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援藏30年: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新时代西藏故事·名家讲坛”援藏专场走进拉萨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6-28 20:1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海霞

“听了前2场的讲坛,获益匪浅,也非常期待后面的活动,希望这个活动能一直持续下去。”在广大网友的期待中,6月28日,“新时代西藏故事·名家讲坛”迎来了第3场——援藏专场。本场围绕“全国支援西藏的历史成就和感人事迹”这一主题,邀请到来自各行各业的援藏干部,通过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现对口援藏工作对促进西藏发展的重要贡献,讴歌援藏干部全心全意为受援地谋发展,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让各族干部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故事。

援藏30年: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新时代西藏故事·名家讲坛”援藏专场走进拉萨

“新时代西藏故事·名家讲坛”援藏专场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今年是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30年来,中央对口支援西藏机制不断完善,对口援助的范围、方式和领域不断拓展,对口支援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更是向纵深发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格局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完善。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西藏、建设西藏,书写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

援藏30年: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新时代西藏故事·名家讲坛”援藏专场走进拉萨

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七批、第八批援藏干部孙向军作主题演讲。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本场活动主讲嘉宾为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七批、第八批援藏干部孙向军,他从对口支援西藏制度意义、对口支援西藏工作3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援藏精神及其传承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西藏的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发展,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对口支援西藏是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在西藏和平解放后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的一个根本方针。”孙向军说,对口支援西藏,有效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助力西藏实现了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和社会保持长期和谐稳定两大奇迹。

从援藏到留藏,孙向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他在分享中提到:“虽然付出了许多,却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收获巨大的精神财富,庆幸自己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新时代党的西藏工作之中,参与到这样伟大的事业中来,我无比自豪!”

一个援藏故事就像一朵花,30年来,雪域高原花开成海!

援藏30年: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新时代西藏故事·名家讲坛”援藏专场走进拉萨

第九批、第十批中央单位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环境信息中心副主任王鑫作分享报告。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5年的援藏生活转瞬即逝,回想在藏期间的点滴,第九批、第十批中央单位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环境信息中心副主任王鑫感慨颇深。

2018年,王鑫带着支援西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重任踏上了援藏之旅。从初来时每天与高反“斗争”到各处走访调研顾不上家庭,他也和多数援藏干部一样,经历了家人朋友的反对。而今,面对“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的问题,他无愧于心。

作为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唯一具备信息化领域高级职称的技术人才,5年间,王鑫充分发挥特长,为提升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信息化水平作出突出贡献。他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机动车排放污染联网监管、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等平台、涉税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三线一单”应用平台、移动执法平台等11项信息系统建设,使得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支撑能力显著增强。谈到援藏将满,他说:“做好传帮带,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精神之一。西藏自然环境恶劣,如何不断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是医疗援藏干部们的心头大事。

援藏30年: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新时代西藏故事·名家讲坛”援藏专场走进拉萨

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总领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唐雯作分享报告。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总领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唐雯,让北京和拉萨的联系更紧密了。

援藏,一直是唐雯的愿望。为此,她不断精进技艺,只等组织召唤。2023年,如愿来到西藏,她以前辈为榜样,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她说:“可以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来到西藏,可以用我的专业去帮助当地群众,这珍贵的援藏经历必将伴随我一生。”

讲者动情,听者落泪。听完他们的故事,现场掌声久久不息。

援藏30年: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新时代西藏故事·名家讲坛”援藏专场走进拉萨

近300名干部群众在现场聆听讲座。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我生在西藏,长在西藏,家乡的大变化看在眼里,深知这些变化背后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离不开全国各地兄弟朋友的帮助,真心感谢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建设我的家乡,谢谢!”来自拉萨市城关区加荣社区的群众普布曲珍说。

30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30载,岁月如歌不负韶华。无数援藏干部奔赴雪域高原,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为西藏的发展进步与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还会有无数援藏干部来到这片热土,他们的故事,山河共鉴!

本场活动由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拉萨市委宣传部、拉萨市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局承办。人民网等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近300名干部群众在现场聆听了讲座,全国各地282.4万名网友收看了节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9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往的经典作品更多聚焦历史文化或生态保护等方面,观照新时代西藏尤其是当下西藏人民日常生活的都市题材电视剧很少。今天西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决定将创作《日
2024-11-12 07:14:00
高海拔淬炼精品 《日光之城》顺利杀青
...藏汉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聚焦新时代背景下西藏青年 展现西藏大院生活百态作为一部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现实题材剧集,《日光之城》以家庭为纽带介绍了土登家、普
2023-09-07 16:19:00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坚持问题导向、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的现实需要,是总结从严管党治党经验、实现制度与时俱
2024-04-29 18:48:00
本文转自:西藏日报本报拉萨5月26日讯(记者 卓玛七林 见习记者 卓玛拥措)近日,2024年西藏自治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在西藏人才广场举行。本次招聘会由自治区残联举办,通过“线下+
2024-05-27 07:37:00
...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林芝市委宣传部承办的“新时代西藏故事·名家讲坛”首场主题宣讲活动在林芝举行。自治区政协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西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2024-05-05 07:58:00
...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还向全国采购商介绍了新时代十年西藏农业农村发展新成就,对生产青稞、牦牛奶、藏茶、羊绒制品产品的4家龙头企业进行了推介。此次西藏展团以“纯净高原、
2023-01-09 09:21: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拉萨2月24日电 题:西藏国土绿化成效显著 高原绘就生态画卷新华社记者田金文南山公园位于拉萨河南岸,是俯瞰拉萨城区的绝佳观景点。正值藏历新年期间,拉萨城里涌
2023-02-24 14:56:00
镜观西藏 | 拉萨街头张灯结彩,喜迎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者 胡俊 摄 图为拉萨市街头一景,醒目的立体展板展示新时代新西藏的新气象(2025年8月19日摄)。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图为拉萨市八廓街一景
2025-08-21 07:11:00
一呼一吸总关情!记医用液氧供氧器创始人刘颖
...了400多年的以高压储气方式的供氧设备迎来了更新升级的新时代!心系高原持续做好健康服务“在高原工作多年,一直梦想有这样一款供氧产品:不需用电,也不存在高压爆炸隐患,而且旅行可
2024-02-26 19:54: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
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分享润初心 文字力量伴成长
鲁网11月1日讯10月28日,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团队的各位老师们齐聚一堂,将教学里的细碎故事、教育中的点滴思考,融进阅读的时光里
2025-11-01 20:41:00
“黄昏恋”她向他大额转账 这样的借款,可讨回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海法宣)“恋爱期间钱款来往需谨慎。”这话不只对年轻人适用。厦门中院近日二审判决的一起因“装修垫资”引发的老人恋爱金钱纠纷案
2025-10-31 08:16:00
每天3块钱买的保险,出事了到底管不管?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每天接单前被扣3块钱,说是买了保险,真出事了,到底能不能赔?本期“法式”生活,我们通过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险纠纷案件
2025-10-31 1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