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秋季养生秘籍:五色口诀,滋养五脏,焕发健康光彩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10-19 14:36:00 来源:康之道

🍂秋风起,万物收,正是养生的好时节!中医智慧告诉我们,“食五色,养五脏”,简单几个字,却蕴含着深厚的健康哲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青养肝、红养心、白养肺、黄养脾、黑养肾”的神秘面纱,看看这些“五色多巴胺”如何通过日常饮食,为我们的身体加油打气!

秋季养生秘籍:五色口诀,滋养五脏,焕发健康光彩

青色入肝,清新排毒好帮手

🌿绿色,是大自然的呼吸,也是肝脏的守护者。想让肝脏保持年轻活力,不妨多吃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青瓜等。这些绿色小精灵富含维生素C、叶酸和多种矿物质,它们像是肝脏的清洁工,帮助身体排毒,减轻肝脏负担。同时,绿色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让你的身体从内到外都清新起来!红色养心,活力满满每一天

❤️红色,是热情的象征,也是心脏的加油站。番茄、红椒、红枣……这些红彤彤的食物不仅色泽诱人,更富含番茄红素、维生素A和铁质等营养成分。它们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为你的日常生活注入满满活力。特别是红枣,中医认为它能补气养血,是女性调理身体的佳品。每天几颗红枣,让你的心脏强健有力,面色红润有光泽!

秋季养生秘籍:五色口诀,滋养五脏,焕发健康光彩

白色养肺,润燥安神两不误

❄️白色,纯洁而宁静,恰似肺脏的温柔呵护。秋季干燥,最易伤肺,此时多吃百合、银耳、白萝卜等白色食物,能起到很好的润肺止咳、安神除烦作用。这些食物中富含的黏液质和多种维生素,能滋养肺部,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一碗热腾腾的银耳莲子羹,不仅暖身更暖心,让你在秋日的夜晚也能拥有宁静的好梦。黄色养脾,健脾和胃好消化

🌾黄色,温暖而明亮,是脾胃的温暖港湾。脾胃乃后天之本,黄色食物如南瓜、玉米、黄豆等,正是健脾和胃的得力助手。它们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胡萝卜素,能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让营养更好地被身体吸收。尤其是南瓜,其软糯的口感和甜美的味道,深受各年龄段人群的喜爱。一碗南瓜粥,简单却温暖,是秋季养胃的不二选择。

