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①】紧抓两个要害,“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12-25 01:4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①】紧抓两个要害,“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本报记者 杨召奎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25日 04版)

开栏的话

即将过去的2023年是3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完成。

新一年,尽管挑战重重,但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巨轮仍将破浪前行……从今天起,本报特开设“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栏目,既回顾梳理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又聚焦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投资促消费、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民生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新变化,见证中国经济强大韧性与活力。敬请关注。

阅读提示

2023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抓耕地和科技两个要害,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自然灾害,高温干旱和洪涝灾害时而影响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受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农民更倾向于种植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作物。”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毛学峰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背后,与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密不可分。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严格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同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另一方面,加强科技推广、提升单产水平,强化装备支撑、推进规模化生产,同时进行科学防灾减灾,促进节粮减损,使得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耕地保护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到底对粮食生产有啥好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局种植业科科长李东伟对媒体表示,高标准农田的“高”首先表现在粮食产量上,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增产10%以上,部分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可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其次是农田抗灾减灾水平更高,最后是资源投入利用效率更高。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支撑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升。

一条耕地红线,支撑着十几亿人的口粮安全。然而,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等问题屡禁不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一直冲击着18亿亩耕地红线,威胁粮食安全。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明确“六个严禁”。但一些地方仍顶风侵占耕地,冲击耕地保护红线,危害国家粮食安全。

对此,自然资源部一方面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明确各类建设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对于违法占用耕地问题公开曝光、督促整改、问责相关责任人,用硬手段确保各地坚决整改纠正违法违规问题。另一方面,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确需使用耕地的落实进出平衡,保证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一系列措施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

“近年来,各地区紧紧抓住耕地和科技两个要害,为粮食增产提供有力支撑。”毛学峰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表示,玉米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已达到40%以上。近年来,赵久然带领团队育成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新品种200多个,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累计推广4亿多亩,增产粮食400多亿斤。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省今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与以下措施密不可分:加强科技推广,提升单产水平。推广优良品种,遴选发布适宜不同区域种植的优良品种72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介发布主推技术27项,实施“一喷多促”1974.9万亩,落实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10个。同时,强化装备支撑,推进规模化生产。加快推进大型大马力和高端农机装备应用,使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以上。持续推进规模化生产,全省粮食生产托管服务达到3545万亩次。

更优良的种子、更先进的技术、更智能的设备、更科学的种植方式……现代科技正在重塑农业生产全流程,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坚实支撑。

与此同时,利用科技还可以减少灾害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今年8月下旬,玉米南方锈病在河南省驻马店、周口、商丘、许昌等地的田间出现。河南省气象局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监测土壤墒情演变趋势,并派技术服务小组开展实地调研,动态研判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风险,指导基层气象部门及时发布玉米南方锈病气象风险预警;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制作玉米南方锈病科普及防控技术指南,引导种植大户开展“一喷多促”作业等,保障了受灾地区少减产。

未来粮食增产,发力点在哪?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粮食供求呈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表示,当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仍面临困难挑战。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保持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的任务还比较艰巨,而且耕地质量不高、水资源约束趋紧,持续稳产增产面临一定压力。同时,优化品种结构面临困难挑战,稻谷产大于需,小麦产需基本平衡,但普通品种较多,优质品种产不足需。此外,粮食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玉米、大豆总量不足,特别是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等。

毛学峰表示,鉴于此,未来粮食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稳产,需要一个持续的政策和研发投入,为粮食生产提供稳定预期和稳定政策支持。在充分考量资源约束与绿色发展,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的情况下,稳定并适当增加谷物播种面积。另外一个是要加大育种研发力度,破解“卡脖子”问题,促进品种选育与生物育种、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土壤保护、水肥资源利用、机械装备、信息技术等各方面打通与配合,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

