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活着,像余华一样!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4-05 02:05:00 来源:精彩生活

一、

“人们奋斗的目标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躺平,我现在奋斗的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躺平……就是为了我想过上一种不被闹钟吵醒的生活。”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新视界余华亲述

这是作家余华对躺平的答案,他还直指职场内卷内幕,毫不遮掩地吐槽:

“我有一个朋友就坚决不用微信,他不用微信的一个原因是他逃避那个单位的那种指令。

本来他说没有微信的话,一天上班也就是三四个小时,有了微信以后24小时都在上班。”

而面对现在的人,都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求人与求己之中选择算命”这事,余华更劝慰大众:

“我觉得算(命)也是一种上进的表现,就想自己的命运里是不是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在前面等着我,只要他还在算的话,证明他还有上进心,懂吗?”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2023年致余华

当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孔乙己脱下长衫”问题时,余华更字字珠玑说道:

“就业困难说实话就是就业困难!”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余华澳门城市大学演讲

如此敢说的余华,被一众网友评为“被写作耽误的喜剧人”,不少网友更力挺他,赶紧去当脱口秀演员吧。

但其实,余华的成长经历,可比“脱口秀演员”还要传奇,可以用怪诞离奇来形容。

其实,余华儿时的生活都很怪诞,还干了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

二、

余华出生于浙江杭州,父母都是医生,大约10岁左右,他就跟随父母去了浙江嘉兴海盐县,就读于当地的小学。

因为老爸是外科医生,经常给病人做手术,所以余华总会去老爸做手术的外科房间玩耍。

但每一次,都被老爸毫不留情地轰了出去:“滚出去!”

那时,余华所住的地方,与医院外科很近,而外科对面,是一个太平间,他每天上厕所,都必须经过太平间,才能到男厕所。

所以每天晚上,余华都会被失去亲人的哭声吵醒,尤其是后半夜,哭声层出不穷。多年后,他调侃道:“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区分各种各样的哭声。”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余华篇》余华自述

可他一点也不怕,竟还在太平间睡午觉……

当时夏天很热,余华偶然发现,太平间里特别凉爽,于是他索性在太平间睡午觉,通常睡醒之后,全身都是汗,草席上都会印下他的体型。

可唯独有一次,他睡醒后,身上一点汗都没有,这一幕,在多年以后,余华偶然看到海涅的一首诗,“死亡是凉爽的夜晚”,他当时就直呼,我在太平间里睡午觉就是这感受。

然而,这还不是他最牛逼的地方,没多久,余华更调皮地干了一件事,以至于身上少了一样东西!

三、

因为胆子肥,余华特别爱调皮捣蛋,所以总被老爸揍。

为了不挨打,他就跑去外面的稻田里躲着,等老爸来找,而当老爸找来时,他为了不被揍,于是开始装病。

医生老爸摸他哪里,他就喊哪里疼。

一次,老爸摸他胸口,余华赶紧喊:“疼。”

没想到,就是他这声呐喊,过一会儿将令他懊悔不已。

因为老爸直接跳过“望闻问切”,就将余华按在了手术台上,说他阑尾出了问题,要割掉!

说干就干,余华的老妈立马给他打麻醉……

余华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玩笑开大了,连忙大喊:“我现在不疼了,你们能不能让我下来……”

但父母只当他是害怕做手术,赶紧又将他的手脚给绑住,继续进行手术。

余华在晕倒之前,耳边依稀回响着母亲颇为遗憾的话:“以后他长大了不能当空军飞行员了。”

这句话,令余华感到深深的绝望……

几分钟过后,他的阑尾就彻底和他拜拜了。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朗读者》余华自述

或许是为了显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道理,后来老爸和老妈,以及余华哥哥的阑尾,也如法炮制,全都被割掉了。

余华百感交集地宣称:“我们家已经没阑尾了。”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朗读者》余华自述

在太平间的透心凉和手术室的刀光剑影里,余华的童年像那段阑尾一样,匆匆消逝。

一路跌跌撞撞到了高中,他开始读一些小说,由于当时的国情,很多小说被销毁,有一些小说保留也不完整,总差开头和结尾。

余华看着看着,觉得特别难受,他就自己在心里编,想象着这本小说是如何开头和结尾的。

后来他谈起这段经历,称我们就要像《国际歌》所唱的,从来就没有神仙皇帝,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

而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创作出一本本轰动文坛的小说,埋下了伏笔。

然而,就在余华迈进图书馆,为向文坛进军做铺垫的时候,竟先被一个女生“调戏”了!