秋季养生秘籍:五色口诀,滋养五脏,焕发健康光彩

黑色养肾,固本培元强体魄

🌌黑色,深邃而神秘,是肾脏的坚实后盾。肾为先天之本,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的功效。它们富含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能有效滋养肾脏,增强体质。每天一小把黑芝麻,或是一碗黑豆豆浆,都是对肾脏的温柔呵护,让你在秋季也能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总结起来,“青养肝、红养心、白养肺、黄养脾、黑养肾”,这五色口诀不仅是对中医养生智慧的精炼概括,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简单易行的健康指南。在这个秋季,让我们根据身体的需要,合理搭配五色食物,让健康与美味同行,共同迎接每一个充满活力的明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9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科御方】五色入五脏:黄色食物真的更养脾胃吗
在中医理论里,有“五色入五脏”的说法,其中黄色食物对应着脾胃。那么,黄色食物真的更养脾胃吗?从中医传统认知来讲,黄色在五行中属土,与脾胃相对应,所以黄色食物被认为对脾胃有滋养作用
2025-03-21 13:15:00
4个拥有好气色的养生秘籍,内调太重要了!
...性的好伙伴;其次,要注意饮食的“颜色”;中医里有“五色入五脏”的说法,红色食物养心,黄色食物养脾,绿色食物养肝,白色食物养肺,黑色食物养肾;所以,不妨在你的餐桌上多加一些颜色
2024-05-07 10:35:00
从中医角度,养五脏,吃什么比较好?
中医认为,五色养五脏。而肝脏在五行中属木,木为绿色,绿色食物养肝。肝功能不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一些绿色食物。尤其是绿色蔬菜,经常食用,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酸碱平衡的状态,
2024-02-07 10:37:00
中医养生:解锁运动达人的健康秘籍
...化、枸杞菊花茶护肝明目,比奶茶健康还解渴。中医的“五色入五脏”理论也被融入日常饮食——红色食物(如红枣)养心、绿色蔬菜(如菠菜)护肝,啦啦操队员的餐盘里总是五彩斑斓,既能补充
2025-02-18 14:17:00
小米加两物,健脾胃、补气血、祛湿寒,春季宜常喝
...脾养胃、益气补血、祛除湿寒的效果。大家都可以试试。五色补五脏原理五色补五脏的原理源自中医理论,它将自然界的五色与人体五脏相互对应,认为不同颜色的食物可以针对性地滋养和调理不同
2024-05-09 10:36:00
五气五味五谷五色五音与五脏的关系
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自然界中有五谷、五音、五色、五味、五气,五谷五音五味五色五气是五行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与五脏密切相关。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内容。一、五气根据中医理论,
2023-07-29 04:38:00
介绍最简单的一句长寿口诀
...体中,有肺、肝、肾、心、脾五脏;中医有五行、食物有五色、用来养五脏!一、金——肺五行之金对应肺,与呼吸道疾病相关,如果有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症状出现时,说明
2023-07-04 16:45:00
端午安康:端午五个养生“仪式”,祝健康常乐,邪去正存!
...敏体质的人来说,使用前最好先做个小范围的皮肤测试;五色丝线的保健作用五色丝线,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装饰;在中医理论中,五色对应着五行,也对应着人体的五脏;佩戴五色丝线,寓意着
2024-04-23 12:57:00
春分养生:要做到“阴阳调和求内衡”
...质的食物尽量少吃。《黄帝内经》说春主肝,中医认为“五色补五脏”,“五色”中的“青”色入肝,要多吃应季绿色蔬菜。左新河推荐的绿色蔬菜有春笋、菠菜、油麦菜等,其中,芹菜有芳香味,
2023-06-26 13:2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游贵阳Vlog①|游客有多喜欢吃贵阳炸洋芋?
8月5日,尽管已过八点半,爽爽贵阳的街头依旧人流如织。25℃的习习晚风中,正新街的夜市烟火升腾,成为市民游客寻觅地道宵夜的热门去处
2025-08-06 20:31:00
小集市撬动大民生:社区“烟火气”点燃幸福邻里圈
“以前想买点农家菜要跑很远的地方,现在下楼遛个弯就齐全了”“这是我自己种的蔬菜,绝对新鲜无污染”“这个赶集日太好了,我们可以买到新鲜的农产品
2025-08-06 21:34:00
贵阳市各级关工委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月”系列活动
7月以来,贵阳市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多形式、多载体、多渠道深入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2025-08-06 22:04:00
仁怀市五马中学关工委协同学校开展暑期安全家访活动
为切实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预防学生暑期安全事故的发生,2025年暑假
2025-08-06 22:05:00
仁怀市老年大学组织节目参加合马镇联合村文艺演出
以艺术传递温情,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8月4日,仁怀市老年大学受邀参加合马镇联合村赤水河畔村级联盟文艺晚会。在本次晚会上
2025-08-06 22:05:00
仁怀市老年大学走进联合村开展中医养生讲座
8月4日,正值立秋节气来临之际,仁怀市老年大学“中医经典大讲堂”走进合马镇联合村,举办了一场以泌尿系统结石预防为主题的健康讲座
2025-08-06 22:05:00
纳凉避暑贵州行|低卡又减脂!贵州夏日美食图鉴
贵州的夏天,是被酸辣鲜香浸润的季节。当热浪卷着蝉鸣漫过街角,贵州人的餐桌上早已摆好了对抗酷暑的“秘密武器”,不是冰可乐的气泡
2025-08-06 22:36:00
夫妻同遇白内障 术后携手重见鲜亮世界
大众网记者 姚辉 通讯员 李林 烟台报道59岁的周先生(化姓)与58岁的徐女士(化姓)从未想过,困扰自己多年的视力模糊
2025-08-06 17:58:00
“基孔肯雅热”到底是什么?如何做到预防?齐鲁医院专家答疑解惑
近日,一种在广东佛山地区快速传播的虫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什么是基孔肯雅热?它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预防
2025-08-06 12:53:00
苏超赛场内外,红十字身影守护生命安全
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全面启动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救护服务工作,将红十字力量深度融入赛事保障体系。守护不止于赛场,从赛场急救到场外公益
2025-08-06 09:25:00
这种“富贵癌”盯上年轻人 比切息肉更重要的是“改土壤”
杭州日报讯 日前,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内科的诊室里,一名23岁的患者小张被确诊为中晚期结直肠癌。接诊的冯婷婷眉头一紧:“从临床来看
2025-08-06 06:29:00
何首乌根泡酒治白发 大伯喝成了“小黄人”
每日商报讯 人到了一定岁数,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往往成了可以炫耀的“资本”。在传统认知里何首乌是“乌发圣品”,很多人为了对抗岁月痕迹用它煲汤
2025-08-06 07:00:00
女子痛经半年竟是内膜“闯”进了肠道
医生:这种痛千万别硬扛,及时做超声检查很重要每日商报讯 痛经是很多女性的“老朋友”,大多数人吃点止痛药、热敷一下就能缓解
2025-08-06 07:00:00
咳嗽拍了个肺部CT 意外发现脊柱旁有个肿瘤
陈立峰 杭州市临平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3岁男孩乐乐近日因咳嗽、咳痰就诊。通过查体及询问病史,我得知乐乐已经咳嗽了近一个月
2025-08-05 11:04:00
长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舌头上可能长黑毛
朱婧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最鲜活的病例在临床,最实用的健康建议来自临床医生。浙医在线特别开设《医生有话说》专栏
2025-08-05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