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皇储之争:英宗、代宗与宪宗之间的权力角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4 17:48:00 来源:戏说三国

从明太祖建立大明王朝,并亲自主持编纂《皇明祖训》、作为后世子孙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世序传承制度以来,大明皇室的大统承袭方式就一直坚持采用儒家传统宗法制度中的“父死子继”、“嫡长子承袭”、“无嫡立长”原则,这也是大明皇室得以维系统治天下的法统之所在。从明太祖起,历代大明皇帝都遵循“国家建储,礼从长嫡;居嫡长者,必正储位”的儒家宗法传承制度,以嫡长子为皇储,稳固国本,传承社稷。

即使日后成祖(太宗)以靖难起兵,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登基称帝,他也不敢违反这个制度,废弃太祖亲自封授的嫡长子、燕世子朱高炽(成祖嫡长子),而改立有战功的次子高阳王朱高煦为新一任皇太子。

明朝皇储之争:英宗、代宗与宪宗之间的权力角逐

而从太祖到英宗这六代大明皇帝,他们的储君,不是前任皇帝的嫡长子,就是在世最长的庶子,无一例外(开国的太祖不算),如:

太祖皇太子朱标(懿文太子)——太祖嫡长子

太祖皇太孙朱允炆(建文帝)——懿文太子(朱标)庶次子(懿文太子嫡长子朱雄英早夭,朱朱允炆为朱标在世最长子)

建文帝皇太子朱文奎——建文帝嫡长子(未及继位即失踪)

成祖(太宗)——太祖嫡四子、且之前三个兄长皆去世(皇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因此成祖即使是发动“靖难”所夺取皇位,但也得以“嫡子”身份拜谒孝陵(太祖陵寝)后,才宣布继位。

成祖(太宗)皇太子朱高炽(仁宗)——成祖嫡长子

仁宗皇太子朱瞻基(宣宗)——仁宗嫡长子

宣宗皇太子朱祁镇(英宗)——宣宗长子;英宗虽非宣宗原配皇后胡氏所出,但其生母孙氏在诞育英宗后,被宣宗立为皇后,而未能诞育皇子的原配胡皇后则“让出”后位,改称“静慈法师”,退居别宫;因此,英宗也可以说是宣宗的嫡长子。

英宗皇太子朱见濡(宪宗,天顺夺门后由朱见深改名)——英宗庶长子(宪宗也是大明第一位不是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他的生母周氏,在英宗生前,一直是贵妃称号,英宗的皇后钱氏虽然没能诞育皇子,但并未失宠,保有皇后称号终身)。

明朝皇储之争:英宗、代宗与宪宗之间的权力角逐

虽然大明在经历了“土木之变”、英宗出征被俘后,皇统传承由英宗转到了代宗(景泰帝)手中,但那是特殊时期、国家遭遇危难,而英宗的皇太子朱见深太小,还不能承担起护佑社稷、保卫宗庙的重担,因此群臣奏请孙太后(英宗生母)同意,改立宣宗庶次子、郕王朱祁钰继位,即代宗,并奉英宗为太上皇。代宗得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了皇位,并带领京师臣民奋起反击、打败入寇瓦剌、使得大明社稷转危为安。这是大明皇统第一次出现“兄终弟及”的情况。

代宗紧急继位时,因为局势跌宕、军情紧急,大明上下都在忙于抵抗瓦剌入寇、保卫京师安全,来不及考虑其他,因此,代宗没有改立皇太子,而是继续以英宗的皇太子、自己的皇侄朱见深为皇太子。这是大明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皇太子不是在任皇帝亲儿子的情形。

等到击退了瓦剌、迎回了太上皇英宗后,代宗内心始终对皇太子不是自己的亲儿子之事耿耿于怀,并坚持不懈地为此大费周章,终于得以将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改立为皇太子,而前任皇太子朱见深则改封“沂王”,出居宫外。至此,大明储君又恢复到之前“国家建储,礼从长嫡”的传统(朱见济是代宗的庶长子,不过代宗后来废黜了原配皇后汪氏,改立朱见济生母杭氏为继任皇后,因此,朱见济也可以说是代宗的嫡长子)。

