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解读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它在诉说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21:40: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解读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它在诉说什么?

解读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它在诉说什么?

苗族先民,把什么藏在了苗绣里

没有文字的苗族,以针线作笔画,以服饰为纸页,把苗族的文化信息以图纹的方式记录在了代代相传的苗绣里。这本“无字天书”,一边以瑰丽丰盛的形式之美惊艳世界,一边又以古老神秘的文化寓意令人沉迷。

当贵州苗绣在国际舞台上不断亮相,当国内外的设计师们愈发青睐苗绣上的纹样,当旅游者和苗绣爱好者们不甘心只看“热闹”还想看“门道”……人们越来越需要了解:那些苗绣中反复出现的各种图案纹样,它们在诉说什么?

解读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它在诉说什么?

不同的人都在尝试对神秘的苗绣图纹做出解读。

2014年,著名作家阿城出版《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一书,从文明起源的角度和高度强调了苗绣的价值,为苗绣带来一波巨大“流量”。书中大量引用苗绣纹样,并结合其他相关考古发现,对中国造型的来龙去脉进行剖析,并得出判断:苗族服饰图案直接传承自新石器时代,是罕见的上古文明活化石。

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创始人、馆长、苗绣收藏家曾丽在其出版的《苗绣图源》一书中也说:“研究上古文明时期的石刻、古陶以及青铜器上的符号与纹饰,我们会发现,有很多都能在古老的苗族刺绣上找到。苗族先民选择把世间的最高法则与智慧刺绣在服饰上,由符号象征的天地法则、万物关系、生命、阴阳、世道轨迹,反复组合、循环形成纹饰。多年的探寻让我得出结论:苗绣不是单纯的民间工艺作品,而是一部记录了文明源头的‘天书’,我更愿称它为一部蕴藏着人类上古文明密码的哲学之书。”

在数千年漫长岁月中经历了屡战屡败、数次迁徙、一次次重建家园的苗族先民,终于在以贵州为中心的中国西南山区得到护佑,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近代之后又有部分移居到中南半岛和欧洲、北美、大洋洲的一些国家。没有文字的他们,如何能够在苗绣中将上古文明的密码保存至今?生活于崇山峻岭,长期与外界沟通不便是其一。其二则在于:苗族经历数次大迁徙,形成多个分支,传统服饰和服饰上的刺绣纹样,成为各个支系之间相互区分,每个支系内部相互认同的重要标识。这让苗族服饰和苗绣上的传统纹样作为“穿在身上的图腾”,得以代代相传。

解读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它在诉说什么?

不同苗族支系,各有怎样的苗绣表达?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学院传统文化学科教研室主任吴晓秋是苗绣研究专家,长期从事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工作。她认为苗族在服饰的图纹描绘上有着独特颖悟力和杰出创造力,苗族妇女通过抽象或具象的刺绣、蜡染图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这是她们认知大自然,思考族群起源,崇拜祖先,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如威宁苗族妇女服饰,毛织披肩上的红色锯齿纹代表山峰;中部斜井字纹代表田园;百褶裙上三条红色条纹代表祖先迁徙中渡过的长江、黄河和嘉陵江(一说乌江);方形背裕代表故里的城镇。“迁徙是苗族历史上频繁的大事件,动荡不安的生活和恶劣的生存环境,深深铭刻在苗族人民的记忆中。威宁苗族妇女服饰上的图纹融化和拼接了这段历史。”

和以几何图案、几何化的动植物纹、丢失的家园平面图以及“苗王印”为主的贵州西部苗族支系的刺绣图案不同,贵州东部苗族支系应用龙、凤、花、蝶、狮子、麒麟等具有幸福含义的动植物作刺绣图案。东部苗族支系靠近湖南,其刺绣在艺术和技法上受汉族传统文化影响较多。

解读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它在诉说什么?

