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宁日报
鉴别和预防儿童喘息
◎何海玲有家长当听到医生说小孩有喘息,就担心是不是患上哮喘,为此感到特别焦虑。其实,引起喘息的原因有很多,哮喘只是其中一个,所以临床上出现的喘息并不一定是哮喘,但反复喘息需注意与哮喘鉴别。
●喘息的定义和病因
喘息是一种症状,指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产生湍流发出的声音。
喘息是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有约三分之一的儿童在3岁前会出现喘息,到6岁约半数儿童至少出现过1次喘息。
喘息发生的原理类似于吹笛子,临床上常用哮鸣音、喘鸣音等来形容这种声音。从以上的情况来看,出现喘息的前提是气道狭窄,因此,能引起气道狭窄的因素都会引起喘息。比如:
1.感染,如病毒、支原体等会引起支气管局部发生渗出水肿等炎症反应,引起喘息。感染是2岁前儿童急性喘息发作的最常见原因。
2.异物吸入,会部分或全部阻塞气道造成气道狭窄,出现喘息。
3.胃食管反流,反复的慢性微量吸入会导致气道黏膜水肿,引起咳嗽喘息。
4.发育异常,如气管软化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管食管瘘等。
5.外在压迫引起气管狭窄,如纵隔肿瘤、血管环、肺动脉吊索等。
●喘息的常见症状和分类
喘息常见症状:部分患儿喘息发作前有诱因(如运动、大哭、大笑、寒冷、接触过敏源等),病初有或无发热、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接着出现咳嗽、喘息,部分咳嗽有金属声或者高亢洪亮、犬吠样,有喉鸣音或吸气时的异常声音。年龄稍大者会出现胸闷、呼吸短促,严重者出现精神反应不佳、气促或呼吸困难,以及心率增快、口唇紫绀等缺氧表现。这需要家长关注患儿的呼吸情况、面色口唇、精神反应等。
喘息的分类:
1.根据喘息次数分为初次喘息、复发性喘息和反复喘息。复发性喘息:发生过2次或以上喘息;反复喘息:3次及以上。
2.根据反复喘息的诱因,可分为发作性喘息、多因性喘息以及其他原因喘息。
3.根据喘息发作持续时间分为急性喘息(<2周)、迁延性喘息(2至4周)、持续性喘息(>4周)。
4.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重症和轻症。重症为存在低氧血症表现(出现气促或呼吸困难、鼻煽、吸气性凹陷、心率增快、指脉氧饱和度≤93%等);轻症为无低氧血症表现。
●常见的引起喘息的疾病种类
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1岁内婴儿由于呼吸道急性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而导致的第1次喘息。好发于冬春季节,常有流涕、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阵发性喘憋,大多在10至14天内自愈。
喘息性支气管炎指伴有喘息和哮鸣音表现的急性支气管炎。常见于6岁以下儿童,多与呼吸道感染有关。临床上第2次喘息或2岁以后喘息更趋向于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6岁后不再发作。小部分患儿可反复发作,进展为哮喘。患儿可伴有过敏体质。
哮喘以反复咳嗽、气急、胸闷和喘息发作为特点,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常有哮喘家族史和个人过敏史。夜间或固定时间的非特异性咳嗽、运动或哭闹后咳喘、上呼吸道感染后迅速出现咳嗽、喘息对哮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价值,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有效以及肺功能显示可逆性气流受限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有效也有助于诊断。
●如何对学龄前儿童喘息进行干预
干预原则包括:1.病因治疗。有病毒感染者早期抗病毒治疗;支原体感染者常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气管异物或气道畸形等,及时祛除病因。2.缓解喘息药物:包括吸入药物和口服/静脉用药。临床上主要为雾化吸入治疗。如为哮喘,应按哮喘方案规范用药。
对喘息儿童的护理要注意以下方面:1.做好安抚,避免哭闹和剧烈运动。2.宝宝生病消耗大,合理搭配饮食,加强营养。3.少量多次饮水(水温不宜太热或太冷,以温水为宜)。4.关注宝宝精神状态、口唇颜色、呼吸和脉搏,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预防喘息的方法
1.加强户外活动,多见阳光,增强抵抗力。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寒受热,保持适宜的室温,定时开窗通风。
3.避免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尤其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外出。
4.生活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制,适当多喝水,多吃水果,补充优质蛋白。
(作者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2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