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架起融合桥梁 丰富美育课堂(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新征程 新辉煌)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19 05:3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美育是提升全民审美素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级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携手打造颇具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的社会美育大课堂,美育功能愈发凸显。在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趋势下,如何整合社会资源使美育融入大众生活?如何拓展社会美育空间提升美育质量?今天,本版约请3位作者,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美育发展新态势。

——编 者

美术馆——

用经典播撒美的种子

罗元欣

作为集展示、收藏、研究、公共教育和国际交流等于一体的文化机构,美术馆承担着社会美育的重要职责,是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优化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更好发挥美术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功能,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

从日常走进美术馆,到“博物馆里过大年”,随着美术馆事业的蓬勃发展,美术馆的主要功能已从“以藏品为中心”向着“以观众为中心”转变,公共教育成为美术馆的重要职责。公共教育的职能之一就是拉近美术馆与大众的距离。从展览策划到知识讲座再到寓教于乐的公共教育活动等,构筑起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基础。如何将专业的美术知识深入浅出地转化为观众能够看懂且愿意看的内容,是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工作重点。

美术作品是开展公共教育的依托,加强作品审美品鉴对于提升美术馆公共教育水平十分重要。当下,越来越多美术馆立足本馆定位,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以新颖的叙事策划展览,并在展览中加入作品导赏,完成了从学术研究向展览、向公共教育的转化。值得注意的是,作品导赏词的撰写是公共教育的基础,却往往不被重视。作为知识的再生产,导赏词不仅要有学术含量,还要通俗易懂。对此,北京画院美术馆进行了相应探索——在展览中加入作品微信导览;针对亲子家庭开发观展手册,以轻松的语言为其解读展陈逻辑、展览作品,并根据观展手册策划实施面向儿童的工作坊体验活动等,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内容制作上,美术馆尤为注重知识的输出效果,比如“满园青青百草同——齐白石的跨时空对话之一”展览的亲子观展手册,富有创意地将齐白石作品与西方艺术经典进行对比阐释,以比较学的方式,带领观众了解中西艺术异同。

节假日期间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已经成为美术馆公共教育工作的常态。除了展览、讲座和儿童活动外,许多美术馆建立起越来越完善的志愿者团队,把热爱美术的人们变成在美术馆服务观众的工作者。从展览讲解、文稿撰写,到展览拍摄、活动策划等,美术馆面向志愿者开放更广阔的艺术资源、人力资源,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认知,以便在展品与观众之间架起更多“桥梁”。

互联网的发展,为美术馆公共教育拓展新空间。如今,很多美术馆线下线上齐发力,在充分开展线下公教的同时,又丰富线上体验,从实体展览虚拟现实(VR)呈现、直播导览、线上策展、云端讲座,到新媒体、短视频的宣传推广,让美为更多观众共享。

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也在尝试新的合作模式。一些美术馆积极开展馆校合作,把美术佳作和艺术知识带入校园,把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带给老师,弥补课内艺术教育资源的不足;一些美术馆与优秀的艺术教育机构合作,以展览、藏品等为基础进行新的知识生产,利用艺术教育机构的传播优势,将美的创造分享给更多孩子和家庭;一些美术馆打造“奇妙夜”,让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在同一时空交汇,碰撞出“美术馆的力量”。对于美术馆公共教育来说,审美教育、艺术普及是内核,合作模式不过是围绕这一内核展开的半径,它有无限延伸的可能性。

打造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美术馆,成为一种新趋势。从中外美术馆合作,到研究公众介入艺术的形式,再到“探究式教学法”等,中国的美术馆公共教育正在不断拓展外延。未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用贴心的分享把美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这是美术馆“美美与共”的价值所在。

(作者为北京画院宣教部主任)

社区——

在家门口与美相遇

金江波

社区是创新实施社会治理的支点,也是社会美育的现实落点。将社区打造成有温度的公共空间,是提升城市人文生活品质、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