而中部苗族支系刺绣则种类繁多,艺术成就和技艺水平很高,文化内涵丰富。都柳江流域的各支系服饰上的刺绣图案,有太阳、铜鼓、鸟头龙、鹡宇鸟、枫叶、蝴蝶、水甲虫、蜈蚣、鱼、蛙、龟等图腾崇拜物。色彩强烈,图案造型独特,地域艺术特色鲜明。清水江流域的施洞等支系,把苗族神话史诗故事、英雄人物的传奇,甚至是浪漫化的日常生活都绣在服装上。“开天辟地”“射日月”“种枫树”“苗族先祖姜央”“大洪水与葫芦兄”“起义首领张秀眉”“女英雄务茂媳”等等是这类刺绣应用最广的图案。

如此斑斓丰富的苗绣图纹,吴晓秋认为主要体现了苗族的信仰崇拜。包括对祖先的崇拜——例如蝴蝶纹饰大量出现是因为苗族崇拜蝴蝶,认为蝴蝶是他们共同的始祖和信奉的母神。而“苗王印”则表达了对先祖的怀念,这种寓意深长的服饰就流行在今天的罗甸平岩、广西南丹等地的苗族妇女中;还包括对自然的崇拜——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条件下,苗族把自然现象和自然产物作为崇拜对象,因此苗绣图案中存在着大量的太阳纹、云雷、山川纹、折枝花卉和各类动物纹饰;另外还表达了生殖崇拜——许多苗绣图案中蕴藏着大量生殖崇拜的文化内容,如葫芦、石榴、葵花、蝴蝶、鱼等纹饰,这些动植物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多“籽”(或“子”),寓意着儿孙满堂、粮食满仓。

解读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它在诉说什么?

破解代表性纹样的寓意

面对一件苗绣,听专家解读图案和纹样中的寓意,这个过程就像看一出悬疑剧,从疑窦丛生到真相大白,充满“探案”过程中抽丝剥茧的快感。

前不久的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上,含有贵州苗绣元素的设计时装亮相国际舞台。贵州为此精选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苗族服饰进行展示,并用简洁的解说让设计方和世界“秒懂”苗绣文化——

解读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它在诉说什么?

例如苗绣专家吴晓秋推荐的一件纳雍县百兴苗族服饰,主要工艺为挑花和彩色蜡染,制作于20世纪80年代。“上衣为直身平袖对襟衣长摆衣,后衣长摆施以挑花绣的技法满绣房架花、八角花、田园纹等。下装为青布与彩色蜡染缝接的百褶裙,裙摆上镶嵌的彩色横条象征着祖先迁徙途中所跨过的山川河流。”

解读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它在诉说什么?

另一件榕江县平永苗族服饰,主要工艺为平绣、剪贴绣、马尾绣、蜡染,制作于20世纪20至30年代。“主体纹样为当地传统的蝴蝶纹和鸟纹。苗族对蝴蝶的崇拜,源于《苗族古歌》创世歌,认为蝴蝶不仅是他们的女祖先,且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是苗族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表现。”

2021年夏,国家一级美术师、收藏家刘雍先生曾在“书香·花溪”青岩阅读推广活动中,通过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收藏精品,向大众专场讲解花溪苗族挑花的典型纹样及其寓意。一场极富学术性的讲座,对观众而言变成了一场“智力游戏”——先看绣片和纹样,猜测苗族在其中讲述了什么,再由研究民族民间文化多年、著作等身的刘雍先生揭晓谜底。一件又一件藏品,一轮又一轮“破译”,让现场观众受益匪浅,脑洞大开。

解读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它在诉说什么?

例如一件苗族花溪支系旗帜服衣背的刺绣,是一件古老的作品,描绘的是苗族先民曾经拥有过的家园的平面图。绣面主要由两组结构相同的城池构成,其中四个方形图案,代表宫殿或建筑群,鱼象征水域,在城池的外围还有卫队。与纹旗帜服相配的背牌上的方形印玺纹代表了王权,下方有一个头戴有犄角头盔的王者头像。与背牌连接的两条花带代表道路,在下方象征草原的装饰带上,散布着牛蹄印、猪蹄印、羊蹄印,代表先民的财富。这幅平面图正好印证了史书记载苗族先民建立的“三苗国”的城池已具有相当规模。

解读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它在诉说什么?

