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无一善终,也是大唐走向衰落的原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2 15:52:00 来源:戏说三国

安史之乱后,大唐皇帝除了还敢相信太监,根本就不敢相信任何人了。

而大唐皇帝相信太监的同时,又十分抵触武将,根据后世宋代的“重文抑武”,我们可以把唐朝这种现象称之为“重宦抑武”。

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背叛,让大唐皇帝从此患上“武将恐惧症”,这是一种心病,从唐玄宗开始,整个大唐就没有痊愈的皇帝。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无一善终,也是大唐走向衰落的原因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只要是一个能力出色的武将,那么被皇帝“卸磨杀驴”的可能性就很大,立下不世之功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之流,都是符合这一个特征的武将,他们的结局,不是被打压架空,就是被逼反,本质上都是被皇权针对后的无奈。

唐朝建立之后,有一种创新是难能可贵的,那便是吸纳异族入朝为官、为将,这让以前水火不容的“胡汉”两方,竟然和谐的共处下去了,这是一种很大的尝试,事实上,大唐中前期能打下那么良好的局面,胡人异族的功劳是不可以忽视的。

暂且不说唐太宗最亲近的武将“尉迟敬德”,他本身就是个胡人,唐玄宗时期,朝中有名的高仙芝、哥舒翰、安禄山、李楷洛、李光弼,这些人全都不是汉人,但都先后担任过一镇、甚至是多镇节度使,可见朝廷对他们的包容和信任是前所未有的。

因此安禄山造反的时候,唐玄宗百般不信,真的当唐玄宗相信安禄山的兵马开始向长安杀来后,唐玄宗已经不是单纯痛恨安禄山上,而是在内心排斥整个胡人群体,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宦官边令诚的“诬陷”,竟然让唐玄宗不管不顾地非要处死高仙芝、封常清两个大将。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无一善终,也是大唐走向衰落的原因

边令诚造谣的底气,就是唐玄宗这种被人“背叛”后极度扭曲的恐惧心理,他知道唐玄宗信不信不重要,但唐玄宗就是非要杀两个人来立威泄愤:“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陜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旧唐书》

而汉人封常清也难免一死,说明了唐玄宗抵触的不仅仅是胡人将领,他抵触的,是整个武将群体。

因为安史之乱中,一样有大量的汉人夹杂其中,唐玄宗把兵权当作是原罪,这也是后来所有大唐皇帝的一致观点。

可抵触归抵触,想要治服叛乱,必须要启用那些名将宿将,不然的话,大唐真的会在一夜之间,从极度鼎盛变成历史尘埃,唐玄宗也或许在四川一生无法再次回到长安,这只会让“五十年太平天子”成为一种笑话。

于是在唐玄宗的“拖延下”,他任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让李亨出面解决叛乱。

接下来,历史上最有趣的一幕来了,李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根本连他父亲都不敢信,因此在杨氏兄妹被杀后,半道带着人“逃”到了灵武,在灵武的时候,李亨私下取得了郭子仪、王思礼、李光弼、李嗣业等大将的支持,在灵武登基当皇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无一善终,也是大唐走向衰落的原因

唐玄宗自己都没想到,他的太子还趁机“造反”了,可唐玄宗也没有力气去追究什么了,于是默认了此事,自此,安史之乱就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人退场,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登上时代舞台。

他们会善终吗?

会,但是有一群太监在,他们会过得很憋屈。郭子仪:我的一生,功绩和污蔑常在。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到底是郭子仪功高还是李光弼功高,没人说得清楚,但必须承认的是,郭子仪的影响力大,不仅大唐的将士听服,甚至连异族的将士都深深忌惮,在敌军阵前就能把敌人骂回去的人,大唐除了太宗皇帝李世民,就只有郭子仪了。

