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雍正帝:超越康熙,缔造清王朝辉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8 15:32:00 来源:戏说三国

电视剧《雍正王朝》插曲中,那句借以表白雍正帝心迹的歌词“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每每听来都深觉震撼。

不无偏见的说,雍正帝应当是大清王朝最出色的皇帝,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最勤政的。

清末民国时期历史学家孟森说:“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而大业适落此人手,虽于继统事有可疑,亦不失为唐宗之逆取顺守也。”

雍正帝:超越康熙,缔造清王朝辉煌

有好多文章认为,清朝入主中原后,从康熙起,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这总体来说符合客观历史事实。

但却应该把雍正帝排除在外,如果说雍正帝的表现不如其父康熙,就是罔顾历史事实,有失偏颇了。

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意为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而史料记载中,也有年羹尧故意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被雍正帝斥之为对他的“大不敬”之说。

在饱受争议登基以后,每当处理政务,或召见大臣时,遇有不称意的事情,雍正帝总会强压怒火,尽量把急躁的情绪降下来。因为他父皇康熙曾多次诫勉他:“诸事当戒急用忍。”雍正将此“敬书于居室之所,观瞻自警。”

在皇宫养心殿的西暖阁,雍正皇帝处理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墙壁上悬挂着一副雍正手书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这既是雍正勤政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不加掩饰地表达了他对中央集权的渴望。

雍正的“勤政”最先体现在何处呢?

他创立的军机处奉行的:“勤”、“速”、“密”三个字,是很好的说明。

雍正追求高效,他借处理西北军务所需独创军机处后,就明确规定,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即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须连夜处理完毕。

那个时段,每天凌晨三点,紫禁城内一片漆黑,唯有军机处值庐中灯火通明。由此军机处也权责日重。举凡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事务,莫不经过军机处。

雍正借着军机处“以一人治天下”,同时也主动将重担放在肩头。

比起明代中后期历朝,清朝皇帝相对普遍勤政,而雍正是其中最突出的。

公正地说,雍正朝上有晚年倦政的父皇,下有奢华虚荣的儿子。没有他的承上启下,康乾盛世恐怕就是一个笑话而已。

正是由于雍正帝的十多年勤政,才使得大清帝国国力蒸蒸日上,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一举奠定了清王朝接续发展的基础。

仅用“勤于政事”的表现来看,雍正帝不逊于康熙前期,且远远名列清代各朝帝王之上。

清史专家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怕早已衰亡。”“有人说他雄猜阴鸷,是否如此姑且不论,但在位十三年中,宵旰焦劳,勤于庶政确是事实,···”

据史料记载,雍正帝经常每天工作20小时左右,全年365天,他许多年竟然勤于工作364天,只有在他生日的时候,才会给自己放一天假。为了大清国的强盛,够得是鞠躬尽瘁了。

雍正帝:超越康熙,缔造清王朝辉煌

历经康雍乾三朝的清代著名政治家李绂评价说:“雍正改元,政治一新。”

雍正皇帝改革的胃口很大,“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濯,则天下永享太平”。为此他将自己当成了一部永不停歇的机器。

雍正皇帝理政一周年时,曾告诫臣工说:“为治之道,要在务实,不尚虚名。”这样才能“筹国是,济苍生”。

雍正皇帝在阅批臣属田文镜的朱批中,顺带表明了心迹:“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对于雍正帝勤政的最有力佐证,就是他所留下的朱批数据:雍正一生当中共批阅了四万余件奏折,满文有六千余件,汉文有三万五千余件,他在位共12年零8个月,平均每天至少批阅10件奏折,工作量足以让其他皇帝望尘莫及。

雍正对奏折制度的重视程度,要高于他的父皇康熙。

在批示官员的奏折时,他经常是长篇大论,少则几十字,多则上千字。他在位的十三年,光是批复这些奏折所使用的的文字就多达几千万字。

雍正皇帝处理朝政,自早至晚,少有休息,白天同臣下接触,研究部署政务,晚上批览奏折,即使在吃饭和休息的时候,也是“孜孜以勤慎自勉”,半点不敢贪图放松安逸。

有时候深夜人静了,他还在阅批,时常陷于疲惫中。他也把这种工作情形书写给臣下:

“灯下所批,字画潦草,汝其详加审视。”;“又系灯下率笔,字迹可笑之极。”

在给田文镜的批谕里,他还解释说:“因灯烛之下字画潦草,恐卿虑及朕之精神不到,故有前谕,非欲示朕之精勤也。”

雍正帝:超越康熙,缔造清王朝辉煌

除了勤勉,雍正处理政务异常认真。臣下的疏忽大意,草率马虎行为,他也必须给予纠正。

礼部侍郎蒋廷锡书写奏折时,将“重道”二字误写,没有检查出来,雍正皇帝阅折时发现,特意把他叫来,告诫他“勿谓此等本章无甚紧要,朕不详览,嗣后当愖之”。

类似的事情还很多,他自己也说:“朕于政事,从来不殚细密,非过为搜求也。”