代宗在位七年之后,“夺门之变”发生,英宗得以重登皇位,并下旨废黜了代宗皇帝之位,降为“郕王”,而之前早夭的皇太子朱见济也被一并降为“怀献世子”,取消了皇太子的称号,当初被叔父改封为沂王的朱见深则随着父皇的二次登基而再次被册立为皇太子。不过,因为英宗和颁诏大臣们的疏忽,皇太子的名字被错写为‘朱见濡’,此后,皇太子的名字就从“朱见深”改为“朱见濡”了。

当初英宗曾经预备为皇太子举行大婚,并提前选好了吴氏、王氏、柏氏三位准太子妃,以便从中选取一位,立为太子妃(英宗属意册立吴氏为太子妃)。但还来不及正式给皇太子举行大婚典礼,英宗就突然患病,并于天顺八年(1564年)正月驾崩,十八岁的皇太子朱见濡奉遗诏继位,即明宪宗。

明朝皇储之争:英宗、代宗与宪宗之间的权力角逐

宪宗继位后,其嫡母钱太后、生母周太后想要完成英宗的遗愿,于是给皇帝操办婚礼,正式册立皇后。但宪宗对于父母亲给自己安排好的三位女子一个都不喜欢,他居然想要立十七年前就入宫照顾自己、现年已经三十五岁的宫人万氏(万贞儿)为皇后。

得知宪宗想要立万氏的心意后,钱太后、周太后大惊失色,随即坚决反对(没法接受这个奇葩后果:钱太后和周太后都不到四十,和万氏几乎是同龄,这要是面对万氏,还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在两位母后的反对下,宪宗也不得不妥协,于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立吴氏为皇后,王氏、柏氏为妃,万氏则没有任何封号,只以普通宫人身份侍奉皇帝。

天顺八年(1464年)八月,刚刚成为皇后一个月的吴氏因为年轻气盛,看不惯三十多岁、没有任何名份的万氏居然承受皇帝的恩泽比自己这个皇后还要多,于是寻机斥责了万氏,并以万氏顶撞自己为借口,对万氏施以杖责。

宪宗原本就不喜欢皇后,且对万氏极度宠爱,得知心爱的女人被皇后责罚后,立即气势汹汹地向皇后问罪,给万氏出气,并干脆下诏废黜了吴氏的皇后之位。原本,宪宗想直接册立万氏为皇后,但周太后、钱太后联手加以反对,只允许宪宗从现有的其他妃子中继立皇后。无奈之下,宪宗只得立妃子王氏为继后。但王皇后一辈子都不被宪宗所喜爱,没有诞育嫡子,如同透明人一般生活在后宫中。

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三十七岁高龄的万氏给宪宗诞育了长子,因此被宪宗晋封为贵妃。宪宗还准备等长子再长大一些,就正式册立他为皇太子,以稳固国本(遵循祖宗们立嫡立长的祖训)。但事与愿违,成化二年(1466年)十一月,皇长子因病夭折,时年不到一岁,连名字也没来得及起。

皇长子夭折后,宪宗痛心疾首、郁郁寡欢,很久都不能得展欢颜。因为宪宗希望自己在世的最长子是由万贵妃所出、以便日后能凭借长子的身份继承大统,所以之后的几年,宪宗几乎只和万贵妃待在一起,而不接触其他嫔妃。但万贵妃年纪过大、身体受损,已经不能再次受孕、诞育皇子,接下来的数年,宪宗的后宫一无所出。

面对这种尴尬情况,只有宪宗的生母周太后敢于毫不留情地训诫、规劝儿子宪宗(宪宗嫡母钱太后已于成化四年(1468年)病逝)。在周太后的再三劝慰之下,且宪宗也担忧自己久久不能获得皇子、大明国本将出现不稳迹象,因此才稍稍接触包括皇后在内其他的后妃。

但上天注定宪宗不可能获得嫡子:王皇后一直没能受孕,诞育皇子,倒是贤妃柏氏顺利有孕,于成化五年(1469年)四月诞育了宪宗的庶次子,这也是宪宗三年以来的第一个子嗣。婴儿满周岁后,宪宗依照太祖所定的皇家字派,为次子取名为“朱祐极”。