四、

那时,余华经常去图书馆借书,一次,竟然被一个女图书管理员私下递纸条。

余华称,我一看明白她什么意思,那时候的小纸条不会写我喜欢你,或者这样的话,都是找另外一个理由来表达的,那个时候爱情的表达是很含蓄的。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余华篇》余华自述

但当余华决定主动向女图书管理员发起爱的攻势时,他发现,女生早已有了新目标,这才猛然明白:“我已经过期了。”

好在,余华并没有伤心多久,因为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17岁的他决定参加高考。

但非常不幸的是,他考了一次,没考上。他不放弃,在第二年又考了一次,结果还是没考上……

后来余华成为著名的大作家后,关于这一经历的采访,被中央台拍成了一段小视频,还被当做公益广告,一连放了20年。

活着,像余华一样!

中央台称,这广告只在高考前播放,是用来给学生们减压的。

你想,假如落榜考生看到这则广告,肯定会想高考落榜算个毬,瞧,高考失败者并不影响余华当大作家嘛,更何况他还失败了两次!

多年以后,中央台嫌这段视频太旧,想找余华再拍一个新的,不料却遭到余华果断拒绝,他说:“我给你们做了20多年反面教材,我想给自己搞个正面的。”

话说回来,因为没考上大学,余华就被父母安排到了当地武原镇卫生院当牙医。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余华篇》余华自述

他非常不喜欢这个工作,每天看别人张开嘴巴,余华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

他想外出游玩,想去全世界游荡,于是经常在拔牙空闲时间问自己,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度过了吗?

而在他帮病人拔了一万颗牙齿以后,意外发现了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五、

有一段日子,他站在诊所窗户看向外面,总看到一群文化馆的人,在大街上游荡。

余华跑去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上班?”

没料到,那群人非常骄傲地说:“我们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就是上班。”

在大街上闲逛就是上班?还有这种好事?余华当即想到,这个工作我也很喜欢。

多年后,他高调表示:“都是穷人,我干嘛不去做一个自由自在的穷人?”

活着,像余华一样!

自那以后,为了去文化馆当“自由自在的穷人”,余华开始写小说。

可他压根不知道如何下笔,于是找了一本《人民文学》杂志,研究如何断句,如何使用标点符号等,大概看了两页纸,他觉得行了,就开始动笔写。

余华的语言总是很简练,日后,他揭秘道:“为什么后来的评论家们,都赞扬我的语言简洁,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少。”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朗读者》余华自述

大概写得差不多了,他就开始投稿,从审核严格的知名杂志到不知名杂志,都寄过去,经常收到退稿信,但余华一点不气馁,反而越投越积极。

直到1983年,他终于接到收稿的电话,当时《北京文学》的主编周雁如给余华打电话,让他去北京一趟,称有一篇稿子要修改一下,并且报销路费和住宿费,还有每日补贴。

余华一听,赶紧坐上了去北京的长途汽车,见到周雁如后,她告诉余华,你有一篇稿子写得很好,就是结尾很灰暗,要改得光明一点。

余华当即反驳,如果我写光明以后,你会给我发表吗?

没料到,周雁如一点也不生气,称你只要改光明了,我们就给你发表。

余华赶紧承诺说:“你只要给我发表,我从头到尾可以给你改光明。”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余华篇》余华自述

结果,仅仅用了一天时间,他就将结尾改光明了,还顺带在大北京游玩了一圈。

回去时,他手里揣着《北京文学》给的90元补贴费,觉得特别富有,还在汽车停靠在山东时,为老爸买了四只烧鸡。

余华到家时,还在担心怎么跟领导交代,不料,此时整个海盐县都轰动了,连县领导都说,余华你是我们县第一个去北京改稿的人,调到文化馆吧。

就这样,余华心满意足地到了“上班就在大街上闲逛”的文化馆工作。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余华篇》余华自述

为了对得起自己这些年的努力,他第一天去文化馆报到,就干出了一件别具一格的事。

六、

余华去文化馆报到第一天,特意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结果去了之后,发现自己竟然是第一个到的。

他大惊:“这个单位我来对了。”

后来,他有了更多时间来写作,并在1988年,相继收到了来自《十月》等期刊的约稿信,这时,余华对医生老爸说,你儿子出名了!