节粮减损相当于粮食增产,是粮食增产的“无形良田”。“我们要共同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节粮减损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还将继续从粮食收购、储运、加工、消费等环节,全链条推进节粮减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5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背后不断涌现的新故事。共享“丰收喜悦”,共话农业“新发展”。亿万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科技撑起了大国粮仓,共享丰收喜悦,看到一片片金黄色带来的好收成,
2023-09-19 15:02:00
...山峡谷大桥,20多座成为“世界第一桥”【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企业篇】智能建造让中国桥跨越“工程禁区”本报记者 北梦原 本报通讯员 骆钊 代浩《工人日报》(2024年05月23
2024-05-23 04:16:00
...科技创新,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企业篇】自研技术助力工程建造智慧升级本报记者 时斓娜《工人日报》(2024年04月23日 04版)阅读提示近年来,中
2024-04-23 03:58:00
【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又能听到小时候最熟悉的声音了”
...盐湖复绿、万鸟翔集,村民欣喜发现——【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又能听到小时候最熟悉的声音了”本报记者 李昱霖 本报通讯员 亢春宁《工人日报》(2024年03月1
2024-03-13 04:05:00
习言道|行走在田间地头,习近平再论“中国人的饭碗”
...气。在湖南考察期间,习近平强调,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当然,有“
2024-03-22 15:36:00
...场变化主动作为,向科技创新要生产效率【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企业篇】瞄准智能化升级,山东3家企业争做行业领跑者本报记者 刘津农 周怿《工人日报》(2024年05月22日 04版
2024-05-22 03:21:00
【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未来之城从蓝图加速变为现实
...和人才涌入,优质公共服务快速落地铺开【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未来之城从蓝图加速变为现实本报记者 李昱霖《工人日报》(2024年03月14日 04版)阅读提示作为
2024-03-14 07:47:00
...以上。安徽围绕多种粮、种好粮,抓好耕地和种子这两个要害,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等支撑性的重大工程,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25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水稻种子出口量
2024-05-16 17:14:00
...成果达8.9万多项,成果跨省推广占比超62%【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企业篇】国家电网不断推动职工创新创效走深走实本报记者 王群《工人日报》(2024年03月19日 04版)阅读
2024-03-19 02:26: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共行·聚势”,德华安顾人寿拜访水滴公司,共启深化合作新篇章
2025年8月21日,值此水滴公司喜迁新址之际,德华安顾人寿董事、总经理殷晓松,总经理助理、首席信息官、首席运营官肖萍
2025-08-22 21:01:00
邮政物流的“榕江突围”:彰显“国家队”担当
8月18日,天下着雨,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榕江县分公司的分拣部,尽管屋顶上的风扇“嗡嗡”响着一刻不停,整个仓库依然闷热
2025-08-22 18:50:00
定南城建投资集团因违法占地被罚1129.2389万元
近日,定南县自然资源局对定南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违法占用土地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该公司因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天九镇集体土地49
2025-08-22 11:54:00
衡水市低空经济发展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2亿
近日,衡水市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史儒瀚,注册资本1.2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通用航空服务、民用机场运营
2025-08-21 14:00:00
长城资产等在重庆新设合伙企业,出资额约25亿
近日,重庆长南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约25亿元,经营范围包含: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咨询;社会经济咨询服务
2025-08-21 14:00:00
酷暑中守望相助 太平洋房屋经纪人两度救人彰显城市温度
上海持续高温,但比天气更“热”的是人心。近日,太平洋房屋的经纪人们接连伸出援手,救助突发疾病的户外工作者与社区居民,以朴素的善行义举守护城市安全
2025-08-21 14:13:00
民生银行济南西城支行走进商铺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活动
为切实提升商户的诚信意识,优化区域金融信用环境,民生银行济南西城支行积极行动起来,工作人员走进了当地众多商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
2025-08-21 14:23:00
消防控制室无人值班,四川能投盐边新能源开发公司领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于消防执法公开系统获悉,8月20日,四川省能投盐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四川能投盐边新能源开发公司”)收行政处罚决定书
2025-08-21 14:23:00
河南海信联合中国银联河南分公司重启家电以旧换新补贴 激活消费新活力
大河网讯 8 月 19 日,“河南海信联合中国银联家电补贴启动仪式暨 2025 海信视像核心客户峰会” 在郑州圆满举办
2025-08-21 15:23:00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举办留学主题报告会
大河网讯 近日,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举办主题报告会,为有留学需求家庭提供专业金融服务,400余位家长参与活动。报告会伊始
2025-08-21 15:23:00
富德生命人寿黔东南中支:金秋助学暖人心 反诈宣传入民心
多彩贵州网讯(记者 王静怡)8月17日,凯里市大风洞镇老君寨·双江片区2025年金秋助学奖学金发放仪式在老君寨小学温情启幕
2025-08-21 15:27:00
富德生命人寿贵州分公司第九届“品质决定未来”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多彩贵州网讯(记者 王静怡)8月20日,富德生命人寿贵州分公司第九届“品质决定未来”演讲比赛在贵阳圆满收官。本届赛事以“千亿新征程
2025-08-21 15:28:00
二十载消保守护 成就蛮好人生:一位富德生命保险代理人的专业与温度
站在富德生命分公司成立20周年纪念墙前,鬓角微霜的张勇(化名)凝视着墙上的老照片,眼神里满是时光沉淀的笃定。作为与富德生命人寿北京分公司相伴二十载的资深代理人
2025-08-21 15:28:00
富德生命人寿居家养老体系从“适老化”到“享老化”迭代升级
在城市化加速与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传统的“家庭养老”变得愈发艰难,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子女力不从心、老人独自应对的现实困境
2025-08-21 15:28:00
保障与利益双视角测评:富德生命人寿畅盈人生(智选版)的优势与适配人群解析
伴随生育率下行和人口老龄化大趋势,保险业增量红利期正在消退。与此同时,新生代消费者对保障内涵的期待,已突破单一风险对冲的范畴
2025-08-21 15: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