明朝皇储之争:英宗、代宗与宪宗之间的权力角逐

这个时候,宪宗大概已经知道,万贵妃因为年龄的缘故,恐怕是再也不能生育了,而且皇次子也已经出生,即使万贵妃再次诞育皇子,那也只能屈居皇次子之下,不能凭借排行而承袭皇统。因此,为了大明社稷的安全,以及皇统传承的有序,宪宗于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册立年仅两岁的皇次子朱祐极为皇太子,以安定人心、稳固国本。

朱祐极是宪宗所立的第一个皇太子,宪宗也对他寄予厚望,想要将大明社稷传给他,并由他延续皇统的传承。可距离朱祐极被册立为皇太子仅仅过去才两个月,成化八年(1472年)正月,宪宗不想见到的事情再一次发生:皇太子朱祐极夭折,时年四岁(虚岁、实际两岁半)。又一次失去了儿子的宪宗悲痛莫名,追谥早夭的皇太子为“悼恭太子”,将他隆重安葬于京西金山皇家园寝内。在后世的民间野史及清朝编纂的《明史》中,悼恭太子的无故夭折,是万贵妃阴谋所致,不过这件事情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据。

根据相对更真实的《明实录——宪宗实录》记载,在悼恭太子夭折时,宪宗已经知道自己有了第三个皇子了——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给皇帝管理藏书阁(即内帑小金库的别称)的宫女纪氏,因为在成化五年(1470年)九月间,偶然遇见宪宗前来视察小金库,并在汇报账目时恬静稳重,因此得到了宪宗的欣赏、兴致盎然之下宠幸了纪氏,由此得以有孕,当月诞育了宪宗的第三子。

虽然宪宗对皇三子的降生情况心知肚明,但他担心年过四十、再不能生育的万贵妃得知此事后,会大受刺激、更加伤心、因此导致心病发作;所以宪宗思考再三后,选择了暂时不将此事公开,而是将纪氏和皇三子安置于宫外的西内安乐堂中,由內官和侍女们妥善抚养。为了事情更加隐蔽,皇三子也没有正式起名。之后六年,宪宗没有能够再次得到皇子。

成化十一年(1475年)四月,皇宫因雷击而燃起大火、乾清门也在大火中被烧毁,宪宗认为这是上天在用这种办法警示他久久不立太子、导致国本不稳。于是,宪宗当即将皇三子从安乐堂接到皇宫內居住,并交由万贵妃代为抚养(皇三子生母纪氏当时已经患病,不便迁居,于是留居在安乐堂)。此事在《明实录——宪宗实录》中的内阁辅臣商辂奏疏中有记载:“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见,揆之人情事体诚为未顺。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烦贵妃(万氏)抚育,俾朝夕之间便于接见,庶得以遂母子之至情,惬众人之公论,不胜幸甚。”在商辂的奏疏中,这个“仍”字就表明了:皇三子进宫后,起初是随万贵妃生活,由万贵妃代为抚养的。

明朝皇储之争:英宗、代宗与宪宗之间的权力角逐

成化十一年(1475年)五月十九,宪宗命内阁辅臣们根据《皇明祖训》内的太祖圣训,为皇子取名,以这种方式向群臣及天下公布了自己早有一位年满六岁的皇子的事实。五月二十二,皇三子临文华殿,并出文华门和诸位大臣们见面,向朝野臣民公开了自己的皇子身份;同时,内阁辅臣们根据《祖训》,为皇三子请名为“祐樘”,呈递宪宗御准。

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皇三子朱祐樘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这是宪宗的第二位皇太子。不过,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时,他的生母纪氏已经因为病重难以痊愈,于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月二十八薨逝了。宪宗追赠纪氏为“恭恪庄僖淑妃”,将其安葬于昌平皇陵区妃园寝内,以表彰她为大明皇室传承所做出的功绩。

在册立朱祐樘为皇太子后,为了照顾年过四十、没有子嗣傍身的万贵妃的心情,宪宗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初,晋封万贵妃为皇贵妃,位在后宫诸妃之上,仅次于皇后,以此安慰失意仿徨的万氏。