多年后,他接受采访时称,很多人问我出名是什么感受,我说就那个时候有,后来再也没有。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中新网

这期间,余华还相继发表了《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短篇小说,奠定了中国先锋作家的地位。

而后,他又创作出版了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从而在中国文坛,一战成名。

这只是开端,因为两年后,余华还将创作出版更令世人震惊的著作《活着》。

这篇长篇小说,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男主人公福贵面对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最终只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

余华用手术刀般的文字,冷静的视角,揭露着人性中的善恶,悲欢离合。

这本小说,更被称为中国当代小说史上最苦的一本小说!所以,网上有不少人评价他,称他是“中国最残酷的作家”。

这本书一经发行,好评如潮,就连刁钻的豆瓣,都给出9.4的高分。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豆瓣

在2018年,该书的单本销量更是直接突破200万册,是2018年中国头号畅销小说!

在国际上,因为实在太受欢迎,《活着》这本书还先后被翻译为法语、英语、日语、韩语、德语、意大利等多种语言发行。

曾有人质问余华,《活着》为什么会那么受欢迎?

余华只说了一句话:“书名好啊,活着是汉语里边最有力量的词汇之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忍受活着给你带来的一切。”

后来,这本书还被张艺谋导演拍摄成了同名电影《活着》,由巩俐和葛优主演,并斩获了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豆瓣

但可惜,该片在内地审查没通过,无法观看。

事后余华回忆说,当时张艺谋常说原作里什么细节要改动,审查才能通过,看他胸有成竹的模样,心想他如此了解审查制度,对他十分钦佩,但电影拍完后,审查还是没通过,所以,我不再钦佩张艺谋,我钦佩审查制度了。

或许孟京辉导演见此不甘心,后来在2012年,他同样找余华买下版权拍成了话剧,请来黄渤和袁泉挑战当初葛优和巩俐主演的角色。

余华对于孟京辉这一举动,非常鼓励他说:“孟京辉愿怎么改编就怎么改,笨蛋才忠实原著!”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解放日报2012年5月30日

不得不说,因为《活着》这本书,余华在第13届作家榜上,拿到了的版税高达1550万,仅仅低于凭借《三体》大火而拿下1800万版税的刘慈欣。

所以,许多年过去后,余华依旧打趣说:“我是靠《活着》活着!”

有意思的是,当时,有一个网络主播专访余华,结果搞出了一段卷席网络的笑料。

七、

网络主播问余华,给《活着》这本书打几分?

没料到,余华竟脱口而出:“9.4分吧。”

主播当即愣住了,追问那剩下的0.6分去哪里了?令人意外的是,余华一本正经答复道:“剩下的0.6去问问那个豆瓣。”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网络主播采访余华

如此玩梗,令网友亲切呼他是“老顽童”!

而自从《活着》这本书面世后,余华就从文化馆辞职了,去往北京发展,开启了职业写作之路。

1995年,35岁的余华又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

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身为一家之长的许三观,为生活所迫,一次次卖血求生存的故事。

余华称,创作这本小说,主要是受了德国作曲家巴赫,和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影响。

后来《许三观卖血记》的英文版本,还斩获了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

余华更因为这几部著作,被法国文化部长授予余华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在2005年之后,他还相继推出了小说《兄弟》上下部,并凭借这一小说,再次斩获了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余华说:“我的工作就是把中国存在的事实写出来!”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7月1日

那时,有一位法国记者采访余华,问他法国作家和中国作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没料到,余华再次展示幽默一面,一字一句道:

“最大的区别就是法国作家用法语写作,中国作家用中文写作。”

活着,像余华一样!

抛完段子之后,2013年,53岁的余华继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第七天》,以及在后来发表出版首部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每一本书,他都用朴实无华却又冷酷刺骨的文笔,将生死、厄运、不甘,解剖给世人看。

就在此时,人们发现了余华的一个大秘密。

八、

写作之外的余华,简直是一个顶尖的脱口秀明星,段子说得无比丝滑!

近些年,在接受采访时,余华总顶着蓬松松的头发,非常接地气地回答问题。

比如,在谈论到中国体育时,他说:

“我们中国的球迷,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球迷,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国家队死活不让我们做球迷,我们坚决要做球迷。

你说经历了那么多的打击,我们还是要做球迷,所以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

这句话一出,当场的人爆笑不止。

而提起娱乐圈明星“假摔”现象,他更心直口快道:

“故意摔倒,以前诗人经常干这样的事,朗诵自己的诗,故意倒晕过去了,这个事情哪个行业都有这样的人。

我们文学行业也有这样的人,我们作家也有走过红地毯的,这句话掐掉啊!”

活着,像余华一样!

