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关于唐代节度使制度,宋朝欧阳修的《新唐书·兵志》写了这样一段评论:“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势使然者,以此也。”虽然这一段话很好地诠释了唐朝时期,藩镇和中央的关系。各藩镇节度使在于中央的博弈中越做越大,在唐德宗时期,河北藩镇的安史余孽(田承嗣和张忠志等四人)甚至开始有模有样的开始搞世袭制。这一点是当初唐玄宗在设置节度使之初所料不及的。
唐朝的节度使在很多史学家的印象中,更像是一种地方权臣的代名词。晚唐的朱温、田承嗣等人皆有分疆裂土的心思。不过与之对立面的,也有很多忠于大唐王朝的节度使。平定安史之乱的两大功臣郭子仪和李光弼皆担任过朔方节度使,王思礼则是担任过河东节度使。在这些忠于大唐的节度使中,大多数可以流芳百世,为人传承。
但却有一人是个例外,此人忠于大唐,在安史之乱中却也是战功赫赫,但却在最后晚节不保。没错……这个人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仆固怀恩,而是大唐南阳太守鲁炅。
鲁炅按照现在人的标准来说,应该是一个大帅哥级别人物,在宋朝所写的《册府元龟》美男子篇中就有记载“身高七尺余涉猎书史”。并且和郭子仪、李嗣业和崔光远并称四大美男节度使。虽然是一个武将出身,但他熟读史书。加上出身名门,很快就因为就升任“左羽林长”别看官小,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皇帝禁卫军,“羽林军”身为北衙禁军之首,就相当于皇帝的贴身护卫。武将能在羽林卫任职,后期仕途之路已成功一半。
武人升迁自然是凭着军功来积累而来。而运气好的鲁炅就更好赶上了好时候,不到三十岁的鲁炅和王思礼一起划归哥舒翰的麾下。而且相对于耿直的王思礼(哥舒翰一度要斩王思礼祭旗),鲁炅更深的哥舒翰的信任,再一次和颜真卿的闲聊中,一语中的断言“鲁炅,是当为节度使。”开元十三年唐朝对吐蕃的反击。虽然在石堡城之战中,损失了数万唐朝精锐,但还是在后续战场中大破吐蕃。经过这次大战之后,每战身先士卒的鲁炅也从左武卫将军升任正三品右领军大将军,负责皇城安全,通过破吐蕃鲁炅得以进入中枢成为京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鲁炅作为一员身经百战的武将,也针对安史叛军的动向向皇帝进言,主动前往南阳上任,最后被任命为山南节度使和南阳太守。
不过面对来势汹汹的安史叛军,鲁炅的首战进行得不太顺利。安史叛军在洛阳称帝后,为了尽快打穿唐朝的江淮防线,切江淮往长安的补给,分兵南下进攻。为了阻止叛军在南线的攻势鲁炅率领来自岭南、黔中和山南道的五万联军在叶县岭阻挡有武令珣和毕思琛率领的南下叛军。不过这些临时组建起来的各地勤王之师,在叛军的骑兵面前根本毫无抵抗之力,入夜之后,叛军很快借风势,对鲁炅的士兵展开火攻,唐朝部队成分复杂,且相互之间政令不一,导致军队未能组织反击,气急败坏的鲁炅只能之身逃走,并一面收集残兵,一面固守南阳。
到了第二年,至德元年(公元756年),随着潼关的失守,叛军又一次将主攻的方向往南,燕军大将武令珣迅速包围了安阳,但此时鲁炅经过叶县岭的败仗之后,整顿军务,在叛军东征的日子里,招兵买马,加固城墙。安史叛军见久攻不下,便派鲁炅的老上司哥舒翰前来劝降(部分史书记载,哥舒翰在潼关失守后投降了安禄山)。不过面对哥舒翰的游说,鲁炅选择了固守南阳等待救援。而焦躁的叛军在进攻的图中吐遭打击,主将武令珣身死战场《旧唐书》记载“月不能克。武令珣死,又令田承嗣攻之。“
在田承嗣继任主帅后,选择了围而不打,城中在被围一年后,粮草殆尽,甚至和睢阳一样发生人相食的惨剧。不得已的鲁炅选择了向南突围到荆州,至南阳城中突然杀出的鲁炅打了田承嗣一个措手不及。《旧唐书》记载“至德二载五月,乃率众突围走襄阳。承嗣尾击,炅殊死战二日,斩获甚众,贼引去。”虽然最后南阳还是失守,但牵制叛军主力,支援关中战场的战略意图已经达到。,鲁炅在大唐至德二年初,全线被动的情况下取胜,鼓舞了大唐军队士气。至此鲁炅为岐国公,实封二百户,乾元元年(758),又加淮西节度、邓州刺史,此时的鲁炅威望一时无二。
这个时候的鲁炅实际上已经是唐朝在南线的最高级将领,平定叛军之后,封侯荫子。指日可待,但好景不长,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的那一场惨败,却让他的走上了服毒自杀的惨剧。
乾元二年,唐朝开始大反击,先后在陕郡和长安两个战场,击败安庆绪主力,史思明反水投靠唐朝。到了十月,唐王朝集结了九大节度使,一起齐攻相州(邺城),鲁炅作为安阳节度使奉命带领淮西、襄阳两镇步卒万人、骑三百带着北上。缺乏统一指挥的大唐九路大军被重新反水的史思明击败,鲁炅在战斗中也负伤。
受伤的鲁炅在这个时候犯了两大错误也间接将他逼往死地:
首先是鲁炅的部队在撤退的途中,战场纪律很差,本来郭子仪的部队已经在后方重新建立防线,但在叛军的追击中慌忙逃跑的鲁炅部。《资治通鉴》记载“郭子仪承其后,未及布陈,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弃甲仗辎重委积于路。”其他几路军队也是溃败,虽然不能做到李光弼和王思礼部那样,全军以归。但却也没有冲击己方本阵,倒帮忙。
其次,在撤退途中军纪溃散如果还能用鲁炅部战斗力差于其他几路节度使的话,那么在使诸节度各溃归本镇的途中,纵兵抢劫那就是兵品败坏的问题了,鲁炅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其实败退的唐军各部,都多少发生抢劫事件,但鲁炅的部队抢得最凶(主要是异地作战,对占领区人民没什么归属感)。这一点更让鲁炅深感危机。
到了相州之战后,朝廷也开始陆续追究败军的责任,需要找一个可以安抚百姓的背锅侠。在这些主要责任人中:鱼朝恩是皇帝的亲信,肯定是不能杀(他死就代表这是皇帝的错),王思礼、李光弼、郭子仪、崔光远等皆是当世名将,肯定不会背锅,而战斗图中李嗣业战死,许叔冀则是投降了史思明。剩下的可以找到罪状多的人也就剩下鲁炅了(军纪涣散、纵兵抢劫),自知在劫难逃的鲁炅选择了服毒自尽。
原本凭借着守河南和襄樊的功绩,可以进入大唐中枢,成为中兴之将的鲁炅,却因为一场战役的失误落得背锅身死的下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1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