郭子仪是武举出身的,在安史之乱前,郭子仪已经成为了一方大将了,担任过单于、安西、北庭三个都护府的副都护,这相当于担任过几大边境军区的负责人,而郭子仪在很多异族心中的“形象”,就是这个时期建立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无人可用”,于是把正在守孝的郭子仪召回平叛,郭子仪一上场,就立即镇压了山西的叛将周万顷、高秀岩,几乎收复了整个山西,但这并不是郭子仪人生的最高光时刻。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无一善终,也是大唐走向衰落的原因

公元757年八月,郭子仪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还身任朔方镇、陇右镇、河西镇节度使,权柄已经超越了造反前的安禄山,可以说李亨一开始还是很愿意放权的,因为李亨有求于郭子仪,让郭子仪跟着李豫去收复长安,事实上,郭子仪才是实质意义上的统帅。

收复长安一战中,打出了历史经典的一幕,前军李嗣业带着亲军们脱下衣服,拿起陌刀赤身砍杀敌军,王难得被箭射中,直接把脸部伤口上的皮扯掉浴血奋战,郭子仪率领中军继续拼杀,这一战打得天昏地暗,最终歼敌六万,俘虏两万,还有大量被杀得逃跑的叛军死在途中不计其数,长安就被唐军以这样强横的方式收复了。

而长安被收复的三天后,大军再次东伐前去收复洛阳,洛阳一战中,郭子仪的“突袭”兵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配合着骑兵的冲杀战术,分兵偷袭敌人的薄弱部位,最终逼得安庆绪逃向了相州,洛阳被收复。

两京回归,郭子仪之功无人能及,李亨封郭子仪为代国公,而其他的职务保持不动,李亨在灞上毫不吝啬地致谢郭子仪,说国家得以保全,全靠郭子仪:“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旧唐书》

这便是郭子仪的高光时刻。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无一善终,也是大唐走向衰落的原因

可李亨说的这话能表示他对武将就没有“成见”了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要知道,他说的可是“吾之家国”。

公元758年八月,郭子仪击败叛军安守忠,被李亨加封中书令,随后李亨计划直击安庆绪和史思明,召集九镇节度使前往相州讨伐,李亨的这个决定,已经有了“一战定胜负”的念头。

其实这个想法是好的,可李亨却多做了一件事,导致此战竟然落败,那就是让太监鱼朝恩担任“监军”,鱼朝恩以“观军容宣慰使”的头衔跟着九镇节度使讨伐相州,这一战根本就没有元帅,只有监军,这就造成了九镇节度使之间是平级,又还要顾及鱼朝恩的存在,战术布置十分保守。

李亨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不相信这些节度使,因此宁愿损伤战斗力,都要派遣监军,果不其然,战争打响后,九镇节度使最初都分别有所建功,光是郭子仪这一路就杀得安庆绪损失数万人马,可问题是,安庆绪还有战友史思明,如何对战史思明,大家没有一个章程,因为大家都是平级,而鱼朝恩,他就是来看戏的,根本不堪大用。

这就导致在和史思明对阵的时候,郭子仪根本来不及续着襄阳节度使鲁炅打下的好局面继续杀敌,就遇到了难得一见的恶劣天气,双方只能撤军,而这一战大唐没有拿下安庆绪,属于是败战,鱼朝恩不负李亨的“看重“,百般诬陷郭子仪,让郭子仪第一次被李亨打压。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无一善终,也是大唐走向衰落的原因

李亨用行动表示,夸你和贬你,就在转瞬之间:“中官鱼朝恩素害子仪之功,因其不振,媒孽之寻召还京师”。

郭子仪随后被架空,其实郭子仪被鱼朝恩所“构陷”,这是继边令诚诬陷高仙芝、封常清之后的第二次重大“试探”,李亨想要看看,宦官对郭子仪这种级别的大将还能不能起作用,而结果也让李亨很满意。

在此之后,郭子仪就没摆脱过鱼朝恩的“死咬”。

公元760年,郭子仪被朝廷百官上书要求“复用”,因为除了郭子仪,确实没人能够压制局面,而这让李亨很不满,但李亨也没有反驳众人的意思。

于是郭子仪再掌兵权,李亨给他下令,让他率领多镇节度兵马进取范阳,谁知道鱼朝恩的“搅屎棍”作用再现,阻止了李亨的这个决定:以管崇嗣副之,率英武、威远兵及河西、河东镇兵,繇邠宁、朔方、大同、横野军以趋范阳。诏下,为朝恩沮解。

