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养育出懂爱会爱的孩子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30 11:4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拂晓报

养育孩子,首先要立德树人,让孩子善良、有爱心,懂得体贴他人,即拥有爱的能力。学会爱别人,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而学会爱的第一步就是爱父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往往具有同理心,尊重、关心亲人和身边的人,有责任感。这些良好的品质,会让他成长为一个更优秀、更幸福的人。

培养孩子爱的能力,身教胜于言教。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表达对家人、对身边人的爱,并且,感受到被爱。

陪伴,满足孩子的早期依恋

从小被父母有效陪伴的孩子,特别在0~2岁依恋期内有妈妈在身边,得到爱的滋养的孩子跟妈妈很亲。在很多家庭中,孩子6岁前被妈妈照顾、呵护、交流得多。这个时候,爸爸要在孩子面前表达对妈妈的爱、关心和照顾。孩子沐浴着爸爸妈妈的爱,看着爸爸照顾妈妈,耳濡目染,有样学样。这种良性的互动传递着家人之间默契的爱,能给予孩子安全感和满足感,也能避免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0~6岁是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肌肤的接触和情感的交流,对孩子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就是从这种亲密关系中获得爱、信任与安全感的。因此,在孩子生命早期,父母应密切关注孩子,陪伴时全情投入,看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及时回应,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亲近感。比如,当孩子需要安抚、安慰时,父母就在身边,或通过电话、视频表达关爱,让孩子安心;当孩子倾诉时,父母总能很有兴趣地、认真、耐心倾听;父母无论身处何地,都记挂着孩子开不开心、是否受了委屈,察觉、过问孩子的各种状况,关心孩子的情绪波动;当孩子有需要时,父母在情感上总能与孩子同步,接纳孩子的种种情绪,给予情感支持……家长的这些做法,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很在乎自己,“我值得被爸爸妈妈爱”。父母无条件地包容和爱,能帮助孩子用健康的方式释放不良情绪。

教育专家说,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花时间和心思陪伴,尽量满足孩子的早期依恋,这样父母才能占据孩子内心最宝贵的位置。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从父母身上学会的包容、尊重与爱,也终将会回馈到父母身上。父母爱孩子,就要让这份爱流动起来:彼此架起心与心的桥梁,父母的爱得到回应,孩子的反哺获得认可。

肯定、欣赏、支持孩子

父母是以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态度看待孩子,对孩子的发展走向会截然不同,即人们常说的:“你眼里的孩子是什么样,他们往往就会长成什么样。”

面对叽叽喳喳的孩子,如果父母能静下心来认真听,适时作出恰当的回应、提问,鼓励孩子表达,启发孩子思考,孩子的口才就会越来越好,思维日渐敏捷,分析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反之,父母表现得不耐烦、心不在焉,打断孩子,这种阻止、否定如一盆冷水挫伤孩子表达的欲望,日久天长,孩子既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可能说话越来越少,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而对喜欢把家里的东西拆得七零八落,总想看个究竟的孩子,如果被夸奖、鼓励并得到必要的支持,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相反,如果父母批评孩子糟践东西,是个“败家子”,孩子很可能在指责声中变得缩手缩脚,不敢尝试了。

父母积极正向的态度,能让孩子确定自己的想法被理解、感受被关注、愿望被看见,父母爱自己、理解自己,能和自己共情,亲子间心与心离得很近。即便是平庸的孩子,也能从中找到“我可以”“我能行”的信心,并把这份爱回馈给父母、感恩父母。

父母的爱渗透在行为中、眼神中,也渗透在语言中。如果父母习惯以讽刺、挖苦、命令、指责、嫌弃、打击,甚至恐吓的语气和孩子对话,他们就无从感受到爱。有的父母明明心疼孩子摔倒磕破了腿,却说:“活该!看你还敢乱跑!”原本希望孩子开朗自信,健谈大方,却在孩子不敢与生人打招呼后斥责:“见人连叔叔阿姨都不叫,不懂礼貌,没出息!”这种糟糕的亲子沟通模式,会引发孩子的不快、痛苦、反感,直接导致亲子关系的冷漠,孩子疏远父母,也不容易学会爱父母、爱身边的人。

让孩子享受被需要的感觉

孩子学习并尝试去爱,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付出、开心接受孩子的爱意并表达感谢,在点点滴滴中形成亲子间一条流动的、爱的河流。