从册立朱祐樘为皇太子、并晋封万氏为皇贵妃之后,也许是放松了心态、重新对其他妃子产生了兴趣,也许是万皇贵妃不再紧紧盯着后宫其他嫔妃不放,不再让宪宗远离后妃们,总之从成化十二年(1476年)开始,原本多年以来都冷冷清清的后宫中,突然开始源源不断地有皇嗣降生,除开皇女不算,宪宗在接下来的十一年内,一共又获得十一位皇子,连同之前的三个儿子,总共得到了十四个皇子,这个数量,在大明之前、之后所有皇帝中,可以排在第二名(仅次于太祖的二十六位皇子)。

宪宗的所有皇子排行是:

皇长子——无名,生于成化二年(1466年)、同年夭折,不满一岁,生母皇贵妃万氏

皇次子——悼恭太子朱祐极,生于成化五年(1469年),成化八年(1472年)夭折,年四岁,生母贤妃柏氏

皇三子——孝宗皇帝朱祐樘,生于成化六年(1470年),弘治十八年(1505年)驾崩,年三十六岁,生母淑妃(孝穆皇后)纪氏

皇四子——兴献王(睿宗)朱祐杬,生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正德十四年(1519年)薨逝,年四十四岁,生母宸妃(孝惠皇后)邵氏

皇五子——岐惠王朱祐棆,生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薨逝,年二十四岁,生母宸妃(孝惠皇后)邵氏

皇六子——益端王朱祐槟,生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嘉靖十八年(1539年)薨逝,年六十一岁,生母德妃张氏

皇七子——衡恭王朱祐楎,生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嘉靖十七年(1538年)薨逝,年六十岁,生母德妃张氏

皇八子——雍靖王朱祐枟,生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德二年(1538年)薨逝,年五十八岁,生母宸妃(孝惠皇后)邵氏

皇九子——寿定王朱祐榰,生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薨逝,年六十五岁,生母安妃姚氏

皇十子——无名,生于成化十九年(1483年),同年夭折,不满一岁,生母敬妃王氏

皇十一子——汝安王朱祐梈,生于成化二十年(1484年),嘉靖二十年(1541年)薨逝,年五十八岁,生母恭妃杨氏

皇十二子——泾简王朱祐橓,生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嘉靖十六年(1537年)薨逝,年五十三岁,生母恭妃杨氏

皇十三子——荣庄王朱祐枢,生于成化二十一年十二月(阳历是1486年1月),嘉靖十八年(1539年)薨逝,年五十四岁,生母端妃潘氏

皇十四子——申懿王朱祐楷,生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当年宪宗驾崩),弘治十六年(1503年)早逝,年十七岁,生母恭妃杨氏

明朝皇储之争:英宗、代宗与宪宗之间的权力角逐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多年心气郁积、失意寡欢的万皇贵妃心疾愈发加重,终究因年老体衰、无法抵挡病症的侵袭,于当月病薨,时年五十八岁。而宪宗从幼年时起,三十多年来,已经习惯了万皇贵妃的侍奉和相伴,万皇贵妃骤然病逝后,四十一岁的宪宗如同失去了贴身依靠一样,心情沮丧、举止迟缓,情绪萎靡、身体状况日渐恶化。不过,宪宗在年初还是打起精神,为十八岁的皇太子举行了盛大婚礼,迎娶了太子妃张氏。

七月,宪宗勉强支撑、完成了自己人生最后一件大事:封排行居长的几个皇子为藩王;其中,第四子朱祐杬为兴王,第五子朱祐棆为岐王,第六子朱祐槟为益王,第七子朱祐楎为衡王,第八子朱祐枟为雍王(从第九子朱祐榰开始,因为年幼,所以暂时未封王。)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自从万皇贵妃去世后、郁郁寡欢已达半年之久的宪宗在身心俱受煎熬之下病倒,自知时日无多的宪宗于是召皇太子觐见,命他自即日起临文华殿,代替自己全权处理朝政事务;八月二十二,大明第八代皇帝——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濡在皇宫乾清宫驾崩,皇太子朱祐樘奉遗诏,于九月十二在奉天殿登基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朱祐樘即大明第九代皇帝——明孝宗弘治帝。