清朝前期的皇帝,凡事都事必躬亲。这种皇权高度集中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日常工作量大大加重。尤其是康熙发明的秘密奏折制度,更让皇帝本人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很多必须亲力亲为的工作。

雍正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编成《雍正朱批谕旨》,装订的线装本足有半米厚,收录奏折7000余件。这是他勤于政务的最有力见证。

纵观中国封建朝代历史,从秦始皇、汉武帝、唐宗宋祖到康熙这些君主,就“勤勉”方面,还没有一人能和雍正帝相比。

雍正帝:超越康熙,缔造清王朝辉煌

“自古圣贤为治,皆尚实政,最恶虚名。”雍正这颇有含金量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他务实的本衷。

雍正深谙“上行下效”这句古话的含义,他一直坚持以身作则。他对父皇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铁腕治理,进而一扫颓风,吏治澄清。

他这种安邦治国务实求真的作风,在日常时有体现。

因为交付给大臣所办事务不能及时处理,雍正曾大发脾气,他说:“朕整天坐在勤政殿里,又不顾暑热,想办理事情,为什么诸大臣对交待的事情毫无动静,不来回奏,若不能办的话,何不讲明原委,若不想办的话,干脆交给我,我来替你们办。”

之后,他要求一些臣属每天都要到圆明园值班,太阳没出来的时候到宫门,日落以后才准下班。雍正一朝的官员绝对吃不少苦。

什么样的皇帝带什么样的朝廷,雍正一朝,因贪污犯罪被惩处的官员大为减少。

雍正执掌朝政的十三年,可以说是以务实精神治天下的。雍正刚即位,便对腐败衰颓之风表明了态度:“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最恶虚名。”

虚假不实的奏报,在封建官场上比比皆是。因为有一些关于投机取巧的官员,往往想通过弄虚作假、吹拍阿谀而获得赏识。然而,这一套在以务实宗旨治天下的雍正皇帝那里,却难以行通。

清代官场上,曾流行着这样一种陋习,各省文武官员刚到任时,几乎都是极力地述说当地的吏治如何地糟,等过了几个月,就一定奏报说,通过雷厉风行地整顿,情况已如何地好转,以此显示自己的才干和政绩。

对这类奏报,雍正说见得太多,都看得厌烦了,“只可信一半。”

对大臣奏折中的浮夸成分,雍正帝会毫不客气地进行批评。

雍正帝:超越康熙,缔造清王朝辉煌

雍正四年(1726)七月,巡视台湾的监察御史索琳上折说:台湾地方官兵严加操练,精益求精,可保海疆万载升平。

看了这一言过其实的奏报,雍正帝予以警告说:凡事最重要的是务实,不欺不隐才算良吏,“粉饰、迎合、颂赞、套文陋习,万不可法”。

主管河南山东一带黄河河道的总督朱藻曾接到雍正这样一则谕训:地方上一点小事,“何用如此夸张”,你的奏报往往是虚浮不实,“朕甚不取”,“一处不实,则事事难以为信也”。雍正借此告诫百官,虚假奏报将会失去皇上日后的信任。

雍正十年(1732)秋,广东新宁县产有两株一茎两穗的稻谷,海关监督毛克明专折呈报,雍正批评他:朕屡有谕旨,凡是嘉禾瑞谷,既不必进呈,也不用奏报,你为何专务此等虚而不实之事?

对于欺上瞒下的虚假劣习,雍正帝也反复提醒内外大员,凡事要躬亲办理,不可轻信属员下手。雍正三年(1725)秋,湖北沔阳遭受水灾,巡抚法敏将分设篷厂煮粥施赈之情奏报,雍正告诫他:“此等事只要勤实办理,万不可听信属员下役之欺隐。”

清代刑罚,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的,多比照旧案办理,由于案例灵活多变,办案人员便可随意比附,稽查档案的书吏接受请托、收受贿赂后,往往是断章取义,或删去前后文词,只摘中间数语,或避重就轻,随手高下。针对这种弊端,雍正谕令刑部衙门,一切“稿案”由司员“亲自主稿”,以免被书吏造假欺骗。

张廷玉当属清代名臣之一。由于雍正帝为政细致繁琐,巨大的工作量必须要有合适人选分担。张廷玉谨小慎微,不事张扬,深合雍正帝心意。

事实上,雍正帝是清代最难伺候的皇帝,张廷玉是唯一特别得到雍正帝宠信的汉族大臣。

日常中,张廷玉面对雍正皇帝随时有召见他的习惯,便一日晋谒三次。有时忙到坐在轿中阅看文书,入紫禁城骑马,随从随时递进工作。傍晚回到家,“燃双烛以完成本日未竟之事,并办次日应办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就寝”。

有时已经躺下,惦记没写完的文书,他又马上披衣,一直忙到天亮写完呈给雍正帝。雍正帝赞誉他和鄂尔泰二人“办理事务甚多,自朝至夕,无片刻之暇”。

张廷玉回家探亲,行前雍正皇帝赐给他玉如意:“愿尔往来事事如意”。

几天后雍正写信给他说:“朕继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没有分离,我和你本是君臣,但情同密友。”

