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盘活村集体经济 渝北有“三招”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0-04 04:4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从133万元到2.3亿元——

盘活村集体经济 渝北有“三招”

本报记者 颜安

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是“牛鼻子”。今年前8个月,渝北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营性收入2.3亿元、经营净收益5750万元,在全市名列前茅。

对于经济总量长期居于全市首位的渝北而言,这是否是“理所当然”?“当然不是,往前倒推4年,2018年底这一数据仅有133万元,空壳村比例高达80%。”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节本增效

以“精耕细作”代替“大干快上”

第一招就是节本增效。

渝北区大盛镇有种植柑橘的传统,但过去人工种植却收益不高。“肥料、农药等要自己挑,除草、采果也要请人,把成本除去后,遇上行情不好的年份还要亏钱。”大盛镇青龙村二社68岁的村民罗光全种了近二十年柑橘,说起成本一言难尽。

如何压缩成本?机械化、智能化!

这一任务交给了“90后”村干部文龙。文龙长期在外从事农技服务,回村之后负责管理柑橘园。“我做了一个测算,要让一棵柑橘树‘喝饱’,人工浇水大概需要60升水,而用滴灌只需要25升水。”他说,用新技术,2000亩果园一年就能节省3500吨水。

另一方面是节约人力成本。青龙村的人力成本为100—120元/天。一个人一天只能浇7亩地左右,2000亩果园需要请10个人工,用30天才能完成,累积下来花费不少。

“综合算下来,我们一亩柑橘的成本在5000元左右,而现在没到丰产期,每亩产量只有2000斤左右,难怪会亏钱。”文龙说。

症结找到后,从哪里突破呢?恰逢此时,青龙村向上争取到了水肥一体化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根根细长的黑色管道沿着果树环绕,每棵树下分布4个滴头,水和肥料顺着管道滴灌至树根,让果树充分吸收营养,保持所需水分。这样一来,整片果园实现了水肥管理精准化和高效化。

这类节本增效的案例,在渝北区并不鲜见。在统景镇长堰肉兔示范场,全自动化投料系统、全智能化温控系统、全自动化清粪系统等一应俱全,养殖场实现了“耳聪目明”,破解了劳动力短缺的困境;在兴隆镇的智慧种苗工厂,经过数字化改造的育苗“流水线”开足马力,每小时可以播800盘种子,是人工育苗效率的数十倍,并且种苗质量更优。

“根据统计,这些产业园区节水节电30%以上,管护成本降低50%以上。”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用“精耕细作”代替“大干快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比。

补链成群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

壮大村集体经济,节流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开源。

“2021年5月矿山公园试营业后,我们这里人气很旺,就想着如何把人气转化为财气。”9月15日,石船镇石壁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黄伟告诉记者,“这并不容易。”

黄伟坦言,矿山公园是个网红打卡地,但因为其还处于试营业阶段,目前仅有“游”这一个业态,配套并不完善。

背靠网红景区,如何分一杯羹?村委会先是瞄准了停车场这门业务。“最多的一天,景区聚集了近两万辆车,景区内的停车场完全停不下。”黄伟说,既然景区的接待能力有限,为何村里不把闲置的地块拿出来作停车场呢?

说干就干——4个停车场、700个停车位很快建了起来,按照每台车10元停车费计算,节假日高峰期一天就能为村里带来上万元的收入。

另一个产业是餐饮。村里注意到,人气旺的时候,有的村民一天卖凉面就可以挣到几千元。“这说明景区的餐饮配套不够齐全。”于是,今年村集体闲置的一个门市被开辟出来,租给了一位厨师搞餐厅,每年可收8万元租金。

去年,村集体还把村民的闲置土地集中到了石壁村生产互助合作社,共430亩,统一种上了赖李。“我们想的是通过游客进园采摘和网上销售来挣钱。”黄伟介绍,届时获得的利润,村集体与村民以1∶9的比例分红。

最后,村集体还将在景区附近修建农贸市场,方便游客购买土特产品,发展“后备箱经济”,并与长江文旅等国有企业合作,打造民宿集群。“我们粗略估算,这几个产业,最少能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50万元的收入。”黄伟说。

