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隆政变:为李隆基称帝加快了历史进程,真相成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22:03:00 来源:精彩生活

从武周女皇武则天退位,到李隆基成为新的大唐皇帝,这期间唐朝的局势是非常混乱的。而这期间爆发的唐隆政变,很大程度上为后来的李隆基称帝,加快了进程。不过,关于唐隆政变之前的一些细节,如今已经成了永久的谜团。

1、李显的死

西元710年,唐中宗皇帝李显去世。按照史书的说法,李显是被皇后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的。而之所以韦后要毒死皇帝,目的是为了效仿自己的婆婆武则天那样,成为新的女皇帝。当然,这种说法只是一种名义上被史学界公认的说法,但实际上,李显的死,倒是有很多存疑的地方。

唐隆政变:为李隆基称帝加快了历史进程,真相成谜

首先不可否定,李显是一个昏聩且软弱的人。因此李显称帝以后,唐廷内部的权力分配局面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韦后母女也利用李显的软弱趁机弄权,培植自己的势力,韦后本人也确实有当女皇帝的野心。

不过,李显的死到底是不是韦后毒死的,其实是无法确定的。因为后来成为皇帝的是李旦和李隆基父子,而李旦、李隆基父子能成为皇帝,是通过推翻韦后统治而实现的。因此需要论证韦后掌权是不合理的,而想论证这一点,就需要宣传李显是被韦后毒死的。换句话说,不论李显是自然死亡还是被韦后毒死,都不影响后来唐廷坚持认为李显是被韦后毒死的。

当然之所以怀疑李显的死或许不是被韦后毒死的,主要是因为从当时的韦后布局情况来看,韦后明显没有完成再军政领域方面的布局,李显就死了。对于韦后来说,李显的死,约等于工程干到一半,出资方宣布撤资了。因此有历史学者认为,韦后固然能力有限,但应该不至于那么蠢。

2、韦后弄权与军队的隐患

李显死后,按照惯例,皇位需要由李显的儿子来继位,毕竟李显有儿子,因此皇位还轮不到李旦继承。父死子继的优先级是大于兄终弟及的。于是韦后扶植李显的儿子李重茂登基称帝,这便是历史上的唐殇帝。唐殇帝登基后改年号为唐隆。

韦后以殇帝朝廷的名义发号施令,继续进行中宗时代的权力布局:比如在军队里面安排韦家的子弟。

唐隆政变:为李隆基称帝加快了历史进程,真相成谜

其实当年武则天在弄权以及称帝的过程中,也引起了很多势力的反弹和抵制。不过武则天有能力弹压这些反对力量。韦后想学武则天,需要考虑“欲戴王冠,必受其重”这个问题。

唐殇帝对于韦后来说,不过是一个过渡带而已,因此韦后一方面以唐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进行人事安排,一方面又同亲信盘算该在什么时候废掉唐殇帝,自己称帝做女皇。

而早在李显在世的时候,李隆基就在唐军的精锐部队里面开始发展人脉、结交关系,因此韦后在唐军里面的人事安排,很快就被李隆基洞察,并且,唐军里面的一些将领还将韦后掌权后,军中的动态不断传递给李隆基,而李隆基也根据军中的一些动态来反推韦后可能要做的下一步计划。

而对于韦后集团来说,虽然韦后安排了不少韦家人去唐军的精锐部队里面掌权,但是管理军队并不是朝廷发个委任文书就可以的,还需要具体的管理者,能够让军队里面的将领信服、认同。韦家人和唐军的很多将领无法相处融洽,将领对韦家人来领导他们也十分不服。而这如果在太平岁月或许不算什么大事儿,但是在韦后掌权这个特殊的时间里,这可能就容易酿成兵变。可惜韦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韦后的家人在军队里也意识到军队对他们不服,于是通过无端体罚来树立威望,而这更让很多唐军将领对此痛恨,于是部分唐军将领暗地里联系到李隆基,表示希望李隆基能够出头,帮他们做主——即通过李隆基宗室的身份、军队的人脉、威望,来搞兵变,推翻韦后统治。

3、韦后集团被粉碎

于是唐隆元年夏季的凌晨,唐军的羽林军营地里,唐军将领通过突袭发难的手段,将韦家安排在军队的管理全部诛杀,而后将领们向羽林军士兵宣称:先帝李显其实是被韦后毒死的,因此我们要为先帝复仇,诛杀韦后,同时拥立李旦为新皇帝。同时表示,如果有人还打算继续给韦后家族效力,等将来新朝廷开张后,必然诛灭三族。