孝宗为皇太子时,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奉父皇宪宗谕旨,与北直隶河间府兴济县(河北沧县)国子监监生张峦之女张氏成婚,张氏受封太子妃。但与之前历任大明皇太子大婚时所不同的时,孝宗为皇太子时大婚,只迎娶了太子妃张氏一人,并无其他太子嫔一同成婚。而即使孝宗继位之后,他也没有额外再选妃嫔入宫,终其一生,后宫中也只有皇后张氏一人而已,这在中华历代王朝的成年、健康皇帝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位(即使如隋文帝杨坚,在独孤皇后在世时,没有其他妃子,但独孤皇后去世后,隋文帝还是册立了数位嫔妃,没有将一夫一妻贯彻到底)。

不过,也正是由于孝宗只钟爱皇后一人,所以他的子嗣十分单薄,一生也只有两位皇子、一位皇女,而除了生于弘治四年(1491年)的嫡长子朱厚照之外,皇次子蔚悼王朱厚炜、皇长女太康公主都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蔚悼王生于弘治七年十二月、即1495年1月,夭折于弘治九年、即1496年。太康公主也生于弘治七年,不过和朱厚炜不是双胞胎,而是一个生在年初的正月、一个生在年末的十二月;这也可以看出,孝宗和张皇后之间感情之笃。太康公主夭折于弘治十一年、即1498年。)

明朝皇储之争:英宗、代宗与宪宗之间的权力角逐

因此,作为堂堂大明皇帝、天下至尊的孝宗,真正养大了的孩子,居然只有嫡长子朱厚照一人而已;不过,这样一来,再也没有人和朱厚照去争夺皇储的位置了,自从弘治五年(1492年),只有五个月大的朱厚照被孝宗立为皇太子开始,他的皇储地位就无比稳固,从未动摇过(即使后来弟弟朱厚炜降生,也不能和其相比,况且朱厚炜还年幼夭折了)。孝宗也对这个唯一的皇子宠爱无比、视朱厚照为大明社稷的天然继承人,从小对他倍加关照,命文臣们轮流教导皇太子,对这个唯一的儿子寄予厚望。

大明自建国以来,至孝宗为止,历任皇帝都没能以“中宫皇后在位时所生的嫡长子”身份登上皇位;开国的太祖自然不必说(太祖也是仁祖的第四子,不是长子),原本最有希望的懿文太子朱标,则英年早逝,没能达成“以皇后在位时所生嫡长子”的身份继位(其实,就算懿文太子登基了,他也不能算是皇后在位时所出,因为他当年出生在太平府时,其母马皇后还不是皇后)。

建文帝虽然生母吕氏被懿文太子扶正为太子妃,但始终没有成为皇后(懿文太子去世了),并且吕氏还是懿文太子的继室、生朱允炆时是皇太子次妃,和皇后之位根本不搭界。

而成祖和懿文太子的情况一样,不是皇后在位时所生(就连成祖是不是马皇后所出,现在都有疑问);仁宗倒是成祖徐皇后所生的嫡长子,但他出生时,徐皇后的身份还是“燕王妃”,不是皇后,因此也不算;宣宗是仁宗张皇后所生地嫡长子,但宣宗出生时,其母张皇后的身份是“燕世子妃”,也不是皇后;宣宗的情况和其父仁宗大致一样。

英宗出生时,其母孙皇后当时只是宣宗的贵妃,并不是皇后,虽然宣宗以贵妃诞育皇长子、皇后无子为由,“劝退”了皇后,改立孙贵妃为皇后,但英宗诞生时,孙氏还没有皇后身份,因此,也不算实打实的“中宫皇后在位时所出嫡长子”。代宗就更不要说了,其母是宣宗的妃子,连皇后身份都没有,代宗只是庶次子而已。

至于宪宗,则是英宗周贵妃所出,不要说不是“在位皇后所出”,就连“嫡子”的身份都没有,只是“庶长子”而已,宪宗也是大明第一位以“庶长子”身份登基的皇帝。

孝宗生母的身份更加低微,其他大明皇帝的生母最次也是嫔妃(或者外命妇、比如代宗生母),但孝宗生母只是宫人、还是广西反叛的地方土司之女,犯罪没入宫中的,只是机缘巧合才生下了宪宗的第三子,恰巧皇帝前两个儿子又都夭折了,因此身为宪宗第三子的孝宗才能最后承袭大统;孝宗是大明第一个既不嫡、也不长、仅仅是以在世最长子身份承袭大统的皇帝。