推动美育进社区,让艺术参与社区文化生态建设,构筑多元化的公共美育平台,赋能社区公共服务,日益受到重视,很多地方开展了有益实践。像北京,在老城胡同片区实施了一系列社区营造活动,通过专业人士与居民一起设计建造多座“微花园”,如“史家胡同微花园”、崇雍大街“街区微花园”等,让“微花园”作为绿色微更新的治理途径,在美化社区环境的同时,促进大众参与公共空间的共创共享,用生活美学影响社区居民生活方式,以治理精度提升社会温度。像上海,2015年起持续推进“城市空间艺术季”活动,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理念,以城市街道为主要实践空间,在几十个社区以艺术化的形式开展了老旧小区更新、儿童活动空间营造、街区慢行和游憩空间建设等项目。活动通过设计工作坊、艺术工作营、居民讲堂、儿童美育等互动参与方式,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过程搬到现场,全面建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与美相遇。

“以人为中心”的新时代美育,在真、善、美之间架起桥梁,为创新发展提供原生动力。形式多元的社区美育,打通区域间的壁垒,让居民都有可能成为美的学习者、传播者、创造者、生产者、消费者。例如,四川美术学院与重庆市高新区虎溪街道协作,在社区持续开展课程教学、特色美育工作坊、品牌展览、各类研讨会等活动,在艺术家与居民共创共享中增强居民与艺术、与社区的情感连接。上海市静安区有些街道实施“幸福家园、宜居社区”行动计划,邀请青年设计师、艺术家开展了“居民楼宇画廊”“绿地创意小品”“社区手工创意节”等青年创意艺术季计划,鼓励居民从参观者变成参与者,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刘海粟美术馆发起了“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相继建设了多座社区美术馆,探索空间改造、艺术创意与社区互动有机融合,打造“无墙美术馆”。这些社区美育活动,通过有温度的艺术设计创建了“美美与共”的城市创意人文空间,力图将社区建设成为一座大美育课堂,引导社会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风尚。超越时间、空间随时随地与美邂逅,美的社区、美的生活成为城市品格最好的诠释。

不仅在城市,越来越多美术工作者、设计师让美育下沉到乡村,以生动的艺术实践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在山西省和顺县许村,艺术家与村民共同改造、修复老房旧屋,举办不同主题的艺术节,让乡村重焕生机。在甘肃省秦安县石节子村,艺术家将整个村庄视为一座无墙、无边界的美术馆,在村庄开展百余场艺术活动,创作了各类公共艺术作品,让乡村生活与艺术创作互融共生。在浙江省松阳县,经过艺术改造后的传统村落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赋能乡村旅游发展。这些艺术实践,都在全面深耕乡土文化中,用艺术的方式助力乡村实现“精神富有”,探索乡村与城市连接新途径,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推进全民美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社区是通往和构建社会美育的桥梁与重要路径。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创新思路、活用资源,以丰富的社会美育实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者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

少年宫——

让艺术之光照亮孩子心灵

关小蕾

作为新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校外教育和活动基地,少年宫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实践成果亮点纷呈,内涵外延深化拓展,使少儿美术教育的价值,从单纯的美术教学,拓展至更广阔的社会领域。少年宫也因此赢得了更多社会关注,为少儿美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美术教育既可以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也可以发挥艺术的疗愈作用,可谓一举两得。作为全国首家关注特殊儿童艺术教育的校外教育和活动组织机构,广州市少年宫从1984年便开始了特殊儿童美术教育探索,并于1998年成立全国首个免费的“特殊儿童美术实验班”,让4—18岁特殊儿童通过美术创作在探索自我中成长。2006年,广州市少年宫正式成立特殊教育中心,进一步将服务对象拓展至各类弱势群体。如今,少年宫为特殊儿童开设了50多门校外兴趣活动和艺术治疗课程,累计为广州市特殊儿童、孤儿等提供超过2万余个免费学位。这突出反映了校外美术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实现“小美术”与“大社会”的互动。