来源:腾讯娱乐

有一次,他和莫言、刘震云轮流扛着下肢瘫痪的史铁生,去辽宁文学院参加活动,还怂恿残疾的史铁生参加足球比赛。

因为自知打不赢,他就将在文坛上大名鼎鼎的史铁生推到球门口当守门员,而后对对手说,你们要是把球踢到铁生身上,他很可能被你们踢死!

就这样,余华趁着对手不敢动的时候,接连进攻,踢得非常爽。

活着,像余华一样!

多年以后,每每提到史铁生,余华都会讲到他和铁生之间的往事,提到铁生的崇高人品,令无数读者动容。因此,“有一种友谊叫余华和史铁生”在网上疯传。

活着,像余华一样!

2021年,61岁的余华在发表了长篇小说《文城》后,那时有人问他,如何评价自己的文学界位置?

余华更是拿自己的生死开涮,称:

“我心里边还是把自己放在前列的,但是别人是不是承认那我无所谓,跟我没有关系,反正已经有些人认为我不在了。”

尽管他创造了数不清的段子,像“老顽童”一般有趣,深深地吸引了不少读者,但最近有关他的质疑却越来越大。

九、

由于他出现在镜头前,总是嘻嘻哈哈,一个个段子让人乐不可支,而他的文学作品却总是很悲伤,如此巨大的反差令网友疑惑,有人说,余华是将“悲伤留给读者,把欢乐留给自己”。

而面对这一问题,余华解释道:

“我不是把悲伤留给读者,把欢乐留给自己,我是把悲伤留给虚构,把欢乐留给现实。”

余华虚构的世界里,尽是许三观、福贵这样扎心的悲剧,可现实世界里,他不仅会讲段子,还会和莫言、苏童等好友煮酒论英雄,甚至也不乏李健这样的娱圈好友。

活着,像余华一样!

他们会一起探讨古典音乐、知名书籍,还会互相提建议,如何健身和吃饭。

与李健玩了一段时间后,余华不由得感叹:“李健很自律,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在读书和听音乐。”

随着余华大量的段子被扒出,他的影响力也不输娱圈顶流,简直是被写作耽误的郭德纲,有网友笑称他是“中国文坛的顶级泥石流。”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或许,余华正是这样的英雄!

像余华一样活着吧!

