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的姜瓖身为大同总兵,为何一叛再叛?他要为明朝的灭亡负责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08 11:10:00 来源:戏说三国

大明朝的江山,就是姜瓖这个人给搞丢了。

有人说这个帽子是不是扣太大了?我们看看姜瓖这家伙都干了些什么,就知道大明朝的灭亡是不是跟他有关了。

李自成在宁武关和周遇吉血拼了很长时间,结果周遇吉愣是拼掉了李自成7万多人马。老李的精锐损失惨重,这让李自成彻底动摇了。

他虽然号称有百万大军,可是真正能上战场决战的不会超过20万人。一个小小的宁武关就折损了他7万多人,再往前走还有更高大的城池,比如大同、宣府等。

明朝的姜瓖身为大同总兵,为何一叛再叛?他要为明朝的灭亡负责任

所以李自成一度打算撤退了,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同总兵姜瓖的降表递了上来。小小的宁武关都能宁死不降,可大同这么大一座城池,却主动投怀送抱。

老李这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可以说,正是大同总兵姜瓖的这份降表,再次坚定了李自成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不久之后宣府总兵王承胤也选择了投降,两座大城前后脚的功夫,就被李自成给收了,那京城自然是无险可守,被李自成吞了也就很正常了。

现在你知道姜瓖这个人的可恶之处了吧?但凡大同能和宁武关一样,姜瓖能和周遇吉一样,那李自成铁定是没办法进北京城的。

明朝的姜瓖身为大同总兵,为何一叛再叛?他要为明朝的灭亡负责任

糟心的事情还没完,姜瓖又投奔了清朝。

既然投靠了李自成,那就好好给人家干活好了!可是姜瓖这家伙小心思不要太多哦,他投降李自成无非也只是为了利益罢了。

李自成打心眼里瞧不起姜瓖这个人,但是又不得不重视姜瓖的实力。为此李自成在离开大同的时候,选了几个自己人留在姜瓖身边,等于是架空了姜瓖这个大同总兵。

那姜瓖心里就不太高兴了,所以得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以后,姜瓖就已经蠢蠢欲动做好投奔清朝的准备了。

所以当清军进攻大同的时候,姜瓖不仅没有帮着守城,反而将守城的大顺军将领给宰了,主动投靠了清军的英亲王阿济格。

多尔衮是最会恩威并用的人,他先派人把姜瓖叫来痛骂了一顿,此后又让他官复原职,依旧镇守大同做总兵。

松了口气的姜瓖心里又不爽了,为啥?因为他觉得自己主动献出了大同城,又带来了这么多兵马入伙,咋是这个待遇呢?

明朝的姜瓖身为大同总兵,为何一叛再叛?他要为明朝的灭亡负责任

再次背叛清朝,姜瓖终于万劫不复。

越想越气愤的姜瓖,还不得不跟着清军前往陕西攻打榆林地区的大顺军,这一肚子火压根就没地方发。

所以姜瓖心里很苦恼,再加上清军南下以后,曾经多次征调山西地区的人力物力,这也加重了姜瓖统治地方的压力。

清军对这种一叛再叛的人,当然没那么信任。所以当后方稳定以后,清朝便让各地封疆大吏,把自己的儿子送去京城,实际上就是去做人质的。姜瓖也不例外,把大儿子姜之升送到了京城做人质。

按道理说,姜瓖还是比较乖顺的,毕竟他自己也清楚,此时已经退无可退了。但是他认为清朝欺人太甚。

当时蒙古喀尔喀部南下入侵,所以多尔衮就派遣阿济格去镇守大同,一下子姜瓖这位总兵就不香了,因为来的全都是王爷贝勒,压根就没他说话的份。

再加上阿济格这家伙来了大同以后,立刻开始胡作非为,打压百姓,激起了民变。同时多铎去世了,多尔衮身体又不好,因此姜瓖利用这个机会,在1649年果断选择反清。

明朝的姜瓖身为大同总兵,为何一叛再叛?他要为明朝的灭亡负责任

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你拿什么跟多尔衮斗呢?

