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2-25 15:42: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2018年,家住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龙潭村格沙苗寨的6岁苗族女孩吉雪,与家人一起从缺水、耕地少、海拔高的格沙苗寨搬迁至50公里外的西秀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彩虹社区,走出大山,开启了新生活。

五年过去了,在吉雪和家人的新家园里,小区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幼儿园、小学、初中、社区医院、超市等就在家旁边。原来她上幼儿园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现在从家到学校步行不到十分钟路程。

吉雪现在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像社区里的树木一样,她的个子长高了不少。她说,她更喜欢现在的新家,因为上学、放学、吃饭、购物更方便快捷,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她。她和妹妹将一直在这里读书,直到初中毕业。

吉雪一家搬迁前后生活的变化,也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时代巨变的缩影。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12月22日,吉雪(左一)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给同学们展示自己写的英语作文。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12月22日,吉雪(中)与同学们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的食堂里享用免费营养午餐。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12月22日,吉雪(左二)与同学们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的课堂上听课。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12月22日,吉雪(左)与妹妹吉婕放学回家。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12月22日,老师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指导吉雪(左)画画。 新华社发(陈熙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12月22日,吉雪(中)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操场和同学跳皮筋。 新华社发(陈熙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12月22日,吉雪(中)与同学们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的操场跳皮筋,身后就是她和同学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家。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12月22日,吉雪(右)与同学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的操场打羽毛球。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12月22日,吉雪(二排右一)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的课堂上听课。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拼版照片:左图为2023年12月22日,吉雪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的操场跳皮筋;右图为2018年4月22日,在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龙潭村,吉雪背着书包经过一辆帮助搬迁的货运车。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2月22日,吉雪(左二)与同学们放学回家;下图为2018年4月22日,吉雪(左三)带着妹妹、堂弟妹在安置点的小区里玩耍。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2月22日,吉雪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跟着老师学习绘画;下图为2018年4月21日,吉雪在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龙潭村的老家收拾书包。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2月22日,吉雪与同学们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的操场跳皮筋;下图为2018年4月22日,吉雪与家人们在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龙潭村搬迁前的老房子前留影(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2月22日,吉雪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的课堂上听课;下图为2018年4月23日,吉雪跟小朋友们在安置点的新幼儿园里玩玩具。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2月22日,吉雪(左)和妹妹吉婕放学回到安置点的家;下图为2018年4月23日,吉雪(右)和堂妹在安置点的家门前玩耍。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2月22日,吉雪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的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下图为2018年4月23日,在安顺市西秀区彩虹社区的安置点幼儿园,吉雪(右)和妹妹吉婕跟着老师做游戏。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2月22日,吉雪(左二)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的食堂领取免费营养午餐;下图为2018年4月23日,在安顺市西秀区彩虹社区的安置点幼儿园,老师给吉雪盛早餐。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2月22日,吉雪(左二)与同学们放学回家;下图为2018年4月22日,在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龙潭村,奶奶带着吉雪(右一)和堂姐弟一起从家里出发去乘车。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2月22日,吉雪(左)在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跟着老师学习绘画;下图为2018年4月23日,在安顺市西秀区彩虹社区的安置点幼儿园,老师给吉雪试穿新校服。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帮助吉雪家搬迁的货车行驶在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的乡村公路上(2018年4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在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龙潭村,家人在搬离老家前帮助吉雪(右二)穿上新苗衣(2018年4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吉雪(左二)和家人搬迁时抵达安顺市西秀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彩虹社区(2018年4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贵州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

