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正值壮年的他突然暴毙 ?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3 06:46:00 来源:戏说三国

雍正皇帝之死,向来是清史中的一个迷。58岁就去世了,与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的长寿形成鲜明对比。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年青时中过暑,特别怕热,登基后常在较为凉爽的圆明园内办公起居。

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在圆明园内生了病,但这病症应该不太严重,因为雍正还可以照常办事。离奇的是,二十三日子时,雍正驾崩了!奇在哪里?奇在史料中没有他病情加重的记录,也没说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反正就是突然死了。

古代的医疗条件的确比较落后,人均寿命不是很高,但雍正可是皇帝,有一个庞大的团队专门维护他的身体健康,享受当时最高的医疗服务。就算病死,通常也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死得这么快。

临终之前,雍正召见心腹大臣张廷玉,交代了哪些后事咱们不知道,但张廷玉的私人记录中说,看到雍正“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

怎么看,这都不像正常死亡,于是人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对雍正的死亡进行了多种猜测,这里分别说一说。

一种说法是被吕四娘斩去头颅。

吕四娘的祖父是明末清初极为出名的学者大儒吕留良,在士林中很有影响力。他虽是文人,却怀着反清复明之志,在著作中有所体现。

俗话说得好,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且满清已渐渐坐稳了天下,吕留良虽有复明之心,奈何无计可施,康熙二十二年郁郁而终。但吕留良死了,事儿却还没完。多年后,湖南学子曾静读到吕留良的书籍,引为良师知己,越发坚定了反清的信念。

可这曾静,是个迂腐的书生。雍正继位后,民间有一些他阴谋夺位、残害兄弟的传闻,曾静错误地判断清朝国运将终,派门人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岳钟琪具折上奏,曾静立刻被抓捕,他骨头挺硬,对自己的谋划供认不讳,却牵连了早已过世的吕留良。

雍正借此事兴起“文字狱”,这是满清对汉人由武力镇压转向思想禁锢的开始。吕留良的学生、朋友以及收藏吕氏书的家族都株连坐罪,死者甚众。

吕家更是遭遇了残酷的对待,吕留良及已死的儿子吕葆中被挖出来戮尸示众,其著作被列为禁书,全部焚毁。家中十六岁以上男子斩立决,十五以下者及女眷发配宁古塔,拨给宁古塔将军都赉部下驻防旗人为奴。直到1909年,清朝颁发新律禁止蓄奴,吕氏子孙才摆脱了为奴作婢的命运。

吕四娘比较幸运,事发时她还是个小婴儿,被乳母带去家中玩耍,从而躲过一劫。传说中,吕四娘长大后跟着大侠甘凤池学得一身武艺,为报大仇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潜伏多年终于找到机会杀了雍正,还割其头颅,带回去祭奠父、祖。

但这种说法有明显的漏洞,雍正后宫中并没有来历不明的妃嫔,他也不是恋爱脑,吕四娘很难接近他。而且一国之君,这种死法也未免太儿戏了,大家当故事看就好。

另一种说法是雍正死于丹毒。

通过对史料档案的研究,历史学家们发现雍正有服丹的习惯。早在皇子时期,雍正就表现出了对丹药的极大兴趣,跟康熙说自己不想当皇帝,只愿安静地炼丹,还写了首名为《烧丹》的诗。

当然,这很可能是他夺嫡的一种策略,以此迷惑康熙和兄弟们,营造淡泊权势、无心帝位的形象。

但坐上龙椅后,雍正是真的爱上了丹药,和会炼丹的道士们十分亲近,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位痴迷此道的皇帝。尤其宠幸龙虎山驻京道士封娄近垣,封其为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并加封“妙正真人”。

不过,说句公道话,雍正爱丹药,倒不是为了长生,因为无数前辈已经证明了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之仙丹,强如秦始皇,最终也是归于尘土。雍正不可能连这点见识都没有。

那他为啥还要服丹呢?为了强身健体、提神醒脑。

雍正是史上少见的勤政君王,一生批阅了大量的奏折,仅收录于《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的朱批奏折就有约35000余件,另外还有未公布的满文朱批奏折约6000余件。

据说他一年只休息3天,一天只睡4个小时,其他时间全用于处理政务。这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雍正是真的很忙。像巡幸热河、木兰围猎等清朝皇室传统娱乐活动,雍正从没举办过。

还忙得后宫都少去。雍正有过10个儿子、4个女儿,只有2个儿子是在当皇帝后出生,其他的全出生于皇子时期。很多雍正朝的宫斗剧都是虚的,因为他根本没放多少时间在后宫,斗不起来。

然而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难免有疲惫的时候,怎么办呢?服食丹药。但服丹一时爽,一直服丹,就会积累大量的丹毒,最终死于非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3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雍正是被仇人刺杀而死还是丹药中毒而死?
雍正皇帝一生背负众多骂名以及历史谜团,上一期咱们说过了他的皇位来的是否光明磊落,今天来说说他的死因,同样也很值得人细细探究。据史料记载,雍正一生身体都非常健康。却在雍正十三年农历
2023-06-26 10:32:00
批阅诸多的奏折将会占用他绝大多数时间。雍正即位后,根本没有闲情雅致出游,所闻天下事多是从奏折中来。雍正在位的13年当中,大部分时间是在紫禁城和圆明园中度过的,而这其中批阅奏折又占
2024-07-06 21:30:00
...面上在位60年,实际上近63年,而唯独承接康熙与乾隆的雍正皇帝,其在位时间却只有13年。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是雍正继位时已是中年,年逾四十(而康熙继位时仅8岁
2023-03-07 22:22:00
说到清朝最勤政的皇帝,当属雍正。雍正在位时素以铁腕政客著称,为了肃清康熙朝遗留的腐,败吏治,雍正一年到头都在忙工作,很少有个人娱乐时间,执政十三年间,批阅的奏折竟达四万件之多!除
2023-08-29 10:16:00
雍正曾经留下过哪些气死大臣的朱批
...息,在他们递上来的折子上作批示。而清朝知名的段子手雍正,留下的朱批比其他皇帝都特别一些,不仅出现了许多“知道了”、“你放心”之类的大白话,而且还经常运用自己的毒舌功力,试图气
2024-05-21 20:41:00
雍正是劳累过度而早逝吗
...朝只有137名官员有权写奏折,所以康熙的烦恼还算少的。雍正登基后将此制度全面放开,每天都要亲自阅读数万字的奏折,还要进行大量回复,将意见落实下去,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那么,一
2023-04-25 14:59:00
清代的奏折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对清代的政治起了什么作用
...皇帝的亲信才能使用,是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使用。当雍正皇帝即位之后,随即对这种制度表示了肯定与赞同。在雍正元年的时候,雍正帝在给各级官员的谕旨中就有说道:朕仰承大统,一切遵守
2024-06-27 22:06:00
雍正帝:超越康熙,缔造清王朝辉煌
电视剧《雍正王朝》插曲中,那句借以表白雍正帝心迹的歌词“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每每听来都深觉震撼。不无偏见的说,雍正帝应当是大清王朝最出色的皇帝,即使不是
2024-02-08 15:32:00
聊聊那些年皇帝批过的奇葩奏折
...风是不是?)“知道了” 是康熙常用的朱批用语,儿子雍正,以及最崇拜他的孙子乾隆,也有样学样,喜欢在朱批上写“知道了”▼当然有时候奏折太多对于一些“没营养”的奏折“知道了”都
2024-05-21 20: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