看起来这是正义之举,毕竟姜瓖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可是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整个大北方,全都在清朝的手里,而大同就跟混沌馅一样,死死地被清军包围着。

所以说姜瓖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擅自带着大同的兵马反清,这是相当不明智的。你至少得给自己想一条后路吧?没有退路的话,我看很少有人愿意跟着你干。

姜瓖镇守古城,遥奉永历帝为天子,这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事情。所以多尔衮派遣阿济格前去打压,花了6个月的时间,才把大同熬得粮草殆尽。

最终姜瓖的脑袋,还是被手下人给砍了送给了阿济格。从起义的那天起,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明朝的姜瓖身为大同总兵,为何一叛再叛?他要为明朝的灭亡负责任

阿济格屠城,的确有泄私愤的可能。

阿济格这家伙没什么大脑,多尔衮三兄弟里,多尔衮睿智,多铎善战,可是阿济格却是个莽夫。

他之前在大同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是纵容士兵们抢女人,这是他们的士兵最爱玩的游戏。

可是有一天他们抢了一个大户人家正在娶的媳妇儿,结果姜瓖忍无可忍了。他带着把刀,拉上一帮弟兄就冲入了阿济格府上,见人就砍。吓得阿济格连忙爬墙出去才躲过一劫。

你说吃了这么大瘪的阿济格,在打下大同以后,会善待姜瓖吗?当然不会。由于百姓曾经帮着姜瓖一起守城,所以阿济格宣布屠城。

明朝的姜瓖身为大同总兵,为何一叛再叛?他要为明朝的灭亡负责任

总结:杀一儆百,清军初期做得很到位。

其实清军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杀一儆百,当时天下还没有大一统,所以姜瓖叛乱以后,山西地区不少人都选择响应。

为了镇住这帮人,阿济格采取了极端的方式,他将大同给屠了,就是为了给山西其他地方做个榜样。效果显然很好,一下子就把各大小城池都给镇住了。

当然了,阿济格自己被江西搞得很没面子,这也是事实。在给朝廷办事的基础上,顺带着给自己报仇也是合理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1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大明王朝的灭亡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随即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那么,大明王朝从此结束了吗?大清的太平日子就此开始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的死亡,即便他是一个皇帝,也无法决
2023-08-09 14:16:00
清朝这四位宗王为打天下,手上沾满鲜血,没一人得善终
...了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此时,多尔衮遇到了历史的机遇。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山海关守将吴三桂请降。多尔衮立刻抓住了机会,率领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顺势
2023-05-21 10:37:00
王辅臣跟着吴三桂反清,为何投降后又自尽?
...民起义之际,刘义冲受不了明朝政府的剥削,加入了庄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之中。渐渐地,刘义冲成为了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人物,于是他的小舅子王福臣在父母双亡后加入了小舅子的农民起义军
2023-03-04 18:14:00
王辅臣为什么会喝毒酒自杀呢
...姜瓖,成了姜瓖手下一个叫做王进朝的人的义子。后来,李自成起义如火如荼发展起来,打到大同的时候,姜瓖背叛明朝,投降了李自成,王辅臣也跟着投降,成了农民军的一员,这算是他人生的第
2023-06-26 17:35:00
明末清初的“活吕布”,吴三桂反清的最强盟友是谁
...为“活吕布”。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攻陷北京,大明帝国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自杀殉国,明朝灭亡。大同总兵姜瓖率部归降李自成,王辅臣亦从之。不久后,清军在山
2024-07-11 15:18:00
公元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三月,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大军进入北京城,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城破后,于紫禁城旁的煤山自尽殉国,中国历史似乎要走入崭新的大顺朝时代。但风云突
2024-06-25 21:10:00
王辅臣:明朝的‘四姓家奴’与历史的推动者
...明军在关外惨败,关内的农民起义也愈演愈烈,1643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并于第二年在西安称帝建国,改元永昌,大顺政权就此建立。公元1644年,大明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清
2024-01-28 17:08:00
清朝勇将王辅臣:忠诚与背叛交织的传奇人生
...朝各地农民揭竿而起,风起云涌。王辅臣跟从姐夫参加了李自成的农民军。他在军中好赌的毛病犯了,曾经一夜输掉了600百两白银。这可是军中大忌,姐夫刘某知道后打算杀掉他,以肃军纪。刘
2023-09-18 05:29:00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惨遭洪承畴和孙传庭的联手痛揍,仅率十八骑逃入陕西商洛山中。曾经统帅千军万马,如今却变成了游击队长,这种落差显然是让人崩溃且绝望的。不过,李自成的运
2024-07-23 17: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