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被更多人“看见”后,罕见病群体“困局”仍亟需破题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2-29 09:51:00 来源:新黄河

红色的皮疹出现在腿上、胳膊上,它不痒,相反有些疼,但关节处的疼痛感更强烈;这个疼一直延伸到头、眼睛,眼白被红色浸染,视线由此变得模糊;与之伴随的是发烧、呕吐……

在与疼痛这个“魔鬼”纠缠二十多年后,白桃(化名)发现,她终于有了对疼痛说“不”的选择。两年前,白桃确诊为“家族性寒冷型自身炎症综合征”,她在迷茫中通过网络求助,从诸多反馈中,她对自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尽管犹如晴天霹雳,但苦寻多年终于有了结果,她也不再纠结,但紧接着,她就面临了另一重用药的艰难。

“特效药”在国内还未上市,白桃只能通过国外代购。但对运输有严格要求的药品,价格波动频繁,甚至一年内就翻倍,她与病友们深陷断药的恐慌中。

去年12月,一款由华东医药引进的特效药“注射用利纳西普”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白桃和病友们看到了“希望”。

2014年,“冰桶挑战”风靡网络,“罕见病”这一概念逐渐“破冰”。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了解罕见病。目前,我国先后发布了两批罕见病目录,已经覆盖207种罕见病,随着国家层面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罕见病患者用药难的“窘境”正在改善,但随着罕见病群体的“被看见”,围绕罕见病群体,更深层次的困境也亟需“破题”:怎么定义罕见病?罕见病立法应如何启动?如何为罕见病群体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

被更多人“看见”后,罕见病群体“困局”仍亟需破题

罕见病群体发作性睡病“觉主家”的群体活动

被纳入的欣喜

2023年9月,在长达5年的等待后,《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公布。发作性睡病患者组织“觉主家”的负责人暴敏冬对这一天记忆犹新,“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她说,被纳入的群体“锣鼓喧天”,没有被纳入的则陷入失望。

为这一消息振奋的,不仅是暴敏冬身后的病友们,还包括其他85种罕见病群体。根据媒体报道,按照《罕见病目录制订工作程序》,罕见病目录的动态更新时间原则上不短于2年,因为疫情等原因,第二批目录隔了5年才出来。

罕见病目录的意义何在?“罕见病目录相当于诊疗与用药保障的基础。”中国罕见病组织发展网络秘书长王立新告诉新黄河记者,纳入目录,意味着敞开了政策的绿色通道,无论是优先审批还是医保谈判,都有很大的成功率。

很显然,发作性睡病群体是幸运的。在年终总结时,暴敏冬将2023年称为群体“听见回响”的一年——进入“罕见病”名录,创新药“替洛利生”获批上市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虽然群体依然面临很多社会性问题,但是药来了,相对于很多仍深陷用药窘境的群体而言,暴敏冬觉得这已经是很大的胜利。

业内人士普遍认同的是:罕见病药物引进并被纳入医保,这背后涉及了罕见病目录、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优先审评通道、医保谈判目录等环节,这些环节丝丝相扣,但最重要的是罕见病目录。

“现阶段,我国存在地区间的医疗发展不平衡,罕见病定义颇为复杂,因为我们采用了目录的方式进行归纳。”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孙荣甲告诉新黄河记者,因此无论是药物的准入还是医疗保障,罕见病目录都是很重要的依据。

但被纳入目录并不意味着有药。

焦急的等待

孙荣甲告诉记者,被纳入罕见病目录与有药、能医保报销并不能画等号。“只能说纳入目录有利,但并不绝对。”

白桃所患的家族性寒冷型自身炎症综合征(FCAS)属于冷吡啉(冷炎素)相关周期性综合征(CAPS)的一种。冷吡啉(冷炎素)相关周期性综合征被纳入了《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但目前国内依然没有药,用药需要找代购。

找代购买药,要承担很多风险。“把钱打给一个陌生人,他不发货怎么办,发来是一个空盒怎么办,发过来是假的又能怎么办?”白桃说,这个药运输必须要保证冷链,否则即便拿到药,药效也无法保证。

前几天,白桃在代购群里看到一则信息,“7盒拼手速,手慢无”,14000元一盒,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卖光了。“14000元的价格已经翻倍了,买了也要等一个月。”她说,自己打听了另一个代购,倒是有现货,又贵了4000块钱。有的代购还告诉她,有钱就多囤一点,下回再买一盒怕是要3万元起步,她陷入了迷茫。

被更多人“看见”后,罕见病群体“困局”仍亟需破题

白桃和病友们用药需要从国外代购,现在一支的价格已经达到近2万元。

通过网络求助,白桃找到了病友群体,她发现,与自己5岁时发病不同,群里很多人的孩子从出生起就发病了。也就意味着,红疹、高烧、关节痛、呕吐……这些她与之缠斗多年的症状,很多人从小就经历了。

