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琼达卓嘎
“手术非常成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外科楼的二楼手术室门口,心胸外科援藏主任王少东来不及换掉无菌手术衣,向焦急等待的患者家属通报手术情况。
手术室内,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援藏医生团队以严谨的态度、精湛的医术,精准无误地执行手术步骤。
“手术切除的一个超过17厘米的胸腺瘤,即便在内地,这样的手术难度也是非常大。”王少东说,患者是一位林周县49岁的藏族妇女,转诊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像一块大石头似的压迫到心脏附近血管,已经造成患者面部及四肢浮肿,手术刻不容缓。”
得益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王少东承接此类高难度手术的底气更足了。“术前,我们通过多学科会诊,科学评估了血管置换等风险,提前联系了血管外科的同事做好应急预案。”麻醉科闫琦主任和团队为患者做好麻醉方案,术后患者由重症医学科王斌主任和团队做好衔接。
“近2个小时的手术,术中出血量约100毫升,而且患者原有的心脏附近大血管保住了,浮肿完全消失,胸闷气短的现象也极大缓解。”扎西仁青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一名“90后”主治医师,是王少东“一对一”带的徒弟兼翻译,“虽然语言不通,患者家属准备了洁白的哈达,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15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派出首批“组团式”援藏专家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目前,第9批援藏医疗队的7名医疗队员坚守在雪域高原,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守护着各族群众的健康。
“虽然是五一假期,在随后的几天里,援藏和本地医疗团队还将密切关注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直至完全康复。”重症医学科援藏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九批医疗队党支部书记王斌说,2023年8月进藏以来,援藏医生们争分夺秒进行医疗和科研工作,完成了一系列的“自治区首例”。
“后续,我们还将利用工作间歇,深入农牧区基层开展送医药下乡和义诊等活动,更好地利用宝贵的援藏时间,为各族群众送去健康。”王斌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3 1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