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刘新吾 杨树良
各式机械臂挥舞,自动化系统有序运作……走进中铁五局成渝中线重庆段智能预制场,科技感满满:成捆的钢筋在这里被拉直,裁剪、弯箍、焊接成钢筋网,再到钢筋网入模,混凝土布料、振捣、蒸养、脱模、码垛、打包,一张张预制构件很快被制作成型出库。
“这台机器叫数控弯箍机,一个小时就能制作2800个箍筋件。”干了十多年钢筋工的秦广俊指着一台机器介绍,以前测量、切料、折弯等工序全靠人工,一个班组起码十几个人,现在操作机器一个人就能干完。
“以前,这种规模的预制场大约需要60个工人,如今20个工人就够了。”预制场副总工程师陈敏敏说,得益于智能钢筋生产线、智能混凝土浇筑系统等智能设备,通过迅捷的物联网、借助先进算法、BIM+GIS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公司数智梁场生产控制平台实现物资、生产等管理系统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尽管预制场工人减少,产量却提高了。
“自从有了机器人,管理也更轻松。”陈敏敏感慨道,以前工地建设“指挥全靠吼,操作全靠手”,如今设置好程序和参数,工人只用按键,脏活、累活、险活等都可以交给机器去完成,工人的职业健康和产品质量都得到极大保障。
该智能预制场是中铁五局六公司推进科技创新的缩影。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铁五局六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战成渝中线,担负起智能建造2.0的重任,努力在智能建造上走在行业前沿,书写高铁建设的新答卷。
“74年风雨拼搏,74年为国筑路。”中铁五局六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国庆说,公司拥有红色基因和悠久历史,截至2023年底,公司累计架梁42298孔,制梁27268孔,完成铺轨达18054公里。近三年,企业完成新签合同额由58亿元增长到103亿元,增长77%以上;营业收入从32.4亿元增加到48亿元,增长47%以上;净利润从3700万元增加到1.12亿元,增长200%以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9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