唐隆政变:为李隆基称帝加快了历史进程,真相成谜

羽林军的士兵们也觉得如果能通过拥立李旦搞新朝廷,那可是拥立大功,赏钱肯定少不了,而且韦后家族无能的情况,士兵们也很清楚,因此跟着李旦(其实是李隆基)搞事情,对付脓包一样的韦家人,堪称稳赚不赔的生意,所以士兵们纷纷响应。

于是唐军将领带着羽林军同李隆基会和,而后攻打皇宫。而皇宫里除了少数守门的兵将对李隆基的队伍进行了抵抗之外,其余的军士也觉得韦后大势已去,于是纷纷倒戈相向。

韦后得知变故以后想逃,结果在逃亡的过程中被骑兵杀死,很快,韦后集团就被彻底粉碎。

4、结语

韦后集团被粉碎以后,太平公主胁迫唐殇帝退位,李旦复辟。之后不久,因为李旦无法处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权力斗争,于是禅位给李隆基。

李显之死,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李隆基称帝的进程。倘若李显没有莫名其妙死掉,李隆基称帝的历史进程会被大大推迟。而李显的死因,其实也是一个谜团了——毕竟,韦后毒死李显的说辞,仅仅是后来既得利益者的一面之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说哥舒翰其实是败给了身后那群猪队友
...能把时间都花在赶路上面啊!于是,到了唐玄宗时期,李隆基决定,将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所谓募兵制,就是招募职业化的士兵。士兵的所有开销,一律由国家承担。募兵制之下,国家的国防开支
2023-05-04 14:01:00
唐军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役,大唐精锐在这一天陨落
...武则天。这样的盛世却并没有长久地持续下去,而是在李隆基统治时期产生了变局。在李隆基统治的前期,他勤于政事、任用忠贤,整个国家繁荣昌盛,创造了“开元盛世”。可是李隆基治理后期却
2023-05-14 21:52:00
高仙芝撤到潼关后便被杀,李隆基破口大骂:竖子,真是徒有虚名
756年1月27日,李隆基下旨抓捕高仙芝,押赴菜市口,即行斩首。得知消息后,潼关将士纷纷赶往行刑处,高喊冤枉。在说到罪名时,高仙芝突然怒目圆睁,大声疾呼:“我若果真有克扣粮饷的行
2024-08-21 11:11:00
史思明降而复叛,为何能扭转败局?
...整和收拢兵权,目的就是掌控战争的全局,减少唐玄宗李隆基对战局的操控。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李亨启用了很多亲信和宦官,目的就是对手握重兵的将领进行掣肘和监测,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重点
2023-05-15 20:33:00
马嵬驿之变,底层士兵为何能左右皇权
...。——李东阳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唐玄宗李隆基最信任的将军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发动叛乱,即安史之乱。次年,安禄山在潼关聚歼10余万唐军精锐,潼关失陷,都城长安岌
2023-07-12 21:57:00
真实历史上永王李璘没有造反,他是李隆基和李亨争权的牺牲品
...地方沦陷的历史背景。史书中发动叛乱的李璘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六子,李亨的异母弟,被封为永王。李璘与李亨的关系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李亨的养子。李璘的母亲早逝,他是由李亨亲自抚
2023-05-20 05:29:00
王忠嗣:一位被历史遗忘的盛唐英雄
...相继攻陷洛阳、长安,大唐陷入万劫不复境地。唐玄宗李隆基被迫出逃蜀地避难,在逃难途中,李隆基不禁感慨,说出了“使忠嗣在,安得有此变”。李隆基口中的忠嗣就是被他亲手害死的盛唐第一
2023-10-02 09:39:00
介绍李隆基之死的缘由
... 将士们听到贵妃被处死,欢声雷动,重新保护唐玄宗李隆基西逃。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早年,唐玄宗
2023-10-09 14:55:00
薛仁贵的儿子,也是一员猛将
...利等狼狈逃回幽州。此次战败,唐睿宗闷闷不乐,儿子李隆基决定复仇。714年,也就是李隆基继位后第二年,他掌握了大权,决定对契丹用兵,找回面子。连续对契丹用兵,唐军损失很大,许多
2023-08-23 06: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观高清影像 探秘应县木塔木构奇迹
郭苑甫 摄“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展于9月2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
2025-09-22 07:2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