↑ 在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龙潭村的一家私立幼儿园,吉雪在搬迁前跟幼儿园老师告别(2018年4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李劼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5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温情陪伴,重获新生!医护人员为双下肢畸形女孩庆祝20岁生日
...住铜仁市石阡县的童永珍,3个月前因双下肢畸形就诊于贵州华夏骨科医院进行畸形矫正,住院期间正好是她20岁的生日。独自一人在医院的她,在医护人员的陪同和温暖中,不仅度过了她的生日
2024-06-24 16:1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贵州荔波县洪江村 大山深处 老屋新生本报记者 苏 滨随着最后一根废木被扔进货车,莫万强的老屋仅剩几面旧砖墙。“旧墙为啥不拆?不能大拆大建,得修旧如旧,老房子才好
2023-02-17 05:49:00
“踢出大山”的留守女孩:在足球的“梦工厂”,找到更多可能
...。三河小学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是一所大山里的小学。2012年,新上任的校长孙晓鸣在学校没有经费、没有场地、没有专业教练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组建了一支女子足球队,希
2023-09-07 10:00:00
14岁女孩被残忍掳走做新娘,父母视而不见?最终结局令人窒息
...了自拍,两人独处的时候,旺还拉起了她的手,往另一个大山走去。导演简实在有点担心,于是出口阻止了,但小琪不肯回家,决意跟着男孩离去。导演回去后,把消息告诉了小琪的母亲。小琪母亲
2024-03-02 09:48:00
探访贵州赫章搬迁安置点:这里的生活让人艳羡
...何?近日,记者走进贵州赫章金山银社区探访搬迁民众的新生活。航拍贵州赫章县金银山社区。瞿宏伦摄春日时节,走进金银山社区,灰白相间的居民楼错落有致,平坦干净的柏油路纵横交错,三五
2024-04-14 15:45:00
有技能 好就业:重回大山,贵州水族姑娘让“黔货出山”
...,提高自己的审美。”渐渐地,她也慢慢适应了在广州的新生活。返乡创业时光流转,两年的专业学习结束,紧接着就是一年的实习期。潘晓优的第一份工作实习是在黄埔帮扶馆,主要从事采购工作
2024-05-06 17:07:00
...态传承非常重要,要运用数字化创新手段,让非遗参与到新生活方式和美学态度的创造中。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贵州是多民族聚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辽宁人夏华是这里的常客。2003年
2023-02-23 20:53:00
...——“爸爸,我和孙女来看您了。”7月14日下午,在地处大山深处的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下称“印江县”)太阳山烈士陵园,来自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原余江县)锦江镇团黄村的村
2023-07-19 17:59:00
...贫安置区的几辈“新村民”,告别了“穷窝窝”,迎来了新生活。3年前,30多岁的李洋把家搬到了皂沟易地搬迁社区。搬迁前,他们一家就住在长山峪三道梁山区,吃水靠挑,生活靠天。在李洋
2024-02-15 11:2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名词解释安宁疗护安宁疗护是一种专注于为生命末期患者提供身心全面照护的医疗服务模式,旨在通过症状管理、心理支持、家属协助等方式
2025-08-17 08:12:00
德馨技精映初心丨三十载坚守一线的“脊柱匠人”
【编者按】白衣执甲,任重道远。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诊室里耐心问诊,于手术台旁精准操作,在急诊室中与时间赛跑,用专业守护着万家灯火……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
2025-08-17 08:18:00
8月15日,太原锣鼓大赛在蒙山景区举办。该大赛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025年太原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之一,展示了我市锣鼓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5-08-17 08:31:00
8月15日,“岂曰无名,山河为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党的隐蔽战线主题展”在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开展
2025-08-17 08:31:00
吃过600多种水果,他对进口水果祛魅了
杨晓洋是品尝过600多种水果的“水果猎人”,对他而言,寻猎水果已经不单是工作内容,他对水果产生了一种没法被替代的情感。作者 | 谢无忌编辑 | Felicia一个瘦瘦的
2025-08-18 03:39:00
拾金不昧显担当 牡丹区一环卫职工善举暖人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保珠 通讯员 李磊8月15日上午,为了感谢牡丹区环卫服务中心职工项胜利的善举,失主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他手中
2025-08-17 14:08:00
牡丹区二十一中教育集团中山路学校小学一年级招生公告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招生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根据菏泽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菏教体基函【2025】9号)文件精神
2025-08-17 14:09:00
菏泽市烈士陵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菏泽抗战主题展启幕
2025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纪念日。是亿万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由菏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
2025-08-17 14:10:00
菏泽市第二实验小学2025年一年级招生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和牡丹区教体局《2025年菏泽市牡丹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菏区教体字﹝2025﹞6号)文件精神
2025-08-17 14:12:00
为规范招生秩序,促进教育公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2025年菏泽市牡丹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菏区教体字〔2025〕6号)文件精神
2025-08-17 14:43:00
“捐髓救父”男童返家 阜南志愿者献上爱心
大皖新闻讯 2025年6月13日和14日,阜南8岁男孩陈华宇为身患白血病的父亲陈晓龙献出309毫升“生命种子”。目前,陈晓龙还在医院接受治疗
2025-08-17 16:18:00
培树新风尚 文明月月行|文明公交 点亮辽源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辽源市区,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缓缓驶出站台,穿梭在大街小巷,成为这座城市流动的文明风景线。辽源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自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以来
2025-08-17 16:19:00
妙手仁心解病痛 锦旗无声寄深情——烟台市蓬莱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收到患者致谢锦旗
鲁网8月17日讯(记者 王裕成 见习记者 范豪豪 通讯员 孔璐瑶)近日,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被送到烟台市蓬莱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医护人员手中
2025-08-17 17:38:00
济南君心肿瘤医院发声:癌症逐渐年轻化,预防要趁早
近年来,癌症年轻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肺癌、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不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陷入了癌症的阴影之中
2025-08-17 17:39:00
学不厌、诲不倦,育师者摇篮
在齐鲁大地,有这样一所大学,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训,扎根文化厚土,培育教育栋梁,它就是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日照两校区
2025-08-17 1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