白桃找不出病因,她小时候总以为自己是“过敏”,入群后才了解到,很多家庭四处求医,花了几十万元才最终确诊。

“群里很多都是小孩,这个病遗传,可能大人也有。”白桃说,大多数大人都只谈孩子,不提自己。也因为牵扯到了下一代,群体对于用药的程度也更为迫切。

被更多人“看见”后,罕见病群体“困局”仍亟需破题

白桃的病友群中,有家长将孩子发病时长红疹的照片发到群里

不过终于有好消息传来,2023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显示,一款由华东医药引进的特效药“注射用利纳西普”已被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

“从第二批目录来看,基本上进的都是已经有药上市或在研的,这个信号是很明显的。”北京病痛挑战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奕鸥在接受采访时提到。

加上第一批收录的121种,目前,国内的罕见病目录已经覆盖207种罕见病。在全球已知的超过6000种罕见病中,我国罕见病患者约2000万人。从数据上看,这远不是罕见病的全部,没有进入目录的罕见病群体进入新一轮的等待。

患者群体需要不断发声

既然罕见病目录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被纳入?

王立新告诉新黄河记者,国家并没有明确《罕见病目录》的申报流程和入选标准,据他了解,有的罕见病群体努力了很久也未能如愿。不过他觉得,这倒也并非毫无踪迹可循。

“首先,业界要对这项疾病有一定的认知,如果连专业的医生都不了解,不研究,那就更谈不上纳入了。”他还提到,患者组织团结起来,不断发声呼吁社会关注,也是很关键和必要的。

王立新认为,罕见病患者组织做得好,从群体获得角度来说是有益,做好群体组织的具体方法有很多,首先是可以加入各类罕见病组织,“从国家层面来说,有中国罕见病联盟,民间方面,有中国罕见病组织发展网络、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等。”他提到,加入以后不仅能够第一时间获得相关资讯,还能增进群体之间的交流,在专业度方面有很大提升。另外,有的基金会还会有小额的资金扶持。

除了加入患者组织外,罕见病群体负责人还可以带领大家积极联系医生,找相关药企提出用药需求,还可以组织患者给卫健委、药监局写信……王立新认为,这些都是自下而上的渠道,都能够扩大群体在社会上的认知程度。而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罕见病群体有一个强有力的负责人,这个负责人就是主心骨,可以带领群体更好发展。

发作性睡病群体“觉主家”的负责人暴敏冬对此也深有感触。2015年,暴敏冬加入“发作性睡病联盟”社群,并在几年后成为负责人。“没想到这件事真的很消耗精力”,她看到,罕见病组织经营得好的,大多是组织者全职在做。出于“心软”和“放不下”,她狠下心辞掉了工作。

立法的必要性

《罕见病目录》只是一个政策性的指引,不是法律,没有强制性约束力,因此,在一些公开场合,很多专家都表示,罕见病工作应该以立法的形式往前推。

蔻德罕见病中心创始人、主任黄如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5年后,中国罕见病政策出台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主要的保障措施存在于行政规范性文件中,比较分散,缺乏政策协同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罕见病的困局。罕见病立法后,“罕见病”概念的定义就可以明确,有助于完善罕见病目录制度;界定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在罕见病防治中的职责,规定罕见病药物和医疗器械的注册审批程序,为罕见病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激励,建立罕见病诊断和治疗临床路径,也有助于建立罕见病用药的制度保障。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曾在2023年底的一个活动中呼吁罕见病的立法问题。他表示:“应该马上做,现在可以做,可做的空间很大。治疗、社会保障、医保、教育、劳动等等,这些方面要做的多了。”

据了解,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颁布了专门的罕见病法规,法规中通常包括了对罕见病药品研制、生产、上市、定价、数据保护、筹资等在内的一系列激励政策。王晨光表示,《罕见病目录》是必要的破冰之举,破冰之后还要建立航线,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不过他也看到,中国区域性发展不平衡,制定全国统一的罕见病立法条件尚不成熟。“从各国罕见病立法的角度看,也很少有国家制定一个大一统的、非常全面的,把医保、药品、医疗服务、社会保障都纳进去的罕见病立法。”

王立新告诉新黄河记者,对于罕见病立法,这些年以来各界都有争议。但他认为,只有通过立法,对罕见病群体形成制度性上的保障,群体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长远地解决。

