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我们大学时代学天文是冷门,现在天文越来越热了。”日前,浙江大学发布消息,依托物理学院成立天文研究所,首任所长为求是特聘教授康熙。
康熙
7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康熙。他预计,随着国家大科学装置如郭守敬望远镜、空间站巡天望远镜、FAST等的布局, 未来十年,天文学领域还会有更大更持续的人才需求。
天文研究人才缺口大
康熙是四川南充人,1995年他考上了兰州大学物理系。“我们那时候对天文还不太了解。”回顾自己的本科时代,康熙说。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慢慢发现了天文的有趣。
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到牛津大学、德国马普天文所,康熙与天文的关系越来越密切。2009—2019年,他担任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研究员,2019年受聘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担任求是特聘教授,“我主要从事星系研究”。
流星雨、天体观测……尤其是我国布局的很多大科学装置,都与浩瀚的宇宙有关。从20多年前康熙读大学时的冷门,到现在的热门,天文已经成为了老百姓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他告诉记者,目前全国从事天文学研究的人员只有2000多人,随着国家大科学装置如郭守敬望远镜、空间站巡天望远镜、FAST等的布局, 未来十年天文学领域还会有更大更持续的人才需求。“我们目前主要从事理论研究,未来希望能引进一些做观测的研究人员。”他告诉记者,除了他和另外一名老师引进自天文台,浙江大学还从海外引进了5名研究人员,布局天文学研究。
“目前浙大还没有天文学本科,我们也主要招收研究生,但是形势非常好,目前已经招了十多名研究生了。”他说。
谈天文热:我看完了《三体》
说到“天文热”,康熙提到了《三体》。“我看完了三部《三体》。里面不仅有天文效应还有物理效应,虽然作者不是天文学家,但是他对很多天文现象还是比较懂的。”康熙说。
他尤其提到了《三体》第三部,要读懂需要很强的知识储备。“我觉得如果《三体》里再加入一些黑洞的话题,可能会更好。”
“现在天文学有三大主流方向:星系宇宙学、系外行星和高能天体物理。我们希望能够全面发展,特别是以后能够做一些观测的项目。”康熙给新成立的天文研究所定下了一个小目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6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