雍正继位时,表面繁花似锦的大清江山,其实已经危机四伏。

康熙晚年,由于身体原因惰于政事,朝野官员贪污成性,大清国库空虚。康熙自知吏治腐败,但又无力革新图治,等于把一副千斤重担推给了儿子承担。

雍正的能力,比起其父皇康熙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要重整江山,那要付出的努力肯定要超过其他帝王。

在雍正皇帝看来,国家财政已经极度亏空,他说:“历年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朕在藩邸,知之甚悉。”他多次对臣下宣称,事事不如乃父,“惟有洞悉下情之处,则朕得之于亲身阅历,而皇考当日所未曾阅历者。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

康熙晚年国库中仅有家底700万两银,声名在外的大清帝国,竟是一副空架子。

清查财政亏空,是雍正皇帝理政的一大手笔。他因此发狠说:对于贪官污吏“毕竟叫他子孙做个穷人。”具体做法:第一,限时补足亏空;第二,责任上司分赔;第三,亏空官员一律革职与“追变家产”;第四,组织官吏亲身去看对贪污官员执行死刑时的场面,用血腥场面进行警示教育。

经过雍正励精图治,国库存银骤增到5000万两。

虽然雍正帝在位仅十三年,与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相比太短暂了。但就是在这十三年的时间里,雍正通过设立军机处、铁腕治吏;实行“耗羡归功”;实行“养廉银”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等措施,不仅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朝野面貌一新,风清气正成为主流。

雍正帝:超越康熙,缔造清王朝辉煌

除了勤政,雍正帝还打破门户之见,只要是有才之人就大胆起用,很有曹操的风范。

著名历史学家易中天评价雍正说:“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雍正无疑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8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雍正批注奏折时都写啥
雍正皇帝在《雨中泊枫桥遥对虎开阜》中曾经说:"僧舍当门竹,渔家隔浦舟。茫茫董越的如,没岁孩事能付与之心流。"一首词,一个人,道尽无限的心事与沧桑。世人皆认为雍正皇帝是典型的政治家
2024-06-23 20:43:00
...胜利的居然是一直不太突出的四阿哥阵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可即便他成了这最后的赢家也没有马上继位,总得等到康熙自己愿意退位或者是身体不再能执政之后才可以登基,可是没想到康熙
2022-12-20 11:45:00
《雍正王朝》:漫谈康熙找张廷玉烧毁那封秘密奏折
各位老铁们,今天咱们继续聊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些细节。话说,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已经歇息下的康熙,看到了八阿哥连夜奏报上来的肖国兴的口供——一份写满了太子胤礽罪证的文卷。
2024-02-05 23:29:00
雍正在位13年为何总觉得他在位时间短?是比较对象错了
...胜利的居然是一直不太突出的四阿哥阵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可即便他成了这最后的赢家也没有马上继位,总得等到康熙自己愿意退位或者是身体不再能执政之后才可以登基,可是没想到康熙
2022-12-18 11:06:00
雍正的腰间为什么总是别着一串钥匙
雍正皇帝毫无疑问是清朝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虽然在位时间只有13年,但是他对清朝的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雍正这13年的执政,清朝的寿命将会大大缩减。人们说起清朝
2024-05-06 17:44:00
乾隆皇帝到底清算了多少雍正朝老臣?
...年八月,真正为大清江山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雍正皇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鉴于康熙朝末期“九子夺嫡”的惨痛教训,鉴于在位期间始终被“继位合法性”的质疑声音包围,雍正皇帝早在
2023-05-02 19:42:00
雍正微服私访在茶馆喝茶,回宫后为何要杀三人
清朝历史上,康熙与雍正皇帝被《清史稿》赞誉为圣祖和世宗,弘扬了宽仁之治。康熙皇帝以宽仁之道治理国家,而雍正皇帝则继承其父之志,以严明治国。这种颂扬既是对两位皇帝的赞美,也是对他们
2024-05-18 14:44:00
节俭的雍正帝,因太监随意丢弃吃剩的米饭,而下诏斥责
【历史刘老师原创,非授权严禁转载】在史学界,雍正帝是公认的敬业皇帝——在位十三年,留下了数千万字的奏折批语,很多批语比大臣奏折本身的字数还要多;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全年只休息一天
2023-05-17 12:26:00
《雍正王朝》为何在播出二十多年后依然经久不衰
...在国产历史剧中堪称独树一帜。这部改编自二月河小说《雍正皇帝》的剧集,不仅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还原了清代宫廷政治的复杂面貌,更通过对权力、人性与历史规律的深刻探讨,超越了单纯的“
2025-03-18 22: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
传承泉城历史 感悟名人风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9月7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办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活动第八期“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探访之旅”顺利举行。第一站来到大明湖的汇波楼
2025-09-08 17:37:00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节”“亡者节”或“七月半”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中元节
2025-09-08 18:18:0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