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介绍了一位运气爆棚,最终以庶子身份袭封亲王的蜀王府第四任蜀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第一位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袭封王位的亲王是谁?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十二日,明太祖朱元璋最疼爱和器重的儿子之一:皇第三子晋王朱棡去世,享年41岁。这是继皇太子朱标去世之后,老父亲朱元璋受到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仅仅三个月之后,这位71岁高龄的一代雄主也离开了人世。
大概是知道自己身体已经不行了,朱元璋在朱棡去世后仅一个月的时间就重新册立了新的晋王。
(洪武三十一年四月)丁酉,遣通政使赵彝持节往山西,立晋世子济熺为晋王。(《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七》)
由此,晋世子朱济熺就成为了大明王朝历史上第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王位的亲王。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对于这两个身份,笔者需要做一些解释。
事实上在朱济熺之前,他的堂弟秦世子朱尚炳就成为了朱元璋诸孙之中第一个袭封的亲王。但是朱尚炳虽然是秦愍王朱樉长子,但并非秦王妃王氏(金庸武侠名著《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原型》所生,其生母是秦王次妃邓氏(卫国公邓愈之女),因此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嫡长子。
赵敏郡主的影视形象
朱济熺生于洪武八年(1375年)九月二十七日,在他之前还有生于洪武七年(1374年)十月二十七日的皇太子朱标嫡长子朱雄英。但朱雄英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日不幸夭折,年仅9岁,可以不计入排序。因此称朱济熺为太祖长孙理论上也并没有什么问题,事实上日后这个身份还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另外老朱对于朱济熺晋王嫡长子的身份也非常认可,在册封颍国公傅友德之女为晋世子妃的册文中还特地予以强调。
(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己卯,册颍国公傅友德女为晋世子济熺妃。
册曰:朕君天下,封诸子为王。王嫡长子立为世子,必选贤女以为之配。
今朕第三子晋王棡嫡长子济熺,年已长成。尔傅氏乃颍国公友德之女,宜以缔姻。
兹特授以金册,立尔为晋世子妃。尔尚谨遵妇道,内助家邦。敬哉!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四》)
洪武年代的晋王府:太子好兄弟,皇帝好帮手
朱济熺的父亲晋恭王朱棡不但和皇太子朱标的关系非常好,还是老父亲朱元璋的得力助手。连带着晋世子朱济熺和皇太孙朱允炆也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
棡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然性骄,在国多不法,或告棡有异谋。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而在皇太孙册立之后,朱元璋对勋贵武将们大开杀戒。当时人在南京的晋世子朱济熺就充当了祖父和父亲之间的传声筒。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内使小驴儿等赍到世子启本: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初九日早朝于奉天门钦奉爷爷圣旨:你写启本去说与你父亲知道,着安陆侯、商都督回来。他两个是无事的。爹爹说与他两个不要烦恼,比外公、凤翔侯一般好好的,教他回来。西凉侯他是知情的不要他知道。差人防送将来,不要枷锁他,也不要监他,只这般好好的防送将来。钦此。(《太祖皇帝钦录》)
