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临终留下一支军队,朱允炆怎么不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0 22:55:00 来源:戏说三国

每个人都应该非常了解明朝的历史,朱元璋是第一位皇帝,也就是开国皇帝。某一阶段的衰退也就意味着另一阶段的繁荣。它们都很对,伴随着清王朝结束统治,明王朝开始统治我国,并占领明朝建立之前割让的土地资源,统一了整个中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朱元璋算得上是一代贤君。

朱元璋的儿子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他的大儿子朱标,朱标被朱元璋封为太子。还有他的第四个儿子,即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今天我要告诉大伙儿的,就是关于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小孙子朱允炆。朱元璋自朱标病逝后,便以朱允炆为后妃,虽然他也有很多其他的英子,但他还是想按照国际惯例让朱允炆当皇上,那样的决定无疑会引起其他皇上的不满,客观事实也确实如此。

很有可能,朱允炆被维护得太好了,没有那种特别硬朗的气场,给人的感觉就像白面书生,他非常腼腆,性格比较温和和恭顺。特别是关于我们国家的政务他没有一点工作经验,和他的这些利欲熏心的王爷相比,朱允炆的整体实力还远远不够。当时的政策,即即位后所推行的,也是偏重于理想,与现实有很大不同的,其中之一,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削弱其他潘王的地位,也就加速了他的执政。

而在燕王朱棣发动战争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着朱允炆也将很快失去王位。这样燕王与朱允炆僵持不下,朱允炆终究还是经验不足,不如老成稳重利索的朱棣。持续不断的战斗,原本很有声望的朱允炆终于如愿以偿,但是就这样,朱允炆失去了帝位,而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终于如愿成为皇帝。

朱棣在当上皇上之前肯定是装不下朱允炆的,所以朱允炆一定是死定了,否则朱棣的皇位也会来歪曲。那么,为什么朱允炆没有使用朱元璋留下的军队与朱棣对抗呢?并非他用不着,应该是他压根就赶不上用吧,毕竟朱棣撤军太多,朱允炆身边也没有可以信赖的人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元朝末年几个人建造了一支军队,明朝的建立它功不可没
...,竟然是一只很小的部队“巢湖水师”。这支军队本来由朱元璋亲自率领的,他本来不想建造一支水上的军队,但是在一次作战中,他被刺激到了,明白了水军的重要性。正是他所建立的这只水军,
2023-01-31 16:05:00
此人是明朝记性最好的人,却因人品问题青史无名
...,洪武年间在太学读书。第一位赏识吕震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派了些太学生去周边各地勘察土地情况,这帮学霸大概也是平时刷题刷太多,真开始“实习”就变
2023-07-16 11:26:00
明朝的锦衣卫这么能干,为什么没能杀掉皇太极?
大明建国之初,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也是一代枭雄。建国之初,他为了监督监察满朝文武、市民百姓,确保老朱家族的江山稳定,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撤销了“亲军都尉府”和“銮仪司",成立“锦
2023-02-02 19:22:00
明孝宗:皇帝中的另类,百姓的明君
...,出现了很多非常有趣的皇帝,首先就是他们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这个人身世比较传奇,他真正的算是一个草根当上皇帝的励志经历,当上皇帝以后,也为国家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并且当时实
2023-11-17 14:52:00
简介明朝大臣蹇义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
2024-06-23 21:55:00
明朝首富沈万三,花大钱帮朱元璋修城墙养军队,最后为何被满门抄斩?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打算修建新城,为此他特意找来了刘伯温,想问问这个新的城墙应该修建在哪里。一听这话,刘伯温当即表示寻找地址容易,但是,他需要徐达将军帮忙,有徐达帮忙这件事情才能够
2023-09-28 17:59:00
他是明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人,因得罪皇帝名字从《登科录》中抹去
...,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深得朱元璋赞赏,取殿试一甲第一名,中了状元,黄观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的考生。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朱棣将黄观的名字从官册中抹去
2023-05-21 13:33:00
明成祖朱棣的上联为人敢对,六岁神童却张口就来
...己的侄子朱允炆的皇帝之位,成为了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按道理他是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的。朱元璋在世时最疼爱的是和马皇后生的嫡长子朱标,自小就对他多加照拂。朱标也非
2024-06-21 15:53:00
朱元璋半夜批奏折,婢女端来一碗热粥,朱元璋:粥可留,人斩了!
朱元璋乃明朝开国之君,其由平民登上帝位,历程极为艰辛。然这般一路逆袭之人,在登基后却变得极为敏感,对众人皆存猜疑之意。却有一日,仅因深夜一宫女送来一碗粥,便将其诛杀,此为何故?【
2024-08-16 10: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