之所以阻止,就是鱼朝恩的“护主”本能,李亨的“以宦抑武”起了很大的成效,只不过这终究是保障皇权,到底国家社稷帮助多大就不得而知了。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无一善终,也是大唐走向衰落的原因

此后,被宦官“诬陷”成为了郭子仪的人生日常。

唐代宗登基后,程元振代替了鱼朝恩做这种事,开始针对郭子仪:四月,代宗即位,内官程元振用事,自矜定策之功,忌嫉宿将,以子仪功高难制。

所以郭子仪的功劳常常会被宦官“不合时宜”的诬陷中和掉,不过郭子仪心态好,没有太过在意这些事,郭子仪的“不计较”终究是感化了唐代宗,唐代宗除了平时常规的“打压”以外,对郭子仪还是很信得过的,后来唐德宗登基后,给了郭子仪一个“尚父”的称号,郭子仪此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这个尊称,是他这么多年的“低调”换来的。

郭子仪最后虽然也是善终,但提起他被宦官打压的经历,无人不感到憋屈,而郭子仪只是他那个时代最幸运的人,不幸运的还有被杀被逼反的。宦官的功劳:来瑱被杀,仆固怀恩被逼反。

来瑱(tian)也是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人物,来瑱是汉人,父亲来曜曾是大唐节度使,所以来瑱的背景也很大,安史之乱初,来瑱被任命为颍川郡太守,在颍川防御叛军的进攻,也是颍川防御战,让来瑱成为了大唐平定安史之乱的中流砥柱。

因为来瑱的性格很直率,而且非常冷静,对于叛军的侵扰和“诈降”丝毫不受影响,所以来瑱被人起了一个叫做“来嚼铁”的外号。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无一善终,也是大唐走向衰落的原因

公元757年,来瑱因功得封河南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并且赐爵“颖国公”,此时的来瑱地位很高,虽然还比不上郭子仪和李光弼这种第一档武将,但排到第二档那是毫无问题的。

公元759年,相州之战九镇节度使失利,郭子仪等人被追责架空后,来瑱被朝廷推到对战史思明第一线,而来瑱也没有辜负大唐的重望,在鲁山击败史思明的部队,缴获大量物资,而来瑱也因此开始“坐镇”襄州。

来瑱本以为远离京城就能安全,但郭子仪都被“夺权”剥个干干净净,来瑱怎么可能幸免?

最重要的是,来瑱为了能够“坐镇”襄州,联络自己的部下“请命”李亨,这件事让李亨十分不满,在李亨的眼中,来瑱就是拥兵自重,事实上来瑱确实有这方面嫌疑,比如唐代宗即位后,唐代宗调任来瑱去担任淮西节度使,来瑱找借口推辞,并且再让部下故技重施。

可能来瑱也未必是要造反,但朝廷和武将之间的关系闹得太僵了,来瑱也怕到了京城之后,自己成为瓮中之鳖。

于是看着来瑱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唐代宗密令让来瑱的行军司马裴奰(bi)带着两千“偷袭”来瑱,可谁知道裴奰根本打不过来瑱,反而落得一个“师出无名”,后来唐代宗为了安抚来瑱,将裴奰赐死,而经过此事后,来瑱只能入朝见唐代宗。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无一善终,也是大唐走向衰落的原因

谁知道来瑱这一“赌”,果然丢了命,一切也都多亏了“程元振”的煽风点火。

回到了朝廷后,来瑱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为宰相之职,只是表面上的“高升”,并不能掩饰唐代宗要对来瑱下手的事实,于是那个帮助唐代宗“构陷”郭子仪的程元振开始“构陷”来瑱,他和唐代宗说,来瑱曾经说过唐代宗的坏话,后来程元振还暗中联络淮西节度使王仲昇,让王仲昇诬陷来瑱勾结叛军,唐代宗一怒之下,将来瑱流放播州当县尉。