明朝皇储之争:英宗、代宗与宪宗之间的权力角逐

弘治四年(1491年)七月,鉴于尚未封爵诸幼弟逐渐成长、到了可以封藩的年纪,于是孝宗颁布谕旨,将诸幼弟一一封王、各建藩国、以屏皇室。其中,九弟朱祐榰封寿王、十一弟朱祐梈封汝王、十二弟朱祐橓封泾王、十三弟朱祐枢封荣王、十四弟朱祐楷封申王(十弟早夭);至此,宪宗诸子除早夭者外,全部封王。

从弘治八年到弘治十四年(1495年-1501年),孝宗诸弟:兴王朱佑杬、岐王朱祐棆、益王朱祐槟、衡王朱祐楎、雍王朱祐枟、寿王朱祐榰均先在京师举行大婚,然后出外就藩;汝王朱祐梈年幼,所以迟至弘治十五年(1502年)才大婚、就藩,离开京师。

至弘治十六年(1503年),尚在京师的亲王,就只有已经大婚、但还没来得及离开京师的荣王朱祐枢了(孝宗最小的弟弟、申王朱祐楷本年在京师薨逝,没来得及大婚,也没有就藩)。荣王自弘治十四年(1501年)大婚后,一直留在京师,磨磨蹭蹭地没有启程前往藩国常德府,这是因为,荣王妃刘氏恰好在此时有孕,不能经受长途跋涉,因此荣王才奏请皇兄孝宗批准,暂时留在京师,以待王妃诞育子嗣后,再行启程。

弘治十六年(1503年)八月,荣王朱祐枢的嫡长子在京师出生,依祖制取名为“厚勲”;弘治十七年(1504年)二月,荣王见王妃和刚刚出生半年的长子状况不错,便向皇兄孝宗奏请离京就藩。孝宗当即同意所请,允许荣王择日离京,并承诺将亲自去送别弟弟。但就在荣王即将离京时,太皇太后周氏(孝宗和荣王的祖母、宪宗生母)突然病重、孝宗和荣王自然不能按原计划安排就藩,马上放下其他一应事宜,守候、侍奉于祖母病榻前。

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初一,太皇太后病重驾薨,荣王作为此时唯一留在京师的亲王,自然不能缺席葬礼大典,得以皇孙的身份参与哭灵、致哀、送梓宫赴裕陵(英宗陵寝)等典仪。四月底,太皇太后的葬礼全部完成,孝宗和荣王才有时间商议就藩之事。

明朝皇储之争:英宗、代宗与宪宗之间的权力角逐

经过一番商议,最后孝宗给弟弟定下了在明年(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月间就藩常德府的计划安排。但荣王和孝宗都不知道的是,荣王将再一次推迟就藩的计划了。

弘治十八年(1505年)四月二十九,原本身体一直没什么大碍的孝宗因为在祈雨斋戒仪式中偶感风寒,导致身体略有违和,于是掌御药事、司设监太监张瑜请太医院院判刘文泰、太医院御医高廷和两人给皇帝诊病,但张瑜没有让他们当面探视孝宗,先“望闻问切”后再行诊治,而是自以为是地告诉两位御医,说皇帝是“风寒”之症,让两位御医以此开方用药。

刘文泰、高廷和一时大意,只听到由张瑜代为传达的皇帝病情、并没有当面查看,便想当然认为皇帝患了“寒气淤积、肝脾阴虚”之病,从而导致身体阴冷、风寒不消,于是开了“大热之剂”,交张瑜煎好药汁,让孝宗服下。

但孝宗其实患的是热风寒,根本不是寒症,本来就是“积热在内”,又错误服用了大热之药,适得其反,一下子五脏六腑都受到损害,顿时鼻血不停,身体一下子被击垮了。

见皇帝用药后病势反而加重,张瑜、刘文泰等人慌了手脚,立即当面给孝宗验看病症,这才知道用错了药,于是急忙改药,并请其他御医医治,掌太医院事右通政施钦、同太医院院判方叔和、御医徐昊等人也先后入宫,为孝宗诊治。

