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龙年“沾龙气”!快来这里将金龙“戴”在手上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2 15:40:00 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新闻网2月2日讯(记者 李琪/文 周昊/图)龙年春节即将到来,位于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的“绝代风华——唐代女性生活展”调整布展,于1月31日焕新亮相,将“镇展之宝”四龙金镯摆到了“C位”,邀请广大游客来“戴”金镯,沾“龙气”。

1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展览现场,一进展厅就被熠熠生辉的四龙金镯吸引了目光。这件四龙金镯的来头可不小,它出自唐高祖李渊的舅妈——贺若氏之墓,贺若氏也是隋朝第一位皇后独孤伽罗的嫂子。

龙年“沾龙气”!快来这里将金龙“戴”在手上

四龙金镯由两两相盘的四条金龙组成,龙的眼、耳、鬃清晰可见。龙头相对处为两龙口对衔一四瓣花朵,花下由两穿扣合,接口可随意活动。这样的设计使得金镯外观似两龙口衔花朵,前爪抓圆珠,构思巧妙,生动传神。这件四龙金镯的造型、纹饰、式样及制作工艺等还属首次发现,它制作精美,成色金黄鲜亮,是集实用与美观为一体的珍品,为唐代配饰中的上乘佳作。

现场的许多游客都被这件金镯吸引,将手臂抬至一定高度,透过透明展柜从特定的角度看去,仿佛戴上了这件来自唐代的珍贵文物。

龙年“沾龙气”!快来这里将金龙“戴”在手上

同一展柜的鎏金雀鸟纹银香囊经过重新陈设后,也可从特定角度“捧”在手心。寒冷的冬日,捧起“暖手小香囊”,仿佛带来了一丝温暖。

龙年“沾龙气”!快来这里将金龙“戴”在手上

敦煌壁画作为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蜚声海内外。而许多人有所不知的是,唐墓壁画作为我国壁画艺术史上的另一颗明珠,同样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展现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手法,被称为唐代社会史的百科全书。

与其他种类的陪葬品相比,唐墓壁画数量相对较少,加上极难保存,使得它们成为一种非常珍贵的古代图像艺术。而本次展览的展品中,就有一幅唐墓壁画真迹——昭陵博物馆侍女壁画,这也是唐墓壁画首次外出展览,十分难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2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近日,《洞见——从西域到西湖》石窟艺术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开幕。展览以“洞见”为视角,展现了石窟艺术在不断交融与创新中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璀璨艺术之花。展览第一单元名为“互鉴”,
2024-07-09 07:41:00
龙口市诗词学会举办“爱我龙口爱我家园”诗词朗诵会
...龙口》,赞龙口百年荣光,物阜民丰享誉四方。妙笔描绘金龙口,诗意溢满莱子国。少年组中,刘丛赫、张雨墨朗诵的《我们相聚在莱山》,吕文博朗诵的《美丽吉祥的龙口》,封霁轩朗诵的《这里
2023-08-30 11:38:00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
...己续娶了河内公主,生下了具有汉、鲜卑两族血统的司马金龙,还为金龙迎娶了北魏名臣源贺的女儿钦文姬辰。钦文姬辰去世后,司马金龙又娶沮渠氏为妻,沮渠氏的父亲是北凉的末代皇帝沮渠牧犍
2023-08-31 10:46:00
在西湖边,遇见常沙娜和她的“大系”
...活街区“西湖遇见敦煌”书香艺术空间。一位94岁的老人来这里出席自己的新书发布会。穿过石窟拱门造型的门,扫过满目敦煌主题的文创,又听闻玻璃栈道中,铺陈的是来自敦煌的细沙和骆驼刺
2024-12-05 20:23:00
...梅西真是伟大的运动员。罗萨里奥是养育梅西的城市,我来这里就是为了看看是什么样的环境成就了他。”在梅西旧居的旁边,记者见到了邻居涅韦丝·梅耶尔。她告诉记者,梅西小时候会在家门口
2022-12-25 11:20:00
民工捡到估值3亿的古董金镯,选择上交考古队长,却被私吞送女友
...金打造,重达110克,直径达到了6.5厘米。在手镯处有四条金龙首尾相接,口中各自衔着一朵金花,花的两侧则镶嵌着纯金制成的“金珠”。这枚手镯是隋唐时期金质手镯的典型代表,据专家
2025-02-06 18:08:00
九龙口,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城的欧先生表示:“厌倦了大城市的喧嚣,可以选择周末来这里体验一下慢节奏的生活方式,非常舒服。” 淮剧小镇游客多守底线,“文旅”融合盛邀游客九龙口之美,美在那幽静飘香的芊芊芦
2024-01-08 14:32:00
秦岭山村的振兴路
...式的共同体验。”阿喵说。今年端午假期,3天内有5万人来这里喝咖啡、听爵士乐……艺术乡建在蔡家坡村及周边村庄催生出新的消费场景,也推动了民宿、农家乐、文创制造、乡村悠闲游等多元
2023-12-06 03:44:00
· 暑期各地文旅活动丰富多彩 让消费“热”起来
...固原六盘山地区,大量的自驾露营爱好者在暑期开着房车来这里度假,享受乡野时光。很多人不仅被这里的气候和美食吸引,自驾露营地的卫生间、洗衣房等配套设施齐全,也给游客们提供了便利。
2024-08-26 11: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