常偷偷摸出去逛青楼,而且还相当的负责任,从来没赖过账,当然
2023-08-02 22:06:00
历史上智商最高的皇帝,15岁智斗百官,20年不上朝仍稳坐江山
...基时,因为朱厚熜并不是正统的皇子,所以按规矩不能走大明门出入,但朱厚熜却因为这个很不爽,曾一度拒绝走旁边的门,并且与文武百官当场理论了起来,当时朱厚熜才十五岁,但脑瓜聪明很会
2022-12-30 23:14:00
隆庆皇帝的权力与中兴
...。但是紧接着继位的嘉靖皇帝则是另外一个极端,他统治大明帝国四十五年,在这四十五年里大明帝国陷入了崩溃。嘉靖皇帝本人并不懒惰,智商也很高,思想反应也很敏锐,特别是在关系到本人威
2023-10-20 08:42:00
崇祯的四大失误,最终葬送了整个大明王朝
...奈,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面对着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面对着一堆烂摊子,崇祯那是有心杀敌,可已经无力回天。伴随着激情被时间一点点地偷走,崇祯身上的缺点慢慢地显现,失误频
2022-12-20 15:42
他是明朝被抹黑的最厉害的皇帝,其实他智商过人十分聪明
...人可以管他。公元1517年,鞑靼小王子率领五万大军进犯大明边境。朱同学听到这件事,第一时间就钦点兵马,带领五万大军,前去迎战。达延汗小王子入侵明朝的官员们顿时就慌了,土木堡之
2023-01-29 16:52:00
明朝智商最高的皇帝是谁,为何说他太不务正业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朱厚熜的掌握之中,而且他还非常会用人,不仅会用清流官员而且还会用一些贪官污吏,让他们来互相制衡,以达到他能够大权在握的目的,甚至相比痛恨贪官的朱元璋,反而是
2024-03-21 15:46:00
知名度不如万历中兴,仁宣之治凭什么比肩文景之治?
说起仁宣之治大家可能并不熟悉,在大明王朝所有的中兴当中,仁宣之治的知名度远远不如弘治中兴和万历中兴,但是在后世历史学家们的研究上表明,仁宣之治的成果是堪比大汉王朝统治时期的文景之
2023-05-05 16:48:00
朱棣从起兵到夺取皇位只用了4年,为何建文帝不堪一击?
...会生产,大力整顿吏治,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大明前期经过朱元璋的一番改革,社会经济也逐渐的恢复了,呈现出一片国泰民安的景象!但这样的稳定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公元139
2023-01-20 23: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