记者:薛冬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杨荷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构建综合支持体系 帮助患者战胜病痛
...的疾病的统称。目前我国已知的罕见病有1400余种,患者群体超过2000万人。2018年5月、2023年9月,我国先后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2024-02-27 07:22:00
...D患者从中获益,打破了我国NMOSD患者“诊疗难,用药贵”困局,为罕见病药物进医保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声明:本文为资讯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
2023-12-28 10:35:00
...统”……我国近年来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如为部分罕见病群体遭遇“断供”的急需药物如氯巴占等开辟绿色通道,满足罕见病患者用药需求。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面对罕见病患者用药的难题,在国
2023-09-20 07:49:00
...的法治化转型及立法体系建构,是纾解我国网络暴力治理困局之关键。她认为,《规定》在性质上属于部门规章,位阶相对较低,无法规定网络暴力治理涉及的民事、刑事问题,难以统摄相关部门法
2024-07-01 14:50:00
...本法律需求,连续6年在全省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通过全省117个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00余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组织420
2024-10-24 07:20:00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武汉拟立法呵护3岁以下“最柔软群体”在全国率先以法规规范托育服务行为长江日报讯(记者高萌 通讯员费志清)“对托育服务工作进行专门立法,武汉在全国是第一家。”11
2023-11-04 03:06:00
...,主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新经济用工需要和重点群体就业培训需求,鼓励引导用工企业和劳动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
2025-04-28 10:22:00
河南法律援助条例迎来重大修订 英雄烈士维权、家暴受害者等群体将免经济审查
...虐待遗弃或家暴的受害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等六类群体申请法律援助,彻底取消经济困难条件限制(第十六条)。□科学调整经济困难认定标准经济困难标准由原条例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025-06-13 12:04:00
协力ing丨紧盯群众“急难愁盼” 省政协委员送上“暖心策”
...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破解人口老龄化困局的迫切需要,也是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的必然要求。老龄化浪潮扑面而来,银发经济逐渐升温。省政协委员王历彩认为
2025-01-19 22:3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青春向军营】哥哥二次入伍,和弟弟一起当新兵
9月14日,织金县迎老兵送新兵的广场上,锣鼓声声,人头攒动。“光荣门”两侧锦旗招展,在秋日阳光下格外鲜亮。新兵郑永健和郑永康的父母也站在人群里
2025-09-16 16:48:00
8万元买心理疏导打水漂?家长投诉教育机构:效果不符还遭退费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苗 刘志坤 孙明近日,多位家长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反映,在山东纽扣远程教育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纽扣教育”)购买数万元的心理疏导
2025-09-16 16:38:00
又是一年教师节。社交媒体上涌动着对恩师的深情告白,鲜花再次成为这个初秋最温暖的风景。在叙事与抒情之外,我们或许更需要一次沉静的凝视——凝视那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
2025-09-16 16:00:00
民俗盛宴迎客来——平度市第三届桃源民俗文化艺术节盛大启幕
鲁网9月16日讯(记者 马超群 实习记者 王浩 通讯员 王雪莲 王璐)金风送爽织锦绣,艺海欢歌奏华章。9月13日,平度市第三届桃源民俗文化艺术节在风景如画的桃源养生谷正式拉开帷幕
2025-09-16 16:12:00
菏泽京环:闻“汛”而动,1000余名应急人员坚守一线,全力保障城区道路畅通
大众网记者 沈甲亮 菏泽报道9月16日,菏泽降雨,部分路段出现积水现象。面对突发雨情,菏泽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提前预判
2025-09-16 16:14:00
约会网友?实是陷阱!青岛警方打掉一个“仙人跳”犯罪团伙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晓鹏 通讯员 李登程本以为是千次回眸的邂逅,却是一场暗藏的“仙人跳”。近日,青岛警方打掉一个以“仙人跳”方式实施犯罪的团伙
2025-09-16 13:45:00
“我陪孩子读经典”让“爱读书”成为社会新风尚
“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9月12日,宁波市奉化区裘村镇裘一村文化礼堂举行“我陪孩子读经典”活动
2025-09-16 13:08:00
大皖新闻讯 近日,有网民反映称,演员谢孟伟在一场直播中,身着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带货。9月16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公安局政工室工作人员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09-16 13:02:00
“我和墨子有个约会”之第六届青年大展文创市集招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冬梅近期,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将在“墨子故里”滕州开幕,在此期间,滕州将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创意派对——“我和墨子有个约会”
2025-09-16 13:13:00
用行动诠释英雄本色 用专业铸就团队担当
回忆起8月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杭州远行的袁华伟依然有些紧张,但这份紧张之下,却藏着一份坚毅的果敢,让他成功挽救了一位陌生人的生命
2025-09-16 13:07:00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成功为复杂重症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
近期,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成功为一名结肠癌合并尿毒症、重度贫血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目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2025-09-16 10:45:00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学毕业、不为看病,只为看望这位医生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学毕业、不为看病,只为看望这位医生22年前,由医院首席专家、介入诊疗部、心脏中心主任李敦恒带领团队完成了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首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
2025-09-16 10:47:00
那个爬泰山最快的男人:李子成的十八盘往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亢 薛小东2025年9月8日,第39届泰山国际登山比赛,李子成的脚步踏过玉皇顶终点线时,计时器停在59分52秒
2025-09-16 10:48:00
潍坊潍城区仓南路学校开展反校园欺凌宣传周活动
大众网记者 武文惠 通讯员 张倩琳 潍坊报道“070勇敢者行动”是抵制校园欺凌的专项行动,让少先队员们勇敢向校园欺凌说“不”
2025-09-16 10:19:00
10万元保住了!莱西公安民警最后一刻劝阻止付
大众网记者 路雯雯通讯员 宋学友 赵青青岛报道“别转!千万别转!一定别转!对方是骗子......”近日,莱西公安民警及时劝阻了一起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骗局
2025-09-16 1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