这里交代一下背景,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朱元璋诛杀了凉国公蓝玉,同时下令晋王朱棡在山西处决了一大批勋贵。包括会宁侯张温(着王那里差的当人同郝进去将会宁侯并他的儿子都凌迟了;家人成丁的,也废了;妇女与晋府配军。—《太祖皇帝钦录》),徽先伯桑敬、安庆侯仇正(又奉圣旨徽先伯、安庆侯,这两个都废了。—《太祖皇帝钦录》)。随后在五月份朱元璋又通过朱济熺给晋王带话,里面提到了安陆侯吴杰和凤翔侯张龙还有朱济熺的亲外公永平侯谢成都可以过关了。但是西凉侯濮玙是蓝玉同党,那就在劫难逃了。
永乐年代的晋王朱济熺:四叔朱棣的眼中钉、肉中刺
四叔朱棣靖难成功后,此前一直作壁上观的晋王朱济熺立刻感受到了来自新朝廷的巨大压力。听说当朝新贵曹国公李景隆不断在朱棣面前挑拨离间,朱济熺恐惧之余,于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八月亲自来到南京朝见新皇帝朱棣。朱棣看到侄儿之后虽然说了一大通漂亮话,但其中句句带刺。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癸亥,晋王济熺来朝,赐书谕曰:吾与尔父皆皇考、妣所生,自少友爱深厚。尔为皇考、妣长孙,钟爱尤笃。今尔父虽逝,吾岂不知体皇考、妣之心为心乎?正图与尔共享富贵。且西北重镇,资尔控驭。尔居国年久,令誉已著。抚安藩屏,方有望焉。(《明太宗实录卷十一》)
燕王朱棣
“长孙”、“西北重镇”、“令誉已著”,如果我们把这几个关键词提取出来,就可以看出朱棣几乎毫不遮掩地说出了对于晋王的忌惮。事实上晋王府的实力也确实强大,永乐七年朱棣为了报淇国公丘福兵败沙漠之仇,调集天下兵马准备亲征。而晋王府当然也是朱棣薅羊毛的主力对象。
(永乐七年九月)己丑,敕江阴侯吴高选练晋王府护卫步骑万五千,各赐钞给行粮,皆以来年二月至北京随征。(《明太宗实录卷九十六》)
此后朱棣借着平阳王朱济熿(晋恭王朱棡第三子、朱济熺之弟)对朱济熺的诬告,在永乐十二年第二次亲征的时候将朱济熺召至鸡鸣山军营,随即将他连同晋世子朱美圭一起废黜。
(永乐十二年十一月)庚戌,降晋王济熺为庶人,俾与长子美圭同守晋恭王坟园。仍赐敕谕曰:尔谋为不轨,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论尔之罪,有不容诛。重念恭王手足之义,特全尔生,令守恭园。其闭门念念咎,杜绝外交。改过迁善,以保令终。慎之哉!(《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八》)
事实上朱济熺一案,就是个明显的冤案。根本原因在于朱棣自己以清君侧名义造反以后,小宗入继大宗,生怕自己百年之后有人仿效。而朱济熺论出身,乃朱棣三哥朱棡嫡长子,身份血统都要高于朱棣自己的儿子。论年龄,又是事实意义上的太祖长孙。这双重身份,足以让朱棣坐立不安。因此平阳王朱济熿的诬告,只是给了朱棣一个最好的借口而已。到了永乐二十一年八月,朱棣根基已稳,以朱济熺无罪被废十年,现在年届五十,生活困苦,甚为怜悯。于是命封其子朱美圭为平阳王,居平阳以奉养其父。
(永乐二十一年八月)乙亥,车驾次沙城,召晋庶人济熺及其子美圭至。
上从容谕济熺曰:昔守谦有罪,皇考以公天下之心,不得已废之,而不绝其后,仁义兼尽矣。尔父,朕亲兄,朕岂有恶于尔哉?尔怀不臧,屡戒饬不听,惟大义之司不容也。故免尔王爵,亦岂朕心所得已也?然十年之间,朕未尝忘尔。人孰无过,能改期善,尔勉之。今封尔子为郡王,俾尔享禄养以终身,其无恩以为怨。(《明太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二》)