另一件作品在花溪苗族刺绣中极为特殊,因为出现了苗族刺绣中难得一见人面纹。该作品图案是经过几何化处理的两个对称的、头戴华丽冠冕、脸上纹满图案的王与后的头像,明显带有祖神崇拜的含义,造型神秘。画面下部明显地刻画出眉毛、眼睛、胡须、嘴唇、耳朵,两侧还露出装饰有图案的披肩,交叉的十字形是角状头饰,两边和上部装饰有龙、蝴蝶等图腾物及花卉造型的头饰,两个脸谱对称中又有变化。

留住传统图纹,保存文化基因

文化学者们重视苗绣的文化属性,看重苗族在数千年历史中代代相传的,携带其上古文明基因的苗绣传统图案纹样;设计师们在意苗绣的市场价值,支持苗绣的与时俱进和大胆创新;至于苗寨里的年轻绣娘,或是放弃传统技艺进城打工,或是在当下更为便利的交通、开放的世界和丰富的生活里赋予苗绣新兴图纹,毕竟她们的现实生活距离传统苗绣中记录的一切越来越远。文化学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余未人这样表述苗绣的当下命运:苗绣走到今天,实际上出现了两个分支,一个是原汁原味的传承,将老祖宗的东西原原本本地传下去,这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是苗绣的根脉,也是历史的见证。而当下另一支蓬勃发展的力量,则是由设计师和绣娘,着眼于市场需要,在传统苗绣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解读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它在诉说什么?

曾参与主持国家文物局“中国苗族服饰库”项目的吴晓秋则认为,无论苗绣在生活中、在时尚和市场的裹挟下发生怎样的改变,其传统图案纹样也应该进行原汁原味的保留。创建中国民族服饰数据库苗族专区,将这些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进行数字化保存,使其所承载的文化基因得以延续,是必要又有效的举措。

吴晓秋也对苗族服饰数据库的创建方式提出了建议,例如让长期深入研究苗绣的专家更多参与到图案纹样的数据收集和解读工作中来。既对苗绣有着大量田野调查、理论研究,也有着刺绣实操经验的她认为,对于苗绣的数据化采集,不能把苗绣作品中的每一个图案进行生硬拆分,应从特定的组合入手,采集和解读图形单元,这样既便于解读文化寓意,也能从构图中体现苗族的独特审美。同时,研究苗绣也不能单纯从技法、材质等入手,还应结合苗族的历史迁徙、地域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社会风俗等因素,才能真正解码苗绣文化。

解读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它在诉说什么?

热爱苗绣、着迷于其中古老文化基因的人们,用各自的方式挽留在市场化浪潮中渐渐远去的苗绣传统图纹。曾丽通过20多年的田野调查和研究整理,确认和归纳苗绣图源,并于2020年出版了被作家阿城评价为“展现了苗族(刺绣)图像具有完整的自恰性”的书——《苗绣图源》。书中收录了100幅最古老正宗的苗绣传统纹样,用曾丽的话说就是“每一幅都有着史诗般的故事。”国际著名设计师、英国中央圣马丁时尚印花系课程主任娜塔莉评价该书“是设计师找寻源素材的一座宝库”,并在推荐语里说:“毫无疑问,这本书将为国际时装和纺织设计专业的设计师和学生提供独特而鼓舞人心的灵感。”提炼和记录苗绣传统纹样的目的,并非仅供观瞻,而是要在设计师的合理利用中赋予苗绣新生。曾丽说:“对于传统文化,我的理念是: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它被需要。”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刘立超 赵珊珊

