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淮北出土的汉朝石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18 15:0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汉代石刻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了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内容,这些都为了解和研究汉代石刻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

然而,目前关于汉代画像石的讨论,在不同地区有相似之处。它们主要体现在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统治阶级丰富的丧葬习俗上。

事实上,汉代画像石的发展与一些社会风俗、新文学、新艺术等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往往是从社会的底层开始,而不是从社会的上层开始。

聊聊淮北出土的汉朝石刻

一、淮北汉画像石的历史背景和时代

汉画像石是在西汉武帝以后,整个社会墓葬制度的礼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对整个武帝时期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面貌,对墓葬制度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启示意义。

秦统一六国后,结束了春秋争霸的局面,形成了空前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武帝时期,逐渐稳定的经济和政治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开始发展自己的力量,形成了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社会生产和物质文化的变化给生活发展带来了重大变化,如铁器、农具、手工具的使用和推广,各地区的交流和统一也日益增多。

生活方面,在丧葬制度、礼仪、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出土的考古资料看,汉武帝以前的西汉墓葬中的展土立坑和随葬器都保留了许多战国时期的丧葬习俗。

聊聊淮北出土的汉朝石刻

汉武帝时期,除了出现了各种砖砌的洞穴、出土的石墓、崖墓、以石代木的石墓外,墓葬的结构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开始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住宅住所。

从墓葬和随葬品的外部结构可以看出,汉画像石的发展更加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拓展。

早期发现的一些汉画像石内容包括门、厅、人、车、马等。主要特点是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模仿生活中的场景。

这类汉初画像石,主要处于发展的初始状态,墓中的器物也随着现实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这些变化实际上是墓中葬具的更换和扩展,特别是在淮北地区,一些早期汉画像石可以从结构上反映其发展和演变。

聊聊淮北出土的汉朝石刻

随着汉代画像石的发展,这门艺术在作为丧葬习俗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其影响不断扩大,被更多的上层人士所采用,进一步促进了汉代画像石的发展。

二、军事体育活动中的画像石刻

据文献记载,我国自商代以来就出现了野外狩猎活动。在野外狩猎活动中,一般采用车辆、弓箭、长矛、猎狗、马、网、挖陷阱等方式捕捉猎物。

基本上是王公贵族率领大量军队进行封锁和追逐,形成一个包围圈,最后伏击并杀死猎物。然而,野外狩猎活动有时会与邻国发生冲突,有时会演变成战争。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淮北地区有25位诸侯和7位公主。

当时,诸侯王都有自己的军队,由诸侯王控制的军队除了保卫自己的领地外,还经常为许多诸侯王的野外狩猎活动服务,庞大的规模简直就像是带领部队投入战斗。

聊聊淮北出土的汉朝石刻

在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的时候,诸侯和国王的大规模野外狩猎活动与今天的军事演习有异曲同工之妙。

狩猎活动既满足了诸侯、国王奢侈生活的需要,又避免了军队因长期休息而放松,使军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进行军事训练。

同时,在野外狩猎时,可以达到挑选优秀战士的目的。从商代到两汉,田野狩猎活动基本上是王公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有关史书中甚至有许多关于皇帝和王公贵族野外狩猎的记载。

《后汉书·嘉善传》记载:

“汉文帝选了许多能人,协助皇帝和诸侯到田野打猎,每日数次。”

博物馆内出土的淮北地区汉代画像、石雕中,有很多表现王公贵族在田野里狩猎的内容。

聊聊淮北出土的汉朝石刻

在中国古代的六艺中,射箭是其中的两种。它的基本功能是战斗,即培养和提高士兵的实战能力。

在淮北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在野外狩猎的场景中,车的身影曾多次出现。野外狩猎时,车的位置应在猎物的左侧,这也是猎人杀死猎物的最佳位置。

弓箭手在战斗中也处于这个位置,有利于发挥战斗力。一般来说,射箭所用的武器基本上是弓或弩,它们是古代战争中使用非常频繁的武器。

春秋战国时期,有非常严格的射击标准,当时称之为“五拍”。淮北地区出土的画像石刻,既有骑马、战车射击、步行射击等,也有弓箭射击、弩射、弹弓射击、射击等野外狩猎作品。

聊聊淮北出土的汉朝石刻

三、汉代体育文化的形成

秦汉文化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使一些原本局限于某一地区的体育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体育项目,体育文化的格局也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

体育文化既有雄壮昂扬的统一风格,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秦汉时期的石刻,就体现了不同的地域风格。

第一种,就是南方的裸胸角力,它没有固定的抱法,采用击打、摔跤等动作。如1975年湖北江陵出土的漆木炉排“三人教带”。他们的服饰,与秦陵出土的11多件半裸陶俑的服饰十分相似。