洪熙时代的朱济熺:来自堂弟朱高炽的温情
朱棣驾崩后,皇太子朱高炽继位。朱高炽昔日在做燕世子时候,曾经和朱济熺一起在南京同窗多年,二人之间感情深厚。朱高炽虽然深知自己父皇对于朱济熺忌惮的原因,但对这位无罪被废的堂兄总是充满了同情。因此朱高炽在继位之后给朱济熺写了一封信,里面出现了整个明朝历史上皇帝对于亲王都罕见的称呼:“兄王”。
(永乐二十二年九月)乙酉,赐晋济熺书曰:皇帝致书兄王。念昔与兄朝夕同侍皇祖,同学讲习,又同饮食起处。兄弟之怀,夙夜惓惓。兹特送翼善冠二,金相玳瑁带一,...及令户部岁给米三千石,用展亲亲之情。(《明仁宗实录卷四》)
虽然朱高炽无法推翻朱棣的决定,但他还是通过给予朱济熺王者冠服,以略作弥补。
仁宗帝后
宣德时代的晋王府:差一点的灭顶之灾
朱高炽皇帝只做了一年不到就驾鹤西去,皇太子朱瞻基继位。朱济熺上书新君,希望能进京面陈,以洗刷自己身上的污名。可惜他似乎没能理解堂弟朱高炽之所以敢于给予自己部分补偿,是因为他做了十多年的监国太子,心中自有底气。而朱瞻基显然还没有他父亲那样的威望,对于朱济熺这位堂伯,他和他爷爷朱棣一样依然心中充满忌惮。因此他在回信中虽然尊称朱济熺为“伯王”,但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洪熙元年八月)甲午,得奏复书曰:伯王前事,在皇祖太宗皇帝时具已明白,洞见幽隐。皇考仁宗皇帝德隆亲亲,宸章昭明,大公至正,其孰敢异议?更不烦至辩也。今宗支图,一从睿意报来。所谕欲面谕其事,姑且含容,未宜轻出。(《明宣宗实录卷八》)
此后朱瞻基接着汉王谋逆一案连消带打,将靠着诬陷朱济熺上位的晋王朱济熿废为庶人。但晋王之位,直到朱瞻基驾崩之前,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史载:“晋国绝封凡八年”。
宣宗朱瞻基
按理说朱济熿有罪被废,就应该重新立朱济熺为晋王,而基于之前笔者分析的原因,朱瞻基并不想这样做。此后朱济熺两次试探,都被朱瞻基给顶了回去。
第一次是在宣德三年,朱济熺提出想回太原亲自祭扫晋恭王陵园。但朱瞻基表示平阳到太原路途跋涉,这次可以允许朱济熺亲自过来祭扫,之后委派平阳王兄弟就可以了。朱瞻基是非常害怕伯父频繁回到太原,从而唤起太原军民对这位前晋王的美好回忆。
(宣德三年八月)癸未,前晋王济熺奏欲亲诣晋恭园祭扫,且诉济熿之恶。上复书曰:恭园祭扫,此伯王孝心,亦礼所当然。今亲诣之后,来岁可令平阳王兄弟代行。盖虑伯王春秋高,道途跋涉非易也。(《明宣宗实录卷四十六》)
到了宣德四年,朱济熺再次上奏,称晋王已废,晋恭王的神主牌无人祭祀,因此请求回太原以奉祀。朱瞻基头疼不已,最后搬出自己祖父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依然可以在北京祭祀太祖朱元璋,那么依此类推朱济熺也可以在平阳建家庙祭祀晋恭王。总之一句话,绝不能回太原。
(宣德四年九月)辛亥,复书伯王济熺,令于平阳建家庙。(《明宣宗实录卷五十八》)
正统时代的晋王府:朱济熺去世,晋府复封
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朱瞻基驾崩。二月,这位折磨了朱棣祖孙三代的前晋王朱济熺终于去世了。新皇帝朱祁镇立刻下旨封朱济熺之子平阳王朱美圭为晋王。
(宣德十年二月)辛亥,遣驸马都尉王谊为正使、都给事中卜祯为副使,持节册晋恭王嫡孙平阳王美圭为晋王。致书平阳王美圭曰:今已封伯为晋王,仍居太原以奉曾伯祖恭王之祀,岁支禄米如旧。府中旧有房屋、器皿、田地、园林仍皆收掌。册宝续奉,先此驰报。(《明英宗实录卷二》)
结语:朱济熺这位大明王朝历史上第一位以嫡长子身份袭封的亲王,其人生可谓少年得志,中年悲苦,老年寂寥。而这一切,都源于明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祖孙三代对于他晋王嫡长子和太祖长孙这双重身份的忌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4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