视觉、编辑/赵怡

二审/曹雯

三审/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丹寨非遗周:黔东南非遗折纸针线包展现苗绣匠心
...特的艺术价值和实用功能,正吸引着更多目光,成为传承苗绣文化、连接古今的重要载体。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静玉编辑 高静玉二审 彭玲三审 李枫
2025-09-18 13:07:00
能让何超琼亲自站台、带货,她是啥来头啊?
...谈笑风生。尽显端庄典雅,华美大气。再切换手工高定款苗绣华服,无论是鱼尾裙还是露背装,都让羊忍不住感慨:六十有余的何超琼真是别有一番风韵!不少姐妹应该要好奇了,生在香港的何超琼
2023-11-06 09:11:00
苗绣将在米兰秀场绽放风采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由传统变为时尚 由贵州走向世界苗绣将在米兰秀场绽放风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曦 陈江南古老苗绣走向时尚舞台。由中国驻米兰总领事馆、贵州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苗
2023-09-22 04:52:00
贵州苗绣亮相意大利2024春夏米兰时装周线下大秀,又一次在国际舞台迎来高光时刻,极具别致东方美学的苗绣惊艳国际时尚圈,让世界观众为之着迷。61岁的何超琼在贵州苗寨身着苗绣服装拍摄
2024-02-21 06:09:00
巧手创造“锦绣”新生活——贵州特色苗绣产业发展观察
新华社讯 配色大胆活泼、图案栩栩如生的苗绣据传诞生于苗族迁徙途中,千百年来,苗族群众用针当笔、用线为墨,将自然万物、民族历史绣在服饰上,苗绣也因此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活化石’”。
2023-06-25 14:57:00
电视剧《乌蒙深处》的女主角衮月亮是一名苗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AI世界的一个苗寨里,也有一名苗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阿彩,她从8岁开始跟着妈妈学习苗绣。在苗绣启蒙时,妈妈告诉阿彩
2025-11-15 02:38:00
...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建设第一期数字化、智能化苗绣生产线,数字化项目的实施,机绣生产线的投入使用,让原本制作时间长、市场价格高的苗族刺绣实现规模生产,以前需1个绣娘10天
2023-07-27 06:19:00
母亲为我攒的十年嫁妆,走上银幕
在黔东南台江县的木楼里,26岁的苗绣非遗传承人邰馨慧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苗族盛装——是母亲杨再美耗时十年为她准备的三套嫁妆,每套都价值20万元。如今有了一个新身份:电视剧《乌蒙深处》
2025-08-22 15:43:00
青春实践派|从“外婆的遗嘱”到“我的潮流”——凯里绣里淘的非遗蝶变
... 摄传承者:“我的绣品,要让客人摸到温度”一个摆满苗绣的摊位前,一对年轻的夫妇拿起绣品翻看:“嬢孃,您这网上有店吗?”71岁的摊主刘福英摆摆手,声音带着苗语特有的婉转:“没有
2025-08-05 01: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江苏南京:“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28日开幕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11月28日,“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将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幕,约140件(套)来自意大利的殿堂级馆藏珍宝将集中亮相
2025-11-26 10:27:00
一场有趣的讲座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 苏轼与王安石的交锋 对年轻人成长有何启示?南报网讯(记者姜静通讯员王蒙李荔慧)11月25日下午
2025-11-26 10:27:00
谭知耕——忆金牛山反袭击战【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谭知耕,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11-26 10:2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雪莉)近日,记者从白口城考古队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的文章中获悉,白口城遗址考古发掘获重要成果。白口城考古队发现了白口城外城南门三次大规模营建的情况
2025-11-26 07:08:00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将在苏博西馆展览
江南时报讯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展览将于2025年11月25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展。本次展览旨在通过25件代表性创作以及相关手稿
2025-11-24 15:02: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70余件经典画作,67年丹青岁月。日前,由河北博物院、河北省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漠丹青——常书鸿艺术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区9号
2025-11-24 08:21:00
83年前,美国飞行员杜立特带队成功突袭日本多个城市,这次战斗被称为“杜立特行动”。任务结束后,因为种种原因,75名飞行员在浙江沿海及以衢州为中心的浙皖闽赣边界地区弃机跳伞
2025-11-23 22:14:00
夜幕降临,正定荣国府景区“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项目接连上演,通过光影造景、演艺交互等多种形式,将《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在亭台楼阁间生动再现,打造赏、游、学、玩的多维体验。摄制丨
2025-11-23 07:57:00
就在明天!“国宝”级画展亮相福州!
就在明天!下午2点!到福州画院,赏丹青国宝!福州人千万别错过!由福州市委宣传部、浙江大学、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福州特展”将于11月23日在福州画院举行
2025-11-22 14:09:00
两只羊隔着围栏打架,一只羊假装进攻诱骗对面的羊撞栅栏。
2025-11-21 13:36:00
非遗吉林 |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吉林满族旗袍东辽满族旗袍制作技艺是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其分布地域相对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主要满族居住地区
2025-11-21 14:25:00
三棱风帽俑
冬日的太原,寒潮骤至,北风凛冽,气温直逼零下。若穿越回1500年前的北齐晋阳,这刺骨寒风却是当地人们日常必须面对的考验
2025-11-21 18:33:00
五瘟神降服疫鬼图
今年年初,山西运城市盐湖区马家沟一处荒僻的冲沟断崖上,一孔不起眼的窑洞因文物保护员的偶然发现重见天日。这座被命名为马家沟瘟神庙的明清时期窑洞
2025-11-21 18:34:00
千年厨房重见天日
近日,在晋阳古城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特殊的古代建筑遗迹。这座被称为“龟头屋”的建筑,据推测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
2025-11-21 18:34:00
元代太原民间的火葬
东山元墓出土的瓷钵(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据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的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五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显示
2025-11-21 18: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