第二种是赤膊角,就是用固定的拥抱方法。

例如,吉林省集安县东汉墓壁画、河南省密县大湖亭“两人到墙角”石像。两人互相跳来跳去,光着上身,只在腰间围了条短裤,而不打扮的原因是楚地的气候炎热。

聊聊淮北出土的汉朝石刻

这是楚国形成的交趾,因为汉朝的开国元勋刘邦是楚国人,汉代提倡楚文化。第三种是穿着风格的北方摔跤,特点是有一个固定的拥抱的要求。

如1955年,在陕西长安客家邢庄140号墓中油出土。图为两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大树下拴着两群马。

马的前面是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头发蓬乱,穿着裤子,光着膀子。他正准备用自己的力量将对手击倒,这显然是少数民族在野外摔跤的一幕。

从骑马的特点推断,他是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北方草原的气候比较寒冷,因此武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

聊聊淮北出土的汉朝石刻

第四种是伪装的华北一角。

如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出土的帛画《离石图》,两个武士戴着面具,耸着肩膀,准备进行一场比武比赛。

在华北地区,尤其是冀州一带,由于黄帝和蚩尤曾在此交战,蚩尤部落头戴牛角的故事影响较大,牛角被伪装成一种习俗。

结语

这些变化,在不同的服饰和摔跤形式从西湖(匈奴)中原到东夷,反映了地理环境对摔跤运动的影响,也反映了各民族摔跤方法的交融、演变和流传,以及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具有非常强的融合和传播功能。同时,由于政治高度集权和经济高度分散,汉代体育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聊聊淮北出土的汉朝石刻

安徽淮北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汉画像石刻,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艺术和文化资料,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汉代安徽淮北地区体育文化活动内容多样,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对本地区乃至全国当前的体育文化建设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8 1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涵及其背后动人的历史故事。本期推出:武氏墓群石刻汉画像石拓片。《武氏墓群汉画像石拓片》以刀锋为笔、青石为卷,伏羲女娲、管仲射小白、荆轲刺秦等历史典故与神话场景跃然石上,勾勒出
2025-06-10 16:44:00
石刻传韵,诉说文明交融故事
...氏祠的青瓦飞檐下,一方镌刻着“孔子见老子”图景的汉画像石,正以斑驳的石纹为笔,在时光的宣纸上续写着跨越两千年的文明对话。这座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汉代石刻
2025-07-08 14:30:00
...,嘉祥汉画冠济宁”,出土于嘉祥县的武氏墓群石刻是汉画像石的巅峰之作。武氏墓群石刻汉画像石题材内容之丰富、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美,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被誉为“中国汉代历
2023-08-01 14:37:00
东汉晚期去世的孩童,其墓志为何在曹魏墓中被发现
...曹魏墓葬,一同出土的还有这块记录着孩童许阿瞿的墓志画像石。该石长112厘米,宽70厘米,保存完好,左方的墓志铭文如下:惟汉建宁,号政三年,三月戊午,甲寅中旬,痛哉可哀,许阿瞿
2024-05-14 19:33:00
跨越千年的对话——画像石拓印主题公教活动在泰安市美术馆举办
11月23日,跨越千年的对话——画像石拓印主题公教活动在市美术馆举办,通过预约报名的25组家庭参加了此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汉画学会汉画拓片制作指导教师、山东省文旅局文物修复师、泰
2024-11-25 18:21:00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青石上有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故事镌刻在时间里。南阳为“一块砖”建一座博物馆“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祠堂、石阙上装饰石刻艺术。”南阳市汉画馆讲解员苑航介绍道,在汉代画像石刻专题博物馆里,南阳市汉画馆建造最早
2024-08-19 09:52:00
历朝历代喜欢狩猎的形式不同,汉朝时期是这个样子的
...史书记载里文字记载不详细,专家在山东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清楚直观地看见当时狩猎的场景,感叹:汉代时期的狩猎居然是这个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说起古代狩猎活动
2022-12-17 13:03:00
2023第二届(总第十一届)石刻论坛预告
...龙门石窟研究院 题目:维天有汉 鉴亦有光——麒麟岗汉画像石墓T形组合图像的发现及相关问题3.时间:11:10—12:00 报告人:席丽 单位:山东博物馆 题目:基于观众学习视
2023-05-28 18:37:00
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华科大珍藏汉画像石精品拓片首次与公众见面
...通讯员张雯怡杨爽高翔11月10日,“『喻见典藏』——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在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拉开帷幕。60多件华科大珍藏汉画像石精品拓片近90年来首次与公众见面,令参观者仿佛
2023-11-11 17: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