“小美术”与“大社会”的互动,赋予少儿美术教育以新的内涵:美术教育成为面向全体少年儿童的事业,重视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公平分配,使其能够惠及广大儿童;美术教育被当成一面反射阳光的镜子,通过艺术手段来疗愈和抚慰那些特殊儿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美术教育进一步介入社会,帮助更多儿童成长为时代需要的人才。关爱特殊儿童,提供免费融合教育课程和公开课活动,彰显艺术教育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力量。

在“小美术”与“大社会”的互动中,将少儿美术教育转化为凝聚共识的社会行动成为关键所在。这种共识包括诸多方面,如艺术可以作为融合教育的工具、作为疗愈心灵的工具、作为特殊孩子生存发展的出路、作为传播理念的公共教育媒介等。针对不同功能,广州市少年宫进行了相应的课程设计,开设了多样化的艺术课程。例如,“交朋友的美术课——心际宇宙融合实验美术班”通过“普通”与“特殊”孩子共同学习美术课,突破“心”的边际,发现共通性;“口述影像”公益实践艺术课堂通过视觉表述,让普通孩子帮助盲童认识“世界”,理解生命的不同;“开FUN课”融合教育免费公开课,开展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及其家庭共同参与的艺术、游戏、社区活动、社会实践等;“道听童说——儿童城市交通设计”“不怕水的城市”等以儿童为主体的设计活动,则将美育与社会实践结合,为当下少儿美术乃至艺术教育提供了新可能。

少年宫还和各地合作,开展了多种社会融合活动,包括每年的“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以及在北京、广州、西安等地举办的“当我遇见你——世界儿童融合艺术大展”等,将艺术融合的理念推向更广阔的空间。在这些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特殊儿童并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帮助孩子们成长。

丰富多彩的少儿美术教育活动让我们看到,在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当下,少儿美术教育不仅通过艺术训练给予孩子技能,还通过艺术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懂得如何关爱他人、关注社会。这是少儿美术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担当的使命,也凝聚了所有投身这项事业的教育者的努力。在爱的感召下,艺术不断拉近着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为了共同的梦想不懈追寻。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9日 08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9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扎根文化沃土  涵养美好心灵(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新征程 新辉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学校美育——扎根文化沃土 涵养美好心灵(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新征程 新辉煌)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泰禹小学的学生,在“爱上泥吧”陶艺课上,学习长沙本土铜官窑历史
2023-02-12 03:46:00
...学校。”家庭也是儿童最先接触美、感受美的地方,家庭美育始终伴随儿童成长。当下,家庭美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帮助孩子开启人生美的历程?如何打通各类美育资源以助力儿童全面
2023-02-26 04:55:00
...中央副主席走访民盟四川省委机关发挥民盟优势 助力“美育进课堂”本报讯 (邱兰 记者 张聪) 2月14日,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走访民盟四川省委机关
2023-02-16 08:44:00
让中华文化绽放时代风采(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新征程 新辉煌)
...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文化建设指明方向。作为一名文化艺术工作者,我也在学习中进一步领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思索中华文化如何在新
2023-01-13 05:53:00
文化新业态前景可期(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新征程 新辉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图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大雪花”。新华社记者 曹 灿摄 图②:“云上张家界”三维VR地图截图。祁述裕供图 图③:观众在“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
2023-02-14 06:37:00
网络文学扬帆远航(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新征程 新辉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6日 第 20 版)核心阅读注重翻译的本土化,研究海外读者的审美接受特点,让翻译后的作品既保持原有的中国文学味道,又契合海
2023-06-16 05:47:00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以美育力量赋能乡村教育振兴为了让库区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挖掘学校全环境育人功能,以美育为切入点,逐
2023-03-14 09:06:00
武交院“星河”发展成就观察团:赋予青年在社区的无限可能
...,近距离感受桥梁科技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我国现代化征程上桥梁建设纵深推进的历程。参观武汉桥梁博物馆。学校供图【责任编辑:黄培】
2023-09-01 20:24:00
“五育”融合奏响奋进之歌
...“气手枪、射箭”等荣获河南省“一校一品”特色项目。美育浸润,绽放奋进光芒。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西峡县城区第二小学美育成果异彩纷呈。目前学校已有26项社团活动,机器人社团成员
2024-03-21 03:19: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