补链成群,是渝北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第二招。目前,渝北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基础上,发展了农产品初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建成中药材、杨梅等农业加工线58条。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特别是民宿产业,通过自建自营、合作经营、居间服务、出租转让等灵活经营模式,盘活了闲置集体资产。

抱团作战

实现生产要素高效配置

记者还注意到,渝北不少村打破了行政区划限制,实现抱团发展。

统景镇远景村、江口村、长堰村就是如此。三个村都处于渝北区古洛环线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上,村与村相连,但面积都不大,加起来才5000多亩地,人口合计也只有4000多人,留在村里的人更是只有1500人左右,单打独斗无疑没有优势。

于是,三个村联合成立了东河畔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由远景村支书游小峰任理事长,长堰村支书陈传普任监事长,时任江口村支书余才兵任副理事长。

抱团后,3个村的1158户农户以5397亩承包地经营权、359.85万元资金入股合作社,占股80%;村集体以资源、资产、资金等入股合作社,占股20%。

有了规模,生产和经营就更好组织。在渝北区农业农村委提供的技术指导下,5000多亩地都统一种上了柑橘,并套种了油菜、大豆、玉米、蔬菜等粮油作物。今年,东河畔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预计柑橘产量将达100万斤,实现集体收入100万元以上,抱团初见成效。

“抱团的思路和目的都很明确,就是为了整合资源,实现规模效应。”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土地、人力资源等分散,通过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可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设施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规模化经营,还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接下来,我们将借鉴浙江‘飞地抱团’模式,鼓励镇村跨区域联建高标准物业项目和创业创新平台。”该负责人说,将从项目、资金、智力、技术上对其给予全方位支持,实现更高水平的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强村富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筑牢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乡村底色|渝北区:着力做好“六件事” 全面绘就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
...“三农”力量,筑牢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乡村底色。汪勇渝北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2023年,渝北区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统揽,统筹推进守底线
2024-03-13 12:38:00
重庆渝北:“三重并举”积极打造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刘新吾重庆渝北区在积极打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变革样板中,着力推动“目标重构、路径重塑、机制重整”,以党建统领“富美新村”试点创建为抓手,不断抓关键、给政策、
2023-07-22 12:19:00
渝北深化国企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了农具,新农具用起也更方便做事了,干活更有动力。”渝北区大盛镇人和村村民李婆婆拿着新发放的农具喜不自胜。为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渝北区临空投公司持续加大力度帮扶对口的大盛镇
2023-11-24 05:05:00
渝北区茨竹镇人大: 助力集体“金果子”装进村民“钱袋子”
7月盛夏时节,走进渝北区茨竹镇方家沟村,映入眼帘的是成片郁郁葱葱的梨树,树上挂满黄灿灿的翠冠梨。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梨子作为茨竹镇的主打产业,入伏以来陆续进入采摘黄金期。方家
2023-07-19 15:18:00
运动•π健身俱乐部“跑路” 消委会支持消费者集体起诉维权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文新)今年7月,重庆市渝北区运动•π健身俱乐部突然“关门跑路”,且拒绝退还上百名消费者的健身课时费。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渝北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协助消
2023-12-22 17:19:00
...时增强程序意识,严格审核合同、票据等资料。”重庆市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末梢监督员”曾春英在村“两委”研究集体经济发展时如是说。该村紧邻主城,要素流动半径小,集体经济发展起步较
2023-07-06 11:59:00
仪式感拉满!渝北30多对新人集体领证
...2月14日,不少新人选择在这个充满爱意的日子登记结婚。渝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携手渝北区“家和计划”项目组、区妇幼保健院,在登记大厅开展“婚前检查、新婚辅导、集体颁证”活动,让
2025-02-15 13:41:00
抓住有利条件创新发展,酒店餐饮业80余名企业代表集体“上课”
9月28日,在渝北区工商联的指导下,渝北区酒店餐饮行业协会组织80余名会员企业代表,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会。渝北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渝北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刘思伦
2024-09-29 16:44:00
重庆渝北区太极拳队再取佳绩!
...国老年人太极拳(剑)邀请赛在江西都昌圆满落幕,重庆渝北区太极拳队以9.05分的高分取得集体太极拳项目冠军和集体太极器械项目第二名、单项5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充分展
2023-11-02 13:2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