但因错服药剂、导致身体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孝宗无法再释放体内的热症,御医们所开的药方也完全不见效果,孝宗的鼻血抑制不住、长流不息,短短几天就陷入了病危。

明朝皇储之争:英宗、代宗与宪宗之间的权力角逐

勉强捱过几天、并召集内阁辅臣们及皇太子朱厚照,亲口向辅臣们托孤、向皇太子嘱咐后事之后,仁厚宽和、平易谦逊、私德让朝野称赞的一代贤君明孝宗,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遗憾的驾崩于乾清宫,时年三十六岁。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十八,孝宗驾崩十二日后,皇太子朱厚照在祭告了天地、宗庙、社稷,并拜谒大行皇帝灵位、叩拜皇太后之后,于奉天殿正式继位,以明年为正德元年,同时大赦天下,这就是大明第十代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武宗是大明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以‘在位中宫皇后所出嫡长子’身份继位登基的大明皇帝;大明王朝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5 0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少有的正臣商辂, 既是读书人的楷模,也可以手撕西厂
...之变”中被俘的太上皇朱祁镇被瓦剌释放还朝,由于之前代宗的态度(不愿意他回来),绝大部分朝堂官员都不想去接触这个“烫手山芋”。商辂不但主动前往居庸关接驾,在朱祁镇被软禁南宫群臣
2023-05-05 12:15:00
明代宗为什么死后未能葬在十三陵
...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
2023-05-20 16:26:00
朱见深为何要给废了自己太子之位的代宗恢复帝位,还修整陵墓
...宗室围绕皇位的斗争一直不曾消停。这其中,明英宗和明代宗这一对兄弟更是上演了“二龙同朝”的一幕。本来已经被软禁多年的英宗,在代宗重病不支的天赐良机下,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一
2022-12-15 16:42
明朝第一首辅李贤,官场钻营,把为官之道展现得淋漓尽致
...来的吏部侍郎位置就是上不去。不是他没能力,也不是明代宗不喜欢他,而是让代宗言听计从的重臣于谦举荐了另一个人。于谦举荐项文曜也不是故意针对李贤,而是考虑到当时的常例,不能“直升
2023-04-21 07:05:00
明英宗犯下的错明代宗买单,最后又让明宪宗来还债
...之变”一直没人买单,一直到了“夺门之变”之后才由明代宗朱祁钰和于谦买单。土木堡之变是谁之过呢?毋庸置疑是明英宗朱祁镇的过错。虽说王振有所谓的“欺君之罪”,明英宗也是在他的怂恿
2023-04-16 12:07:00
汪直的掌权之路:从太监到朝廷权贵的转变
...照顾他,后来朱见深被立为太子。明英宗被抓起来后,明代宗上位,一年多以后,明英宗回来,又被明代宗囚禁。朱见深是明英宗之子,明代宗废太子,立自己孩子为太子,这是朱见深很小的时候所
2023-11-18 15:48:00
“痴情”的朱见深,为明朝延续100多年的铁血帝王
...朱祁钰被于谦与众官推荐成为了皇上,也就是历史上的明代宗景泰帝,,当时推荐的时候需要征得太后的准许,太后答应的条件就是需要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也就是朱祁钰虽为皇帝,但以
2023-07-24 12:56:00
明宪宗为何恢复叔叔明代宗帝号
...祁钰恢复名誉,重新认可了他的皇帝名号。朱祁钰即为明代宗,因其在位时年号为“景泰”,又可称为景泰皇帝。朱祁钰的皇位来自于一场意外,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于“土木堡之
2023-11-20 19:56:00
明英宗留下善待钱皇后遗诏,为何毫无用处
...孙太后的同意下,将英宗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推上了明代宗的宝座。随着代宗的登基,钱皇后意识到整个明朝都准备牺牲朱祁镇,而她作为一个弱女子,在那一刻失去了拯救朱祁镇的机会。但钱皇
2024-04-28 11: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