孩子幼年时曾无数次表达对父母的爱:在户外玩,随手采几朵路边的野花给妈妈,把自己喜欢的食物留给爸爸;母亲节时,用彩色纸给妈妈做一条漂亮的裙子,父亲节时,画一张贺卡送给爸爸,用压岁钱给爸爸妈妈买生日礼物……对孩子的小礼物和童言童语,父母要欣然接受、表达感激,也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讲给家人和朋友听,夸夸他,这些积极的回应能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把爱的教育融入生活实践中,给孩子创造学习爱和表达爱的机会。在家里,父母适时示弱,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请他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比如,一起购物时让孩子帮忙拎袋子、推车;帮忙收拾餐桌、刷碗,在孩子做完这些后,表达对他的感谢。这样的互动,既能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一些琐事,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也能让他们懂得父母的照顾和付出并非理所当然,学习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避免以自我为中心。所谓感恩教育,就是让孩子明白要随时随地尽己所能关心、照顾父母家人和爱自己的人,享受自己被需要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孩子心生自豪,逐渐培养起责任感。

另外,父母也可以适当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聊聊自己的烦恼、遇到的困难、身体上的不适等,给孩子关心自己的机会。

感恩教育需要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中去感受。他会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易,会发现和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挫折,而孩子一旦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习得了战胜困难的能力与勇气,就会拥有更好的心理弹性,这对孩子一生都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

■ 陈若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0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孩子不和爸爸亲近,多半是妈妈的“功劳”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是天生的。父母爱孩子是出于本能,孩子爱父母更是天性。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一样的。有些家庭可能妈妈照顾孩子的多,孩子对妈妈更亲近一些,但对爸爸也是一
2023-01-02 09:05:00
爸爸下班做家务,娃吐槽妈妈太懒,不被娃认可的全职妈妈有多悲哀
...间看到一个视频,感触颇深:一位全职妈妈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在饭桌上,妈妈问大儿子:为什么你要跟爸爸说妈妈很懒?儿子轻描淡写地说:因为你睡觉的时候要爸爸晒衣服、拿东西、给你倒水、
2024-01-15 13:08:00
本文转自:拂晓报家庭是孩子成长中最踏实最坚韧的人生起跳板,孩子将从这里迈开他人生的第一步,立人、立言、立德、立志。因此,经营好家庭、过好家庭生活,是父母的重要职责,也是判断父母是
2023-01-05 11:33:00
李玫瑾教授:家有男孩,爸爸要亲自做这4件事情,妈妈千万别插手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所起到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其中爸爸这个角色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心目中,父亲是山,父亲是天,父亲可以让一个孩子成长为有
2024-08-04 19:41:00
想要教育有效,父母就要懂得修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女之间,原本是最亲的人,到最后,成为这样的关系。于孩子而言,父母有恩于已,本该铭感五内,可是,在许多孩子心里,父母爱不起来,又不敢恨的人。于父母而言,除去那些不配为人的父母,
2023-07-02 06:36:00
文水法院倾情调解助孩子圆梦
本文转自:吕梁日报文水法院倾情调解助孩子圆梦□ 本报记者 冯凯治 通讯员 曹 佩“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就算生病了也没有让我饿着去上学,跟着妈妈我每天都是幸福的、开心的,现在睡觉
2023-07-17 08:54:00
过好家庭生活,从厘清成员关系开始
...供 在一个父母用爱生成的家庭中,爸爸和妈妈、爸爸和孩子、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形成一个稳定的“爱的铁三角”。这是孩子成长最踏实最坚韧的人生起跳板。孩子将从这里迈开他人生第一步
2023-01-09 07:13:00
妈妈和爸爸都想管娃,该听谁的
...州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学校从老师在讲座。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走进小学课堂。杭州市听潮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在小学操场上奔跑。 这段时间,杭州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学校校长助理从辉忙着在
2024-04-27 06:17:00
文明家风促和谐|沂蒙好家风王德艳:用爱滋养 用心陪伴
...所有的母亲一样,都想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培育出优秀的孩子。时光飞逝,孩子在慢慢长大,在这成长的过程中,王德艳有过幸福快乐、也有过艰辛焦虑、更有过措手不及,在这些过程她发现养育孩
2024-05-28 11:09: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