但这还不是结束,当来瑱去到半路上的时候,唐代宗的“赐死命令”就送来了,来瑱悲哀地死在了去播州的路上。

来瑱之死,在朝堂掀起轩然大波,严格来说,像来瑱这种功绩和地位的功臣,在唐肃宗高仙芝和封常清被处死后,几乎不可能被皇帝所杀,但来瑱还是打开了这个先例,因此很多人对皇帝忌惮无比,更对宦官深深痛恨。

比如仆固怀恩,就是其中一个。

仆固怀恩是铁勒部人,他的功劳仅仅是排在了郭子仪和李光弼后面,所以仆固怀恩也是大唐的武将第一档,而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仆固怀恩的家族四十多人要不就是被叛军杀死,要不就是死在了战场上,而且为了稳固关系,仆固怀恩将自己的两个女儿用作和亲,可以说仆固怀恩是为大唐付出了所有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3 16:17:5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领地,功不可没。不过正当此人达到人生巅峰状态时,安史之乱爆发了。安史之乱爆发后,高仙芝被派往前线,最后遭到小人太监边令诚的挑拨离间,被唐玄宗一刀砍了。 第六位是李光弼。李
2023-02-24 16:35:00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名将最多?有哪些典故?
...诸多战役,封常清独自率军击败过大勃律国,参与了平定安史之乱。李嗣业是唐朝中期的一名猛将,身高七尺,力大无比,擅长使用陌刀,先登之功颇多,经常第一个冲入敌阵,李嗣业也是高仙芝的
2023-07-08 05:21:00
唐朝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就能屹立不倒吗?
毫无疑问,安史之乱对于唐朝的影响至关重要但也并不至于让整个大唐王朝就此覆灭,毕竟大唐王朝的基业积累,也并非一场安史之乱就能将其消耗殆尽,整个大唐王朝存在了大约300年,而安史之乱
2023-07-04 12:44:00
...军。遗憾的是,哥舒翰后来因为中风被迫回到长安养病。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强迫哥舒翰躺在担架上去镇守潼关。 后来唐玄宗误听杨国忠的谗言,逼迫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导致唐军30万
2024-01-31 21:58:00
这个小国靠唐朝崛起,最后却将大唐王朝推向灭亡
...是哪里出了问题,竟然把堂堂王朝击垮了。众人都认为是安史之乱,但是一个国家征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大国自然也不会因为一场战争轻易被打败。安史之乱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失败的原因其实
2023-06-08 17:42:00
大唐战神王忠嗣究竟有多厉害?身先士卒打得吐蕃军落败而逃
...节度使,手握重兵,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要不是他策划了安史之乱,大唐盛世也不会一去不复返。那么王忠嗣何许人也,竟有如此能耐,竟然连安禄山也惧他三分呢?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位大
2023-01-08 16:07:00
安史之乱,是唐朝凭借军事实力平定的吗?
如果大唐真能凭借军事实力平定安史之乱,那就可以继续再造盛唐帝国了。安史之乱后,大唐朝廷已经没啥存在感了。甚至,有人直接说大唐已经亡了。因为安史前后的大唐,就是完全两种不同存在的物
2023-06-06 11:45:00
推背图中画了什么
...在推算唐朝江山的“历程”,比如,其中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以及“杨贵妃之死”,就在《推背图》的推算之中。那么,《推背图》是如何推算“安史之乱”,和“杨贵妃之死”的呢?今天
2023-07-25 22:14:00
沙陀人李克用凭什么崛起,还成了后唐开国皇帝?
...氏”,因此他们被称为“朱邪部”,谐音为“处月部”。安史之乱后,大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沙陀人依附于新主子吐蕃,并被迁徙到河西走廊的甘州(张掖)定居。唐德宗年间,沙陀与吐蕃发生
2023-07-10 07: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