本文作者:万小刀,写明星、写八卦,有凭有据;形象正、影子斜,皆由自取,欢迎关注万小刀网易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5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顶流作家,又“塌房”了
...高兴。”作为从80年代文学界走来的重要参与者,莫言、史铁生与苏童都是他的好友,在他口中,这些作家都变得生动起来:他说史铁生是最惨守门员,说苏童是“单纯老实人”,形容莫言为“你
2023-01-03 16:06:00
文化观察|“余华铁生”为何动人
...弦”?超越时空这两棵树,再次激起了大家对作家余华与史铁生友谊的回忆。综艺节目《我在岛屿读书》中,余华和一群作家朋友在海边合影,有人无意间提到了“轮椅”,余华突然看着远方,神情
2025-05-30 14:47:00
靠《活着》活着的余华,录了这档宝藏节目!
...姐”的笔印。他们也会一起回忆共同的好友,余华就讲起史铁生写给自己的一封信,说他分到了一间四居室的房子,还装了新电话,结尾一句是: 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时刻赞美世界,对
2022-12-21 22:50:00
为啥余华成了年轻人的知心小狗?
...快乐的。03快乐的余华,了不起的余华咱们都知道余华和史铁生是好朋友,史铁生失去双腿后,所有人都避免跟史铁生说“走”和“跑”之类的字眼,生怕刺痛他。只有余华对他说:“铁生,咱们
2023-09-24 07:22:00
他走了13年,余华还是很想他
...+头号喜剧人,余华可以有一万种“不正经”。唯独,对史铁生除外。前段时间,他跟董宇辉聊《活着》,全程都靠董宇辉输出,他在一旁就只会“嗯嗯嗯,对对对”,再配上认真听讲的姿态和一脸
2023-10-17 20:47:00
“铁生的朋友余华”又续养了,感动我们的到底是啥?| 睡前聊一会儿
...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没死,全靠着友谊。”一向克制的史铁生,在书里坦陈友谊对他的价值。余华和铁生这份纯粹的情谊跨越生死、超越岁月,成为无数人心中羡慕的存在。可贵的友谊,不止有厚
2025-05-15 23:00:00
以为他只是“段子手”,才是对这文学巨匠最大的误解
...笑脸的脱口秀老头。余华变成了真正的网红。年轻时推着史铁生去沈阳踢足球,并且让史铁生负责当守门员的故事传遍了互联网;他成为作家的原因,是因为做牙医时看到了文化馆的人在大街上闲逛
2023-11-12 01:31:00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年轻读者“举起”了史铁生韩浩月■韩浩月《2024抖音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抖音品读史铁生,他的作品《我与地坛》成为抖音最受欢迎的经典,史铁
2024-05-09 05:59:00
网友喊话余华“地坛公园的树该续费了”,公园回应:并非本人认养
...。”帖子发布后,吸引众多网友关注。“这是余华老师帮史铁生认养的吗”“本来没什么感觉的,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突然很想哭”“真是深厚的友谊啊”“以前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被书中流
2025-05-04 12:23: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孩子主演音乐剧,讲述《红领巾的诞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30日晚,原创思政儿童音乐剧《红领巾的诞生》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大剧院试演收官
2025-10-01 22:42:00
10月1日,在河北沧州南川老街举办的遇见艺术 青春“杂”荟活动,是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在这场演出中设置了很多具有沧州元素的小环节,让本地观众为家乡感到骄傲
2025-10-01 19:25:00
9月29日,四川遂宁市杂技团的4位杂技演员在一朵盛开的荷花中表演顶碗节目,柔中带刚,完成众多高难度动作,引得现场观众频频鼓掌欢呼。(摄制:刘子恒、常曌宇、边义婷)
2025-10-01 19:28:00
9月29日,吴桥杂技节首届天下绝活展演,表演者疯狂耍帅,助演痛苦面具焊在脸上。(摄制:苏畅、朱泊宇)
2025-10-01 19:32:00
10月1日,吴桥杂技节《祥狮跃九州》节目现场,当演员们摘下狮头露出坚毅的脸庞,全场掌声雷动!这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摄制:苏畅、朱泊宇、王思宁)
2025-10-01 19:35:00
9月30日,吴桥杂技节上演真人版“愤怒的小鸟”,“人体砝码”越飞越高,现场掌声不断。(摄制:张文进、陈婧宇、朱泊宇、刘玉婧)
2025-10-01 19:38:00
吉林省国庆档电影市场活跃 电影《731》实现排片逆袭
国庆中秋双节,吉林省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截至10月1日21时,全省国庆档首日总票房达370多万元,其中《志愿军:浴血和平》以强劲势头领跑票房榜
2025-10-01 21:54:00
红歌润童心 喜迎国庆节——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中心幼儿园红歌比赛圆满落幕
鲁网10月1日讯为厚植幼儿的爱国情怀,9月30日上午,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中心幼儿园以“红歌润童心,喜迎国庆节”为主题
2025-10-01 19:26:00
山东各地“鱼水情深 缘起军旅”联谊分会场活动精彩纷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自2025年“鱼水情深 缘起军旅”联谊活动在泰安启动以来,9月21日至28日,山东各地妇联积极响应
2025-10-01 17:28:00
“影游融合”如何满足青年“想象力消费” 《“神话”的解剖》新书首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余冰玥)近日,2025北京动画周“新光·未来帧”主题学术沙龙“中国动画:传统与现代跨界与重构”暨《“神话”的解剖——<
2025-10-01 14:11:00
合肥大剧院千人合唱《我爱你中国》为祖国庆生 市民:感动到落泪
大皖新闻讯 “我爱你中国,心爱的母亲,我为你流泪,也为你自豪……”10月1日,当《我爱你中国》的前奏响起,合肥大剧院近千名群众齐声高歌
2025-10-01 15:14:00
双节同庆 薛峰幼儿园童心浸润家国情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万晶)当举国同庆的盛典与阖家团圆的中秋温馨相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峰幼儿园别出心裁地举办了“童心向祖国 月满共团圆”双节主题系列活动
2025-10-01 10:55:00
青春华章|跨代对话,两代青年的爱国与奋斗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文字:肖璐、周楠、徐勇、程志丹、王静娴、倪冲(“青苹果乐园”团队)绘图:朱家佳、卢康灵、彭佳颖(湖北美术学院“五十三梯”漫评团队)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
2025-10-01 10:54:00
监制:曹阳葵 刘成群统筹:郝彦鹏策划:高原雪编导:李晓宁 殷雪迪出镜:张昊摄像:李佳泽剪辑:殷雪迪
2025-10-01 08:43:00
青岛桦川路小学“庆国庆 迎中秋”主题晚会圆满落幕
金秋染韵,桂香漫庭,国庆与中秋双节交汇之际,青岛桦川路小学“庆国庆 迎中秋”主题晚会温情启幕,全校师生家长共聚一堂,共贺家国团圆
2025-10-01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